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69篇
  免费   16192篇
  国内免费   25346篇
测绘学   13092篇
大气科学   9680篇
地球物理   12978篇
地质学   46151篇
海洋学   12839篇
天文学   875篇
综合类   5710篇
自然地理   10082篇
  2024年   846篇
  2023年   2193篇
  2022年   4523篇
  2021年   5382篇
  2020年   4412篇
  2019年   4980篇
  2018年   4394篇
  2017年   4201篇
  2016年   4260篇
  2015年   5040篇
  2014年   4723篇
  2013年   5761篇
  2012年   6341篇
  2011年   6266篇
  2010年   6139篇
  2009年   5745篇
  2008年   5772篇
  2007年   5488篇
  2006年   5328篇
  2005年   4334篇
  2004年   3240篇
  2003年   2420篇
  2002年   2530篇
  2001年   2326篇
  2000年   1827篇
  1999年   853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13篇
  1976年   7篇
  1957年   26篇
  1954年   4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X-ray emiss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tellar activity. In this paper, we study stellar Xray activity using the XMM-Newton and LAMOST dat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ars. We provide a sample including 1259 X-ray-emitting stars, of which 1090 have accurate stellar parameter estimations. Our sample size is much larger than those used in previous works. We find a bimodal distribution of the X-ray to optical flux ratio(log(fX/fV)) for G and K stars. We interpret that this bimodality is due to two sub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coronal heating rates. Furthermore, using the full widths at half maxima calculated from Hα and Hβ lines, we show that these stars in the inactive peaks have smaller rotational velocitie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gnetic dynamo theory that presumes stars with low rotational velocities have low levels of stellar activity. We als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g(fX/fV) and luminosity of the excess emission in the Hα line, and find a tight relation between the coronal and chromospheric activity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972.
罗重阳  张玉洁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12):4900-4913

磁异常反演是获取地下场源磁化率分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球勘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磁异常反演中,对比光滑反演,稀疏反演的结果具有边界分明,物性参数分布集中的特点,更符合实际情况.针对稀疏反演,本文首先构建了具有代表性的基于L1范数目标函数,利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可分离凸函数的特点,将极小化L1范数的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子问题,通过对子问题求解获得原问题的解;为了增强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的适应性,本文结合广义软阈值函数将交替方向乘子法推广于Lp(0 < p < 1)范数的反演中.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采用了三种常规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与基于L2范数的反演算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得到了边界清晰,磁化率分布更集中的反演结果.最后,将基于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的L1Lp(0 < p < 1)范数的反演应用到青海省尕林格铁矿保护区获得的实际磁异常数据中,获得了较为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的稀疏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利用中国东北地区NECESSArray记录到的45505条接收函数,结合该区域最新三维速度模型,采用快速行进法求解程函方程,计算了P-S转换波相对走时,并通过共转换点叠加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地区下方地幔间断面起伏情况.结果显示,在长白山—五大连池连线一带东西约300 km,南北约900 km的狭长形区域内,660-km间断面下陷幅度达20~40 km.其结构可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更为狭窄且与日本海沟走向一致,对应于从日本海沟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过渡带的滞留区;北部对应于从千岛海沟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过渡带的滞留区.同时,在长白山西部,存在与长白山—五大连池下陷区形状类似的南北向狭长形抬升区,660-km间断面抬升幅度约为10 km,显示俯冲太平洋板块只延伸至松辽盆地东侧;而在盆地西侧,660-km间断面的下陷区可能与该地区岩石圈拆沉有关.同时,410-km间断面在松辽盆地—渤海一带,以及长白山火山西南和东北方向存在明显的下陷区;另外,在阿巴嘎及阿尔山也有小范围的下陷区.所有这些下陷区,均与地表新生代火山活动区/拉伸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这些地表构造与深部热物质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974.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M6.0地震, 该地震发震构造不明, 发震机理尚存在争议.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有助于分析地震活动时空演化与震源破裂特征, 能够有效揭示活动构造机制和地震发生机理, 为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此, 本文首先采用双差定位法对震中及附近2009年1月至2021年10月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定位, 结果显示, 研究区地震震源深度大多集中在10 km范围内, 事件主要沿地表断层呈条带状或丛集分布, 部分震群邻近当地工业井, 周边无明显断层分布.其次, 通过CAP波形反演计算得到M≥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表明研究区震源破裂以逆冲挤压型为主, 部分震源机制解具有不确定性.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 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应力场与地震事件的力学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 区域应力场以水平构造挤压作用为主, 部分事件震源机制解与其吻合度较低, 暗示存在局部应力差异.综合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已知断层展布以及区域应力场等研究结果, 认为华蓥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与资源开采活动密切相关, 泸县M6.0地震是在局部应力场扰动下, 下方滑脱层活动触发了上覆隐伏断层的挤压错动而产生.

  相似文献   
975.
目的:探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门诊首诊时的临床特征和肺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热门诊就诊的14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其中中型组101例,重型危重型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胸部薄层平扫CT(HRCT)检查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性。结果:中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相比,①基线特征显示重型危重型组的年龄更高(66.05±14.38 vs. 77.90±13.12),首诊时病程更短(5.40±3.81 vs. 3.97±3.12),血氧饱和度(SPO2)更低(97.88±1.73 vs. 92.92±4.01),体温峰值(Tmax)更高(38.32±0.66 vs. 38.68±0.63);②肺部 CT显示重型危重型组的肺炎容积半定量更大(18.85±13.51 vs. 34.41±19.34);③血常规+CRP实验室检查显示重型危重型组的CRP更高(29.42±26.93 vs. 80.67±48.01),淋巴细胞计数(LYM)更低(1.64±0.68 vs. 0.95±0.64),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更高(NLR)(3.48±2.46 vs. 9.36±10.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0,95%CI 1.006~1.181)、肺炎容积半定量(OR=1.086,95%CI 1.086~1.019)和SPO2(OR=0.261,95%CI 0.089~0.762)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P(OR=1.054,95%CI 1.023~1.087)和LYM(OR=0.039,95%CI 0.04~0.391)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首诊时病程更短、SPO2更低、肺炎容积半定量更大、CRP升高、LYM下降与后期发展至新冠感染重型危重型相关,需要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976.

在评估4种蒸散格点资料(GLDAS,GLEAM,MERRA-2,CRET)在青藏高原适用性的基础上,以精度最高的CRET(R2为0.83,RMSE为14.76 mm)及同期气象环境数据,在年际尺度上分析了青藏高原蒸散变化特征及其受大尺度西风和季风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蒸散为414.2±18.32 mm,具有明显的年际变率和变化趋势,且区域(西风区、季风区和过渡区)间差异明显.蒸散年际变化与西风和季风环流强弱的年际变化密切相关,且季风和西风对蒸散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风和季风通过调节局地气候环境因子影响蒸散:土壤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风速三个局地气候环境要素是青藏高原蒸散主要调控因子,蒸散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在高原西部呈显著负相关、在高原东部呈显著正相关;研究WYI(Webster-Yang Index)和WI(Westerly Index)与影响蒸散的主导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WYI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且WYI与NDVI的相关系数在高原中部和南部较大,使得WYI对蒸散影响在中部分过渡区和南部季风区较大,WI也与土壤湿度和NDVI呈显著正相关,但WI与NDVI的相关系数在中部和北部较大,WI对蒸散影响在中部过渡区和北部西风区较大,同时,WI与风速在大部分高原显著相关,WI在高原东部通过风速对蒸散变化具有正贡献,使得季风区东部蒸散年际变化也受WI影响,最终使得WI对蒸散的影响在除季风区西部以外的区域较大.该研究结果可加深认识青藏高原水循环变化及其机理,为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7.
章浩    庞振山  丁克永  颜世强 《地质通报》2010,29(04):616-621
通过万瑞数据TM互联网全数据整合应用平台,对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在2009年8月5日0时至9月4日24时之间的独立用户数、页面浏览量、访问次数、访问深度、访问频率、平均访问停留时长6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网站访问者主要为专业人员,用户来自以北京为主的国内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以美国为主的12个国家;网站的页面浏览量虽少,但访问深度和停留时长较强,用户的粘性较好,远大于媒体型网站的用户访问粘度。网站存在访问人员数量较少、关键词专业性强、用户分布不均衡、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建议网站采取适时更新内容、创新表现形式、加强宣传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的用户访问。  相似文献   
978.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It is a food source for organisms and controls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race metals and other contaminants in aquatic systems. The contributions of aquatic DOM to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of a syste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abundance and chemical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nding properties of DOM in a hypersaline lake watershed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  相似文献   
979.
滨海湿地位于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带,具有极高的生产力和光合固碳效率,是海岸带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湿地生产力不仅由芦苇、翅碱蓬、红树林等陆上植被提供,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固碳也是提供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往较多的调查和研究集中在陆上植被,而对于滨海湿地水域浮游植物和底栖微藻的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和学者对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关注,滨海湿地多圈层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汇过程成为研究热点,而湿地水域生产力和光合固碳过程作为多圈层碳循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亦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以中国北方典型的盐沼湿地区域——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案例,对湿地水域生产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以期为国家碳循环与碳中和目标调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80.
为探究不同悬沙浓度下潮滩粒度特征的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潮滩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使用采自研究区的潮滩表层沉积物,设定与实际潮滩尺寸按比例缩小的室内水槽以及波浪潮汐动力模拟,对不同悬沙浓度条件(0~14.9 kg/m3)下的模拟“潮滩”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沙浓度的减少,潮滩粒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含沙量的减少,整个潮滩的细颗粒沉积物分布范围减小,总体上沉积物呈现粗化特征,但颗粒较大的极粗粉砂的分布同样减少;在不同含沙量条件下,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均值总体呈现出潮下带上部高、潮间带和潮下带下部低的特征,反映了模拟的潮间带上部和潮下带前缘的分选较潮滩中部更好的特征。含沙量的变化同样影响了模拟潮滩的微地貌形态,随着含沙量的降低,潮滩微地貌逐渐侵蚀破碎。潮滩物理模型实验有助于快速再现潮滩冲淤形态和变化特征,使特定条件下潮滩的变化具备可预见性,从而为人类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