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525篇 |
免费 | 33386篇 |
国内免费 | 619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582篇 |
大气科学 | 28677篇 |
地球物理 | 26175篇 |
地质学 | 82819篇 |
海洋学 | 28457篇 |
天文学 | 1722篇 |
综合类 | 10300篇 |
自然地理 | 15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37篇 |
2023年 | 3131篇 |
2022年 | 6160篇 |
2021年 | 7552篇 |
2020年 | 6908篇 |
2019年 | 9566篇 |
2018年 | 8848篇 |
2017年 | 8483篇 |
2016年 | 8691篇 |
2015年 | 9489篇 |
2014年 | 8871篇 |
2013年 | 10506篇 |
2012年 | 11327篇 |
2011年 | 11275篇 |
2010年 | 11339篇 |
2009年 | 10313篇 |
2008年 | 9988篇 |
2007年 | 9615篇 |
2006年 | 8905篇 |
2005年 | 7651篇 |
2004年 | 6494篇 |
2003年 | 4991篇 |
2002年 | 4916篇 |
2001年 | 4420篇 |
2000年 | 3752篇 |
1999年 | 2413篇 |
1998年 | 1902篇 |
1997年 | 1915篇 |
1996年 | 1504篇 |
1995年 | 1390篇 |
1994年 | 1249篇 |
1993年 | 1225篇 |
1992年 | 1069篇 |
1991年 | 791篇 |
1990年 | 785篇 |
1989年 | 621篇 |
1988年 | 537篇 |
1987年 | 436篇 |
1986年 | 371篇 |
1985年 | 291篇 |
1984年 | 317篇 |
1983年 | 198篇 |
1982年 | 249篇 |
1981年 | 186篇 |
1980年 | 118篇 |
1979年 | 154篇 |
1978年 | 69篇 |
1977年 | 63篇 |
1971年 | 54篇 |
1954年 | 6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东营城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营城区内建筑物较多,环境干扰较大,地下构造复杂,断裂非常发育,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较低的特点,以地震老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建立地震地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技术选取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充分利用卫星数字地图,没计了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采用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配合使用方法,及时对城区内地下面元的覆盖次数、方位角和炮检距的分布进行质量监控,利用现场处理系统对资料进行及时分析,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所获得的东营城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显示,其浅中层分辨率和中深层信噪比都有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并对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及规范。分别从PharmGKB、DisGeNET、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得到颈椎病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补阳还五汤与颈椎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活性成分97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交集靶点64个,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等;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结合紧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提供相应条件。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广泛,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Tisseur(2000)研究了非齐次多项式特征值问题的条件数,所得结果的不足是对无穷特征值必须另外处理;Declieu和Tisseur(2003)运用微分几何方法研究了齐次多项式特征值问题的条件数,所得结果的不足之处是与系数矩阵的尺度化(scaling)有关。这两种条件数都有各自的应用范围。本文基于投影尺度引入齐次多项式特征值问题的条件数,其优点是与系数矩阵的尺度化无关,因而也许会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浅层工程折射地震测量中 ,通常采用相遇观测系统采集数据和相应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 ;对于单边观测采集方法由于与其相应的解释方法较少而少被采用。本文提出 1种方法简单、精度可靠、可直接利用同一点相邻 2排列 2次观测的初至折射时间并适合于海洋走航式单边连续观测系统的折射初至资料解释方法。其精度基本与同观测段的采用相遇观测的差异时距方法解释的精度十分接近。该方法即适合于人工解释又适合于计算机自动解释。 相似文献
16.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地震反射特征及靶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前人对黄海海域油气勘探成果,作者对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陆相中生界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该区下步油气战略性调查的首选目标。并提出北黄海陆相中生界油气勘探应以东部凹陷为主,同时兼顾中部凹陷。南黄海北部坳陷近期油气勘探重点应选择北部凹陷和加大东北凹陷的研究力度。南黄海南部坳陷陆相中生界油气勘探重点放在南五和南七凹陷。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用TG-D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N’-双(2-氨丙基)草酰胺合铜(Ⅱ)单核配合物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分别用微分法(Achar法)和积分法(Coats-Redfen法)对其非等温TG数据进行了解析。通过对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该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根据TG曲线计算出了E,lnA和S^*,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l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经济海藻--冈村枝管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1种新型经济海藻冈村枝管藻。阐明了引进新型经济海藻,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海藻栽培业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综述了该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和加工情况、应用价值,以及作者在这方面初步的研究工作,并展望了在我国发展枝管藻栽培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The properties of salin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 significant marginal sea connecting the Pacific andIndian Ocean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ransport of fresh water flux between the two oceans. However, the long-termchanges in the intermediate water in the SCS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due to limited data,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to its thermodynamic variations. This study utilized reanalysis data products to identify a 60-year trend of freshening in theintermediate water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NSCS), accompanied by an expansion of low-salinity water. Thestudy also constructed salinity budget terms, including advection and entrainment processes, and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the salinity budge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dynamic processes on the freshening trend of theintermediate water in the NSCS.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reshening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and theintensification of intrusion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at intermediate levels ar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the salinity changes inthe NSCS. Additionally, a weakened trend in the intensity of vertical entrainmen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freshening in theNSCS. This study offers new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deep sea changes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boththermodynamics and oceanic dynam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