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09篇
  免费   12085篇
  国内免费   17770篇
测绘学   9535篇
大气科学   6341篇
地球物理   8694篇
地质学   31917篇
海洋学   9281篇
天文学   578篇
综合类   4125篇
自然地理   7493篇
  2024年   369篇
  2023年   1141篇
  2022年   3103篇
  2021年   3749篇
  2020年   2983篇
  2019年   3592篇
  2018年   3035篇
  2017年   2889篇
  2016年   2804篇
  2015年   3556篇
  2014年   3315篇
  2013年   4228篇
  2012年   4592篇
  2011年   4576篇
  2010年   4499篇
  2009年   4146篇
  2008年   4202篇
  2007年   4004篇
  2006年   3838篇
  2005年   3197篇
  2004年   2425篇
  2003年   1720篇
  2002年   1738篇
  2001年   1550篇
  2000年   1272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6篇
  1973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8篇
  1954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水晶中的包裹体是在水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晶体内的由一相或多相物质组成的封闭系统。水晶中包裹体的形成与生长时的物化条件密切相关 ,而生长过程中的物化环境又直接影响了水晶的结晶习性。  相似文献   
932.
柴北缘绿梁山地区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北缘绿梁山地区的辉长岩侵入到古生代滩间山群及超基性岩中 ,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幔特征。选自其中的锆石明显具岩浆型锆石特点 ,4个单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均为谐和年龄 ,2 0 6 Pb 2 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 (496 .3± 6 .2 )Ma ,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 ,从而间接地否定了本区滩间山群的时代为晚奥陶世 -志留纪的认识。辉长岩与滩间山群是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的组成部分。此类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的确定对柴北缘榴辉岩、滩间山群时代及大地构造性质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3.
灾害生态学——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灾害生态学有关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异常的生态学现象与过程,因此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特别是要对灾害系统的发生成因、类型、时空分布、发展、危害、预测、控制和灾后恢复等的全过程生态学现象和规律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指出,当今,应围绕重大的全球性环境灾害问题,对其发生与发展的生态学机制与生态学后果,以及减轻、防范这些灾害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34.
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启动阶段3年里固体地球科学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项目与经费、创新成果、人才吸引、科研竞争力提升、院地合作推进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知识创新工程现状,并展望了固体地球科学知识创新工程若干重要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35.
SK setV4.0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GIS中心2001年4月开发成功的、具有自主板权的专业GIS平台软件。它集成了现今较为先进的组件、控件重用,面向对象编程等技术,并以美国Inprise公司的BorladnC^ Builder编译软件为开发平台,提供了全中文菜单环境,不仅具有基本信息和多图层查询、相关分析动态监测、多因子分析、图斑编辑、自动演示、系统维护等功能,而且还具有快速响应的工具条、友好的对话框和较强的纠错机制,很适合缺乏专业GIS人才的县市级政府管理部门使用。文中还以贵州省沿河县资源遥感信息系统为例,对SK setV4.0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936.
在兴安金石金矿外围 4号分散流异常区 ,通过地电化学提取金测量法 ,查明测区存在 5个走向规模小于 5 0 m的金异常区 ,W( Au) 最大值为 72 .4× 10 - 9,高出背景值十几倍 ,并藉综合土壤吸附汞测量 ,高精度磁测和激发极化法等多种物化探方法来确定这些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 ,提出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金的地电提取高异常区、高汞量异常区、高磁性异常区、低视电阻率异常区和中等视极化率异常区的“三高一低一中”的找矿模式。确定测区的北北东角 (右下角 )一带具备有利的金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37.
白云鄂博群中两个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及区域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云鄂博群尖山组顶部的钙质风化壳和比鲁特组顶部的铁质风化壳分别代表长城系与蓟县系及蓟县系与青白口系的分界,并具较大区域上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不整合界面的重新厘定,必然导致白云鄂博群的解体或改为白云鄂博超群。  相似文献   
938.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地学数据库。这些地学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地矿行业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也加速了"数字国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类地学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学数据应用与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必将是各类地学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39.
呼伦西白金矿点外围异常查证工作中,采用围山短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的方法,圈定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8处,发现金矿脉4条(III~VI号)、锑矿化带1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该方法可供同类地区开展异常查证时参考。  相似文献   
940.
East Asian monsoon instability at the stage 5a/4 transi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hysics involved in the abrupt climate changes of the late Quaternary have eluded paleoclimatologists for many years. More paleoclimatic records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elements of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are need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feedback relationships in the system.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and the mechanical links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other climatic elements around the world may hold a key to our knowledge of abrupt climate changes in East Asia and probably over a larger part of the globe.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tected millennial-scale winter monsoon oscillations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and probably also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tion in loess sequences across China. However,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brupt summer monsoon changes and the stage 5a/ 4 transition,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when the global climate shifted towards the last glaciation. Here we report on two loess sections from eastern China which were dated using a thermoluminescence (TL) technique. The pedogenic and other sediment parameters suggest that the summer monsoon experienced a two-step abrupt retreat at the stage 5a/4 transition. The variations in the proxies for the winter monsoon are synchronized with the summer monsoon proxies during this brief interval, implying a direct and immediate link between high latitude and low latitude mechanisms. These changes may be correlated with similar climatic oscillations observed in the North Atlantic, Europe and Antarctica,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forcing factors that induced these changes are global in ex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