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27篇
  免费   12144篇
  国内免费   19214篇
测绘学   9841篇
大气科学   6674篇
地球物理   9454篇
地质学   34624篇
海洋学   9971篇
天文学   580篇
综合类   4146篇
自然地理   7495篇
  2024年   676篇
  2023年   1715篇
  2022年   3471篇
  2021年   4155篇
  2020年   3400篇
  2019年   3767篇
  2018年   3258篇
  2017年   3143篇
  2016年   3182篇
  2015年   3849篇
  2014年   3574篇
  2013年   4357篇
  2012年   4762篇
  2011年   4642篇
  2010年   4583篇
  2009年   4222篇
  2008年   4253篇
  2007年   4055篇
  2006年   3868篇
  2005年   3205篇
  2004年   2437篇
  2003年   1736篇
  2002年   1790篇
  2001年   1575篇
  2000年   1296篇
  1999年   538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7年   18篇
  1954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逾渗现象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当物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变量变化至某一阈值时,其状态发生突变,此时关键变量的临界值称为逾渗阈值。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中存在着逾渗现象,可通过重整化群的方法来研究。本文针对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层软岩,探讨了其在损伤过程中的逾渗现象与破坏的本质关联。通过对典型红层软岩的微观结构分析,概化出红层软岩的骨架构件和胶结物构件,建立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的基本单元,将基本单元进行组合,建立出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根据重整化变换规则,推导计算出其逾渗阈值。研究表明:当红层软岩在荷载条件下的破坏临近逾渗阈值时,其内部结构发生大量破坏,软岩内部从无序损伤突变为有序损伤,继之损伤破坏加剧,由稳定破坏向非稳定破坏突变,最终导致其失稳破坏。研究对揭示红层软岩损伤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湖南省隆回县石门-滩头两个乡镇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99件,农产品样45件以及4个土壤垂向剖面,系统分析了表层土壤以及农产品中硒元素的含量特征,并探讨了土壤硒元素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酸碱度以及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内土壤表层硒含量平均值为0.67 mg·kg-1,高于全国背景值...  相似文献   
53.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亮带自动消除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状云降水中,0 ℃层融化效应会引起雷达反射率因子局部增大,若不进行订正,则会高估雷达估测的降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0 ℃层亮带自动识别与订正算法,以减小因亮带造成的降水高估.本研究首先对降水类型进行分类,在SHY95的基础上增加了垂直方向的反射率因子三维特征,避免亮带的反射率因子高值区被误识别为对流云区;其次,在层状云区识别出一个可能的亮带影响区,在其中查找亮带,采用旋转坐标系法精确的识别亮带的顶、底高度;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亮带上、下层的斜率,平滑垂直廓线(VPR,Vertical Profile of Reflectivity)的显著突出部分.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地区2010—2011年10次包含亮带的降水过程,得到的亮带订正后的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绝对误差ERMA、平均相对误差BRM值较初值均有显著减小(分别减小1.538 mm,0.417和0.468).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与订正亮带,使得定量测量降水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4.
利用相态研究可确定异常元素的赋存状态,马架子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经过几次异常检查及查证,未获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引起异常的成因机制不清。对异常样品中元素在氧化物相、结合相及硫化物相中分配的综合研究证实,Ph、Zn元素主要是以均匀分散形式存在于岩石中,为非矿致异常,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为异常查证及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5.
东海营养盐的来源解析——基于PCA和CA的判别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5月航次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了东海调查海区(27o00’~31o30’N,121o00’~123o30’E)的营养盐来源,并根据海区营养盐特点将所调查海区进行分区。数据中可提取3个主成分,分别为"水文因子"、"光合作用因子"和"再生生产因子"。原始样本聚类方法能较全面地考虑海区水团运动情况,而以考察海区富营养化程度作为目标,按主成分聚类的结果更完善。根据聚类结果对调查样本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可将调查海域分为三类,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陆地径流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6.
利用平点技术进行地震勘探虽然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国内外尚缺乏对平点技术与应用进展的系统分析。通过对平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平点识别方法、平点技术应用进展及应用"陷阱"进行全面的调研与梳理认为,不同流体纵波阻抗的差异是产生平点反射的基本条件;水平反射与AVO振幅异常突变处吻合并且具有统一的深度值,是烃类平点最重要的判别标准;通过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共等值线抽道集叠加技术和基于信号强化处理的平点增强技术等,可以提高平点的识别效果;地震资料产生的假象、非储层因素导致的平点假象以及流体界面由于速度和压力的变化都会导致平点"陷阱"的产生。研究指出,加强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分析,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的保真度、信噪比和分辨率,加强与其他烃类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及大力发展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平点勘探中的应用是平点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其应用必然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57.
峨眉山玄武岩浆喷发对贵州西部区域成矿贡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晚二叠世之间大规模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是峨眉地幔热柱基性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峨眉山玄武岩在贵州西部地区广泛分布,它不仅以矿源层形式参与钼、铜、铅、锌、金、锑、汞、铊等以地下水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的层控矿床的形成,而且它自身形成火山气液型矿床--玄武岩铜矿及伴生热液型铂、钯等矿化点;再者它是外生矿床--高砷煤、高氟煤、高硫煤、高汞煤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通过RT-PCR及Smart?TM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YP2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662bp,编码一个由49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理论等电点为6.348,分子量大小为56.68kD。氨基酸序列中含有CYP基因家族所特有的K螺旋保守序列(ExxR)和血红素结合区(FxxGxxxCxG)。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与岸蟹(Carcinus maena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7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YP2基因在肝胰腺、鳃、肌肉、血淋巴、心脏和眼柄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肌肉注射磺胺嘧啶后,三疣梭子蟹高、中、低三剂量组CYP2基因表达较对照组都有上调,并具有时间差异性,低剂量组表达量逐渐降低,趋于对照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6h后同一时间点,均是高剂量组表达最高,低剂量组最低。表明磺胺嘧啶可诱导三疣梭子蟹CYP2基因,CYP2基因可能参与三疣梭子蟹的药物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59.
TS03航次创新性地投放了 6台被动源海底地震仪(POBS)到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斗深渊区",实施了万米级水深的天然地震观测,通过十字放炮获得POBS的精确坐底位置是后续研究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首先对POBS的SEG-Y数据进行裁截误差修复,然后采用直达水波走时反演的方法得到这6个POBS的精确坐底位置,并进行精...  相似文献   
6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_(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