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235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592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Intensity vari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TCs),especially that of coastal or landfalling TCs,is of great concern in current research.Most of the research papers,however,focus on intensification processes of TCs;only a few discuss decay processes in the lifetime of a TC.In the daily weather operation related to TCs,it is challenging when a TC weakens and/or disappears suddenly,because it brings more difficulties than the forecast of intensifying TCs does.Overestimation of a decaying landfalling TC would lead to over-preparation of defensive measures and result in"crying wolf"mentality with adverse effects.This study summarized physical mechanisms that dominate the decaying process of TCs and listed several possible dynamical factors:reduced level of air temperature,too large or too small speed,contraction of TC size amplification of TC’s core,and lightning number in a TC.  相似文献   
62.
黄淮海平原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GLO-PEM模型和1988年NOAA/AVHRR遥感数据,估算了黄淮海平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根据NPP和植被凋落物产生量计算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碳密度。通过对1988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图的叠置分析,统计了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量,并估算了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1988~2000年间,耕地转移导致全区植被碳储量下降了0.24%,其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植被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一研究结论为正确把握耕地转移对区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并据此制订碳汇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民众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关注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在防疫减灾中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基于北京2019年城市体检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个体属性及社区环境指标对公共安全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安全感知的差异主要来自个体属性的不同,老年人及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64.
城市更新过程中流动人口面临居住与就业的不稳定.本文构建流动人口居住与就业协同变动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北京大样本问卷调研数据,基于双层级双变量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城市更新背景下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协同性及其与背景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的居住/就业变动概率远高于本地人口,城市更新对流动人口居住和就业的不稳定性影响更...  相似文献   
65.
詹美强  葛永刚  贾利蓉  严华 《现代地质》2019,33(5):1118-1127
拟建川藏铁路是自然、地质环境最为复杂的铁路工程,地质灾害作为局部乃至全线的关键控制节点,关乎川藏铁路建设的成败。野外调查表明,德弄弄巴古滑坡位于藏东地区藏曲河右岸一级阶地上,在川藏铁路选线或建设过程中备受关注,其稳定性是直接影响着铁路选线的必要条件。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德弄弄巴古滑坡堆积体的物理力学特征和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组成德弄弄巴古滑坡的碎石土干密度达1.75 g/cm^3以上,含水率低于4%,并且堆积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呈显著相关性,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和GEO-SLOPE稳定性分析表明,堆积体在天然和暴雨工况下整体稳定,但在强降雨条件下,坡脚和坡体后缘地形转折处稳定性较差,坡脚稳定性系数仅0.761。该滑坡在暴雨、地震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极有可能发生局部失稳,影响铁路建设和坡体上居民安全,应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理和稳定性监测。  相似文献   
66.
对非饱和土降雨入渗过程及其致灾机制的深入认识有赖于室内外试验及多物理量联合监测。基于离心机超重力环境下土体响应监测技术,开展了非饱和黄土地基降雨入渗离心模型试验,测试研究了超重力环境对新研制的微型TDR探针及张力计测量的影响规律,并利用TDR、张力计及弯曲元对降雨入渗过程中土体响应进行多物理量联合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离心加速度下微型TDR探针与给定含水率土体实测原始波形重合,说明超重力环境对TDR测试没有影响,含水率的测试误差在2%以内。在离心机加速过程中,张力计所测吸力下降约2.0~2.9 kPa,当离心加速度稳定在40g时,所测吸力在10min内上升并接近常重力下土体初始吸力。在降雨入渗过程中,埋设在同一深度的TDR探针、张力计和弯曲元对湿润锋响应的时间点基本一致,降雨入渗导致土体含水率增加,基质吸力降低,剪切波速降低。这些多物理量监测数据有助于建立非饱和土含水率-吸力-剪切模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CSAMT全区视电阻率电场正演迭代拟合近场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平电偶源激发的电磁场,提出了正演迭代拟合电场强度的CSAMT近场校正方法.实验应用表明,在远区该方法的结果等于卡尼亚电阻率,在近区和过渡区则明显改善了卡尼亚电阻率的非波区场畸变.使用该方法能扩大CSAMT的勘探深度,扩展应用领域,更形象地反映地下介质的垂向电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
詹良通  张斌  郭晓刚  江文豪 《岩土力学》2020,41(10):3245-3254
针对工程泥浆回填废弃矿坑处置的安全问题,开展底部真空和上部堆载预压处理废弃工程泥浆的模型试验,探讨该技术在废弃矿坑回填处置工程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底部真空和上部堆载预压使得泥浆含水率显著降低及泥土的强度明显提高,处理一个月后,含水率从初始450%降低至95%~105%,体积减量达到73.4%;不排水强度由初始为0的状态提高至9.8~13.4 kPa。在初始的静置阶段,泥浆颗粒沉积存在重力分异现象,粗颗粒在底部沉积有助于缓解真空预压过程中淤堵问题。底部真空作用下,泥浆中孔隙水渗流方向并非完全一维向下,在径向存在水力梯度。处理后泥土压缩性与软土相近,渗透性优于软土。基于试验结果和大应变固结理论,考虑泥浆的自重固结以及压缩性与渗透性的非线性变化,利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单次回填厚度对泥浆层固结时间和减量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现场实施的工艺参数建议。  相似文献   
69.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build a 3D numerical model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sive drag on competitive swimmer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the free surface. This model solves the 3D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using RNG k?ε turbulence closure. The volume of fluid (VOF) method is used to locate the free surface. The 3D virtual model is created by Computer Aided Industrial Design (CAID) software, Rhinoceros. Firstly, a specific posture of swimming is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ata from mannequin towing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a swimmer’s arms and legs positions on swimming performance are then studied. Final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gliding near the free surface.  相似文献   
70.
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表形态高程属性的数字化表达,利用流域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模型并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是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处理、流向的确定以及DEM分辨率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流域水系特征提取的质量与效率。针对当前基于DEM提取河网与流域特征的诸多问题,阐述了DEM数据提取流域水系特征的原理,回顾了数字水系模型与流域特征提取方法,评述了洼地和平地的处理方法及水流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基于不同DEM数据类型的提取方法研究,探讨了DEM尺度和分辨率对提取流域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平缓区域数字水系和河网提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