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5篇
  免费   2242篇
  国内免费   3360篇
测绘学   1485篇
大气科学   1749篇
地球物理   1932篇
地质学   5878篇
海洋学   1736篇
天文学   197篇
综合类   870篇
自然地理   1330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578篇
  2019年   710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594篇
  2016年   638篇
  2015年   682篇
  2014年   680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周羽漩  胡海虔  代辉  谭超  杨文光  张洪亮 《地质通报》2020,39(10):1527-1537
在重庆市云阳县新津乡中侏罗统新田沟组中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且恐龙化石产出层位呈现出与双壳类、鱼类、龟鳖类和蛇颈龙类化石整体混杂埋藏的特征,这是新田沟组中首次发现。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粒度特征,初步判定研究区新田沟组为滨-浅湖亚相沉积,局部为洪泛亚相。重庆地区新田沟组古生物化石组合的首次发现为四川盆地中生代古生物化石及其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系尾端构造的玉树活动断裂带是该区活动性最显著的岩石圈断裂。该断裂是由当江断裂、结古—结隆断裂和巴塘断裂3条斜接的主干断层和夹杂其间的多条次级断裂所共同构成的Z型左旋剪切张扭性变形带。它在上新世以来和晚第四纪期间的左旋走滑速率为4.0~5.4mm/a,调节了该区大部分的块体挤出与旋转变形,并构成该区大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历史强震梳理和古地震研究揭示,玉树主干走滑断裂带自约14530a BP以来至少发生了包括2010年地震在内的共11次大地震,原地重复间隔平均在千年以上,最长达近3000a。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之后,玉树—甘孜断裂带的主干断层表现为平均间隔为50~100a的低频、串联式分段破裂过程,并且大震活动存在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通过对玉树断裂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进行综合地质判定认为,该区至少仍存在6段未来百年内大地震危险程度不同的地震空区,潜在的大地震震级为Mw6.6~7.3,其中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段落主要是当江断裂带的当江—拉则段和结古—结隆断裂带上的结隆—叶卡诺段与桑卡—相古段。  相似文献   
993.
杨威  魏国齐  金惠  沈珏红 《岩石学报》2011,27(3):749-756
成岩相是研究成岩作用展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其与沉积相不同,反映岩石在一定的成岩环境下发生的各种成岩作用的综合表现。在详细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扬子地块北缘地区飞仙关组8类成岩相、7类成岩亚相,总结了各类成岩相(亚相)的识别标志,探索了成岩相与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的关系,探索了成岩相在点、线、面上的分布,预测了有利成岩相区展布,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成岩相研究方法,并将成岩相研究成果应用到勘探实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熊辉  杨丰 《岩土力学》2020,41(1):103-110
在桩基顶部承受竖向荷载作用的条件下,将完全液化后的上层土体视为流体,将桩基等效为欧拉-伯努利梁模型,探讨了桩底嵌固时桩基顶部的水平振动阻抗。运用流体动力方程模拟顶部液化土层的运动,运用文克尔地基模拟下部非液化分层土的运动。结合传递矩阵法,利用液化土与非液化分层土交界面处的位移、转角和内力连续条件,得到桩基顶部和底部的相关位移?内力表达关系式。根据桩基底部的嵌固条件,求得桩顶阻抗的表达式。与已有文献解进行对比,验证了分析过程的正确性。对阻抗影响条件进行参数分析,表明液化深度、轴力和流体密度大小对桩顶阻抗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深入探究孔隙尺度下的流体流动特性和溶质运移规律对石油开采、农田养分管理、地下水污染修复有着重要意义。以人工构建的多孔介质结构和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CT扫描的土壤团聚体(分辨率3.7μm)为研究对象,在空间节点数多达64 000 000的情况下,基于格子Boltzmann模型和GPU并行技术计算得到多孔介质流体运动和溶质运移过程的关键参数,并据此探究多孔介质空间异质性对水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3组不同结构的多孔介质比较发现,结构复杂程度最高的土壤样品和不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的渗透率在100 mD(即10^-13m^2)量级,远低于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20 000 mD);土壤的迂曲度为1.40~1.60,明显高于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大的样品具有较小的迂曲度,这与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有较强的关系;土壤的渗透率和迂曲度呈现各向异性;在水力梯度一定的前提下,渗透率较大的样品,纵向弥散系数也较大;同时,结构的异质性也会影响溶质的穿透曲线。本研究提出的模拟方法可在土壤结构中进行高效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模拟,可用于土壤多孔介质在孔隙尺度下的水力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996.
Hu  Hui  Zhang  Jianfeng  Li  Tao  Yang  Jie 《Natural Hazards》2020,102(3):1515-1540
Natural Hazards - The prediction of dam-break water flow at dam site is essential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for loss of damage in the downstream floodplain.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相似文献   
997.
贺洋  徐韬  文辉 《地质通报》2014,33(12):2005-2010
在自然重砂数据库系统(ZSAPS2.0)平台下,通过对四川省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数据中的全省自然重砂矿物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开展了四川省自然重砂异常圈定及异常区带划分。结合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相关信息认为,自然重砂异常在矿产预测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部分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所划分的自然重砂异常可作为全省开展相应矿种找矿工作部署的综合信息之一,可为省级找矿预测提供指导性信息。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综合规划及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题研究工作,在雅鲁藏布江干流里龙坝址和本宗坝址共布置了4个200~300 m深的钻孔。主要通过在西藏高寒地区4个深厚覆盖层钻孔的成功实施经验,对西藏高寒地区深厚覆盖层勘探成孔工艺与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99.
李慧  周轶成 《水文》2014,34(3):66-69
水质预测是水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质预测中各项因子的不确定性,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unascertained measure,UM),采用改变网络初值的方法,对BP神经网络加以改进,并利用黑河流域莺落峡水文站1998~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挥发酚为参考序列,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参考序列与其他因子的关联度,并最终确定BP网络的输入节点为CODmn、DO、SO42-、Cr6+以及挥发酚,输出节点为挥发酚,从而建立UMBP模型。分析结果表明,UM-BP预测模型比标准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因此,该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水质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夹在南、北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的一套活动类型的上三叠统朗杰学(岩)群,许多地质工作者对其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变形变质、物质来源以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过研究。作者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了已往区调工作获得的实际资料,以(构造)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沉积古生物特征、变形特征以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该岩(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初步认为:朗杰学(岩)群地层层序自老至新为宋热(岩)组、江雄(岩)组和姐德秀(岩)组(章村岩组);郎杰学(岩)群的构造样式为一"Ω"型两翼不对称的复式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