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4篇
  免费   4254篇
  国内免费   2337篇
测绘学   1569篇
大气科学   1808篇
地球物理   1988篇
地质学   6206篇
海洋学   1827篇
天文学   204篇
综合类   902篇
自然地理   1331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330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618篇
  2021年   698篇
  2020年   637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664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657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832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港湾深槽骤淤的条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槽骤淤指深槽底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快速淤积,通常以浮泥形式出现.综合分析杭州湾、三门湾和象山港的地形地貌、水文泥沙及深槽固定剖面风暴前后或大、小潮期间的地形变化得出港湾深槽产生骤淤的基本条件:(1)有丰富的细颗粒物质的供应源;(2)迅速衰减的动力条件;(3)存在明显的负地形.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得到满足,深槽才能产生骤淤.杭州湾泥沙来源丰富,终年悬沙浓度高,东试挖槽附近受长江冲淡水次级锋面和钱塘江冲淡水锋面影响较大,因此在一个大小潮周期内水动力条件减弱时挖槽处可产生骤淤.三门湾泥沙来源较丰富,正常天气的年份内潮滩处于缓慢淤积状态,而深槽处于冲淤基本平衡状态,但在风暴等灾害性天气下发生强烈的滩、槽泥沙交换,若风暴后处于中小潮汛期则深槽发生骤淤.象山港由于环境隐蔽,水清沙少,沿岸潮滩狭窄,缺少骤淤的物源,即使风暴作用后鹰龙山深槽也没有产生骤淤.  相似文献   
32.
在实验室内不同盐度梯度下培养常见的两种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s.l.)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根据logistic生长模型获得了终止生物量Bf和最大生长速率μmax,并测定了藻体中过氧化物酶(POD)、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结果表明,高、低盐度胁迫下,两种藻均会积累MDA,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增强,藻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同时,两种藻都会提升多胺含量,通过多胺的调节作用来缓解胁迫的伤害,促进生长,但是在提升的多胺种类和形态上,两种藻存在着差异。高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多胺尤其是游离态多胺的含量来缓解伤害,东海原甲藻则依靠结合态的亚精胺和游离态的精胺的调节作用。低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游离态腐胺的含量,而东海原甲藻体内各形态的多胺都会上升。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Ground-based Radar (GB-Radar)与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技术的特点,以及两种监测技术数据融合所带来的优势。通过分析两种监测系统的关系,建立了这两种变形监测系统数据配准和数据融合的数学模型。通过设计实验,获取了GB-Radar与测量机器人对角反射器的变形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对GB-Radar雷达视线向一维变形量与测量机器人三维变形量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的监测点三维监测数据,最大监测误差明显降低,监测精度达到亚毫米级。  相似文献   
34.
陆泌锋  张辉  谢配红 《贵州地质》2022,39(4):392-399
在松桃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将层次分析模型(AHP)引入信息量模型,选取地层、坡度、坡向、斜坡结构等8评价因子,分别对松桃县滑坡和崩塌两种主要灾种进行危险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叠加,实现了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并提出地势平缓区的解决思路,有效避免了常规性信息模量评价中出现夸大地形平缓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的不合理结果。最终评价精度为80.3%,表明评价结果较好,可为相似区域的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基于潍坊市寿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更新工程与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更新工程,探索了省市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联动更新的工作模式,提出了通过建立多比例尺基础框架数据的方式,建立省市基础框架数据库的联系,通过增量更新的模式完成省市两级基础框架数据库联动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lsclqIbed Sppacer,rr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37.
海底埋设双层管管道隆起屈曲分析是海洋管道设计的重要技术之一。在管道隆起屈曲分析中实现管土作用和内外管相互作用的准确模拟一直是工程应用追求的目标,也是其中的难点。利用管土作用单元和管中管单元等技术,建立了海底埋设双层管管道隆起屈曲分析有限元模型。该模型不但考虑了管道初始形状、压力、温差载荷、管道材料非线性等常规因素,还考虑了非线性管土作用和内外管相互接触作用,并能对管道屈曲前和屈曲后全程进行模拟。应用该模型,计算了一条高温高压埋设双层管管道隆起屈曲过程中的应力等。算例表明该模型有较好收敛性,能对一般海底高温高压埋设双层管管道隆起屈曲进行准确模拟。  相似文献   
38.
藏北羌塘丁固—加措地区康托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创建康托组以来,康托组岩石地层单位广泛应用于羌塘地区,普遍认为其时代为新近纪。笔者于丁固—加措地区的康托组地层中采获古近纪轮藻化石Obtusochara sp.,O.1anpingensis,Gyrogona qinajiangica和部分孢粉化石,并在康托组底部安山岩中获K—Ar年龄65.1-66.5Ma。上述轮藻组合与同住素年龄指示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一始新世,据此将测区康托组的时代确定为古近纪。由于测区康托组之上被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因此康托组时代的确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测区新生代地层系统,还指示测区在康托组与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39.
滑坡治理中格构锚固结构的解析解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分析格构锚固结构受力的基础上 ,将格构梁简化为受集中力作用的弹性地基上的梁 ,提出了格构锚固结构的力学模型 ,利用 Winkler弹性地基上梁的解析解对格构梁进行了内力和变形的分析 ,发现格构梁的受力状况受弹性特征λ、梁格间距 ls以及悬臂长度影响 ;建议梁长 l与λ宜满足 lλ≥ 2π;采用较小间距的格构梁以及小吨位锚索 ,间距宜满足 lsλ<π/ 2 ,悬臂长度取 (0 .3~ 0 .5 ) ls,并将分析结论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太矶头东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40.
江洎洧  项伟  唐辉明  曾斌  黄玲 《岩土力学》2010,31(3):805-810
滑坡灾害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和随机性,应作非线性动态系统考虑。利用传递系数法,反演出极限蓄水位时大沟湾滑坡在不同安全系数下临界状态的剪切强度参数关系,对试验得到的剪切强度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由统计方法得到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生成随机剪切参数。假设Mohr-Coulomb准则在滑坡体自重应力范围内服从线性分布,由试验参数在? -? 坐标内的分布曲线,结合天然状况下滑坡体正应力范围得到c-? 包络多边形,由此考虑剪切参数相关性,筛选出有效的随机剪切参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统计有效样本与反演得到的不同安全系数条件下极限平衡c-? 关系曲线的位置分布关系,得到不同安全系数滑坡的破坏概率。对极限蓄水位条件洞坪水库大沟湾滑坡稳定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滑坡届时处于极高风险状态,稳定性很差。结合蓄水过程中两次对滑坡体实地考察得到的滑坡体变形特征表明,研究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