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1篇
  免费   900篇
  国内免费   1395篇
测绘学   528篇
大气科学   509篇
地球物理   499篇
地质学   2496篇
海洋学   65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59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东山湾潮流动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山湾是福建重要的天然良港.根据2008年8月的3个潮次11个测站实测潮流资料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东山湾的潮流性质、运动形式、涨落潮流特性、余流等特征.结果表明,东山湾主要属于往复式的规则半日潮流,潮流作用较强,其口门处和湾内水道上的实测最大流速一般大于100cm/s.持续时间较长的风对东山湾的余流较大的影响,大潮期间湾内存在明显的反时针的水平余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202.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6月对海州湾3种底质的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被鉴定出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98种,其中多毛类为13种、软体动物为53种、甲壳类为25种、棘皮动物为2种、其它类动物为5种,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种类可占80%;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57.30 g/m2和953个/m2,软体动物生物量(201.19 g/m2)和栖息密度(727 个/m2)分别占总数的78%和76%.经底栖动物种类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可将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岩礁、沙滩和泥沙滩3个群落.通过对3个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得出:对于种类,泥沙滩群落 > 岩礁群落 > 沙滩群落;对于生物量、息栖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岩礁群落 > 泥沙滩群落 > 沙滩群落;泥沙滩群落中的TE断面优势种分布显著而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条泥沙滩断面.沙滩群落和岩礁群落的底栖动物分布分别与海水浴场和货运码头较多的人为活动影响有关,而泥沙滩群落的分布差异主要与海岸开敞度、海流潮汐作用、滩涂贝类养殖及优势种分布影响有关.泥沙滩是该区经济贝类的重要养殖场所,为使养殖种类健康生长,建议对沿岸排污口水质及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203.
余氯对鱼类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余氯对鱼类急性、亚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沿海电厂余氯排放与邻近海域鱼类养殖生产现状,探讨了余氯对鱼类毒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结合冷却水的温升作用,进一步考察冷却系统氯处理对鱼类早期生命阶段(受精卵、胚胎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同时还应加强余氯对鱼类长期毒性影响的研究,为我国制订企业冷却水加氯和余氯浓度的排放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4.
提取西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样品总DNA,利用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DSR)和甲基辅酶M还原酶(MCR)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对沉积物样品中这两类功能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该沉积物中的dsrAB基因分别来源于δ-变形菌中的6个属,其中最多的是脱硫弧菌属和脱硫杆状菌属;mcrA基因均来源于产甲烷古菌,其中主要是甲烷微菌.这些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上都处于相对独立的分支.此外,还有较多的dsrAB,mcrA基因来源于未知的新属或新种.这些结果表明该海区沉积物中由微生物参与的硫和甲烷循环比较活跃,而且其中可能存在多种新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205.
海底沉积物物理特性参数的研究对海洋资源开发、海底工程建设、海地测绘、海洋灾害预报、海底历史研究、航运国防等具有重要意义.它可由对出海采样的样品直接进行土工实验获取,或者经测量得到的声学特性参数表征.目前海底沉积物探测主要以声学测量为主,通过接收透射、反射、折射的声波后提取出声学特性而成,包括压缩波速、切变波速(液体不存在)、声波阻抗、声衰减.针对传统的走时法由于人工读取起跳点造成声速的精确度不高这一特点,引出小波分析方法读取起跳点,应用小波分解原始信号得到的细节信号的模极大值连线来确定原始信号的畸变点,从而确定为接收声信号的起跳点以计算声速.  相似文献   
206.
根据2006年5月~2007年5月逐月采集青岛沙子口近海作业的定置网具渔获物的分析与测定,记述了该海区出现的98种渔业生物,并进行了定置网渔获物组成的分析,分析了种类组成特点及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调查区域渔获物以小型低值鱼类、经济无脊椎动物和经济幼鱼为主,渔获个体偏小.据此提出了保护近海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7.
脂肪肝病变在人工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非常普遍,本试验研究了大黄鱼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为寻找解决大黄鱼脂肪肝的有效途径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鱼取自中国东海,养殖方式和饲料来源相同,根据肉眼和组织学观察分为正常肝脏、轻微脂肪肝和严重脂肪肝3类.分别测定了正常大黄鱼和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肝脏总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相应脂肪酸合成酶、抗氧化酶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大黄鱼脂肪肝症状严重程度增加,肝脏总脂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其中严重脂肪肝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比例较正常鱼分别降低了89%,79%和78%.严重脂肪肝大黄鱼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鱼(P<0.05);轻微脂肪肝鱼的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鱼(P<0.05);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鱼.丙二醛含量则随大黄鱼脂肪肝病变程度加剧而显著增加(P<0.05).通过分析认为,过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沉积在肝脏中,导致脂肪酸合成代谢发生紊乱,可能是造成大黄鱼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肝脏ARA含量大量减少使脂肪肝大黄鱼抗应激能力降低,而肝脏脂肪酸过氧化程度升高,进一步破坏肝脏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08.
可扩展编码从编码入手解决网络带宽自适应问题,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视频流的抗误码性。在opnet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基于可扩展编码的P2P网络视频仿真系统,对仿真系统中的资源发现型机制和流媒体的传输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具体描述了仿真系统的搭建过程,最后给出了仿真分析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9.
以太阳黑子数、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数据和全球7级以上地震应变释放量作为预测因子,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建模预测中国华北地区年度地震强度,预测准确率为0.93,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10.
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10月在椒江口共布设6条潮间带采样断面,每条断面在中潮带上区、中区、下区和低潮区各设1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的关系,选用Wilson-Shmidabeta多样性测度方法,对以下3种空间环境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断面内垂直环境梯度;(2)河流到海洋的环境梯度;(3)河口两岸间的距离梯度。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对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采样站位数的增加,物种数呈增加趋势但增速渐慢,同时beta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2)不同的潮区间隔下的be-ta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差异;(3)在北岸和南岸,随着断面间距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均呈升高趋势,而且与各断面的沉积物粒度、油类含量呈显著相关;(4)椒江口为喇叭形河口,随着河口两岸断面距离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