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51.
海底塌陷凹坑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现象,广泛分布于近代沉积海床中。虽然目前海底塌陷凹坑形成机理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其成因与波浪引起的海床渗流有关。为此,设计模拟波压力的实验装置,对粉土施加40kPa循环水压荷载,研究正常固结粉土在液化渗流条件下的侵蚀过程。试验过程中,粉土液化时产生2种不同的裂隙,即倾斜状的"干裂隙"和水平状的"水夹层";孔隙水从"水夹层"中渗出,把从土样侧壁冲刷下的物质运移至土样表面堆积,形成"泥火山"。试验表明,土体内气泡溢出对表层土的侵蚀具有强化作用;循环荷载产生的孔隙水压力梯度是粉土液化渗流动力,而渗流过程对土的粒径成分具有粗化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波压力引起的海床渗流是长效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地震荷载引起的渗流侵蚀。这种侵蚀模式是海底塌陷凹坑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2.
In order to evaluate whether or not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growing as expecte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at county-level by using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 method. In this process, the global Moran's I and local Getis-Ord Gi* indexe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indicators including per capita GDP and three industrials (i.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from 200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exhibited a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n accelerated integration trend since 2008 (Moran' s I increased from 0.26 to 0.56);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conomy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ounty units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hotspot zone with high economic level was formed among the northern county units whereas the coldspot zone with low economic level wa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areas. This difference was caused primarily by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conomic radiation effect of Changsha 'upheaval'; 3) town densit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integration policy are the major contributors driv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相似文献   
753.
黄河中下游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 V3.2.1及其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07年7月29~30日发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广义位温的大值中心区与相对湿度90%的高湿区相一致,暴雨区上空的广义位温等值线呈漏斗状从对流层中高层向低层伸展,在漏斗的底部,其垂直梯度也相应增大,暴雨中心位于广义位温的大梯度区;(2)P坐标下,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Cz)与降水量随时间演变二者呈现反位相,且Cz极值的出现滞后降水峰值1 h左右;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的垂直积分的发展演变与降水落区、强度的发展变化相对应,对强降水落区、强度的发展变化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54.
基于海洋产业结构理论,总结了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向,分析了海域资源配置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联,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对海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相对协调,但海洋传统产业占海洋产业的比重较高。在海域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在发挥传统海洋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引导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5.
采用焙烧还原法制备了牛磺酸/层状双氢氧化物插层复合物(TAU-LDH)和布洛芬/层状双氢氧化物插层复合物(IBU-LDH)。研究了插层复合物中TAU和IBU在模拟人体内肠道pH值(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的缓释性能。XRD和FT-IR分析表明,TAU和IBU阴离子成功进入到LDHs层间形成插层复合物,IBU-LDH插层复合物的结晶性能优于TAU-LDH。UV-Vis分析表明,存在于LDHs层间的TAU和IBU在缓冲溶液中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复合物中的TAU 40 min释放85%,180 min释放完全;IBU 40 min释放88%,180 min释放完全。IBU-LDH插层复合物的药物缓释特性优于TAU-LDH插层复合物。  相似文献   
756.
采煤沉陷对风沙区土壤非饱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采煤沉陷后风沙区土壤水分入渗变化规律,通过定水头注水结合入渗湿润峰测定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矿区沉陷于2004、2005年的2个沉陷区土壤水分非饱和入渗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入渗观测时段(入渗开始后0~175 min)后期,与坡面剖面相比,丘间低地较多剖面垂直湿润峰的间距明显较大,垂直入渗持续能力较强。2004年沉陷区坡面未裂处平均垂直入渗速率、第175 min垂直入渗深度显著超过对照区坡面(P<0.05),2005年沉陷区坡面未裂处平均侧渗速率显著超过对照区坡面(P<0.05)。沉陷区丘间低地垂直入渗速率在入渗10 min左右前期升高后期降低,侧渗速率在入渗10~12 min的前期升高后期降低;沉陷区坡面垂直入渗速率、侧渗速率在大部分观测时段内升高。因子分析表明沉陷区入渗特征是丘间低地垂直入渗偏强,坡面侧渗偏强。  相似文献   
757.
大同县孔隙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大同县的地下水资源,在综合研究大同县地质环境条件及地下水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同县孔隙地下水富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大同县孔隙地下水进行了富水性分区。本研究对大同县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8.
西天山菁布拉克含铜镍矿杂岩体处于伊犁微板块南部边缘隆起活动带内。通过LA-ICP-MS获得辉石闪长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14.8±0.9)Ma。地球化学特征上,岩体的稀土总量总体变化较小,岩体中各样品的La/Sm值介于1.07~2.61,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平缓型到轻稀土元素低度富集型。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等),尤其明显亏损Nb、Ti和Ta。岩体εNd(t)为+3.8~+6.3,表明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研究认为菁布拉克含矿杂岩体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南天山洋向中天山板块下的俯冲作用有关,沉积物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导致地幔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及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导致成岩成矿。  相似文献   
759.
大叶藻海草床的退化和恢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大叶藻种子萌发则是恢复实践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提高大叶藻种子萌发率,本研究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大叶藻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盐度、温度、N/P营养盐浓度及p H)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条件下进一步探究了光质类型、UV-B辐射、低温层积和划破种皮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平均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12、温度10°C、N/P营养盐浓度960/60μmol/L、p H 6.2是大叶藻种子相对适宜的萌发条件组合;黑暗条件下大叶藻种子萌发率最高,为92%,不同类型光质照射不促进大叶藻种子萌发率的提高,但红光照射可在短期内加速种子萌发;在一定强度范围内,种子萌发率随UV-B辐射时长的增加而升高,每日辐射8h,处理8周后种子萌发率可达93%。划破种皮和低温层积均可显著提高大叶藻种子的萌发率并缩短平均萌发时间,经划破种皮处理后,2周内种子萌发率可提高至91%。  相似文献   
760.
新疆东天山玉海斑岩铜矿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天山玉海铜矿是2011年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新发现的铜矿床,现已达到中-大型矿床规模。成矿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及蚀变分带表明,玉海铜矿具有斑岩型铜矿特征,其赋矿岩体为一套形成于洋陆俯冲环境的富钠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含矿岩石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22.3±4.0)Ma,这也是在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首次发现的早古生代斑岩铜矿。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和康古尔塔格构造带中的古洋壳残片证据,认为其符合北天山洋自奥陶纪至早石炭世一直俯冲消减的说法,对早古生代东天山的构造演化给出更进一步的数据支持。对于相同类型矿床的发现与勘查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