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1篇
  免费   936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1142篇
地球物理   1428篇
地质学   2413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275篇
综合类   474篇
自然地理   60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应用我们已经建立的《阳泉市短期冰雹预报系统》分析预报阳泉市2004年6月份出现的连续冰雹天气,特别是该系统中的指标叠加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92.
中国东北地区近百年气温序列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905-2005年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气温时间序列资料,在分析气温变化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小波分析,以揭示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同时,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气温序列变化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突变点。结果表明:近100 a来中国东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高趋势更加显著,升温率达到0.165 ℃/10 a。气温存在2~3 a、8~12 a、20~25 a和45 a左右时间尺度的多重时间尺度结构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93.
利用北京城区及周围3个站的Airda 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北京2005年8月3日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降水前十几小时出现双层低空急流,急流层内结构复杂,呈现多中心结构.风廓线观测揭示,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诱发产生的切变线低涡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暴雨系统有很复杂的垂直结构.强降水开始前数小时(夜间)城区地面风场辐合,在临近降水和降水开始时辐合(或切变)层向上发展,这一过程有利于降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4.
黑体为目标的能见度测量是从科西米德定律出发,通过工业相机对黑体目标物进行拍摄,建立黑体和背景天空的数学模型,求得能见度。分析表明:当能见度小于30 km,黑体黑度和CCD(change-coupled device)工业相机的面非均匀性对该方法测得的能见度造成的误差约为3.7%。该方法与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测量进行对比,能见度变化趋势上具有一致性;但在高能见度时,黑体能见度测量值大于前向散射能见度测量值,低能见度时,黑体测量值小于前向散射能见度测量值。  相似文献   
895.
何险峰  马力  罗永康 《气象科技》2013,41(6):1036-1042
提出了一套分布式气象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技术方法。以中国气象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及各省市的气象信息网络和服务器设备)为建设基础,采用LDM通信传输、存储/内容管理、图形化服务产品生成、本体化气象服务、行政区变尺度客观分析等构成组件,构建了覆盖中央及各省市气象业务和服务的分布式气象内容管理系统。实践运行表明,这种采用了统一定义、接口及信息表达方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气象数据的访问、分享及处理效率,加快了各种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速度,拓宽了气象信息的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896.
We analyze the pick beginning date and frost damage risk trends of Jiukeng, Longjing-43, and Wuniuzao tea trees with time,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2 station pairs over the period 1971–2010 in the Longjing tea-producing area. The pick beginning date of Jiukeng, Longjing-43, and Wuniuzao varietie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nds before 1990. The pick beginning date of Jiukeng variety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after 1990, an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nds in the start date after 1990 for Longjing-43 and Wuniuzao varieties. The average pick beginning dates of Longjing-43 and Wuniuzao varieties before 1990 are later than those after 1990 by 3.8–4.8 and 2.0–3.1 days, respectively. We used the trend of difference between beginning date of tea plucking (BDTP) and 0 °C terminal date to analyze frost damage risk trends. Eleven countie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rost damage risk trends for Jiukeng, Longjing-43, and Wuniuzao varieties, leaving only one count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nds.  相似文献   
897.
Using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limatic effects of afforestation in the East China monsoon region with a focus on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 and the modulating influence of ocean variability. In response to afforestation, the loc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in summer and increases in winter. The summer cooling is attributed to enhanced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increased tree cover. During winter, afforestation induces greater roughness and weaker winds over the adjacent coastal ocean, leading to diminished latent heat flux and increased sea-surface temperature (SST). The enhanced SST supports greater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anomalous wind, and transported into the East China monsoon region. The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favors more cloud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afforestation region. Furthermore, the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nd cloud cover produce a greenhouse effect, raising the wintertim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By comparing simulations in which ocean temperature are either fixed or variable, we demonstrate that a significant hydrologic response in East China to afforestation only occurs if ocean temperatures are allowed to vary and the oceanic source of moisture to the continent is enhanced.  相似文献   
898.
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建国以来安徽省多种农业气象资料分析,采用Z指数方法建立安徽省旱涝灾害气候判别指标,分析安徽省旱涝灾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961—2000年安徽省有13年偏涝、13年偏旱;分区域看,淮北旱多于涝,沿淮、江淮、江南旱涝相当,沿江、大别山区涝多于旱。通过水稻(一季稻)、小麦典型旱涝年灾损率与发育期间气象条件、旱涝程度的对比统计分析,建立了分区水稻、小麦旱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和指标。春季涝渍灾害是影响安徽省冬小麦产量的主要灾害,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危害程度远大于干旱,尤以4—5月发生的涝渍影响最严重,极重涝渍灾害的减产损失可达4成以上。同时重点研究了春季渍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改进的涝渍强度指标Qw,并进一步综合分析作物的敏感性和区域脆弱性对灾损率的影响。对1961—2000年冬小麦灾损率进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订正表明,订正后拟合误差平均值和差异变率都明显降低,灾损评估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99.
临安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利用碳成分分析仪、离子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获取浙江省临安地区大气气溶胶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质量浓度、离子与碳成分特性,并对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分布特点作了较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质量浓度、可溶性离子浓度以及碳成分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整个尺度范围内,气溶胶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点为春季浓度最高,达到534 μg/m3;冬季次之,质量浓度为117.21 μg/m3;夏季浓度最低,平均为65.7 μg/m3;秋季质量浓度98.6 μg/m3。可溶性离子成分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夏季最高为49.4%,春季最低为11.3%。硫酸根离子SO42-和氨根离子NH4+和硝酸根离子NO3- 3种离子浓度之和约占离子总量的75%~83%。受温度影响,硝酸根离子NO3-浓度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夏季平均浓度为1.7 μg/m3, 冬季平均浓度为11.5 μg/m3,是夏季浓度的6.8倍。碳浓度分布特点显示,气溶胶中元素碳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有机碳浓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气溶胶粒度分布特点也非常明显。四季中粒径小于11 μm(PM11)的气溶胶均占气溶胶总量的90%以上,粒径小于2.1 μm(PM2.1)的气溶胶占到气溶胶总量的53%以上。可溶性离子在粒径小于2.1 μm气溶胶颗粒中,以硫酸根离子、氨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为主。碳成分尺度分布特征为颗粒越小,有机碳及元素碳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900.
大气环境层结对闪电活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栋  张义军  马明  孟青  吕伟涛 《气象学报》2007,65(4):622-632
利用一个二维面对称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选取了北京地区3次雷暴过程的环境层结,计算并讨论了不同层结条件下雷暴中动力、微物理过程及其对起电、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速度和水汽条件是影响雷暴动力、微物理过程和闪电活动的最重要因子.上升速度的大小决定了雷暴发展到成熟的时间和雷暴的强弱,较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雷暴云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高度.而持续的上升气流和充足的水汽有利于雷暴的成熟期延长从而增强闪电活动.较强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可以产生更多的对闪电起电、放电有直接影响的冰相物并能使其持续生成,从而形成较大的电荷浓度.较强的上升速度和不利的水汽条件也可以在某时形成较大的冰相物浓度,但冰相物难以持续生成.而较弱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则容易形成暖云过程,对冰相物的生成也有不利影响.上升速度和水汽相互影响,又共同受到环境层结的支配.大气低层潮湿、中层湿度适中,较大的不稳定能量和一定量的对流抑制能量将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表现在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取值上,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值小于-10℃(负值表示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值在1000 J/kg以上,对流抑制能量大于40 J/kg,700 hPa相当位温在340 K以上,700-400 hPa中层平均湿度在35%-85%,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