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87篇 |
地质学 | 181篇 |
海洋学 | 8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41.
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断隆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西段,原称色力布亚断裂带,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长约120km。本文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认为该断裂带内包括了切割深度、倾向和活动时代等均有不同的两条断裂,西部仍称色力布亚断裂,东部由本文新命名为康西断裂。前者是基底卷入型冲断层,由不同级别的背冲构造与主干断裂构成复杂的断裂带,向南东变窄;主干断裂向北东倾,中新世活动,背冲断层在上新世仍有活动。康西断裂是盖层滑脱型冲断层,向南西倾,加里东期活动,之后长期稳定,更新世复活。区域上,色力布亚断裂属巴楚北北西向断裂系,康西断裂属塔中北西向断裂系。这些新认识可能成为麦盖提斜坡区油气勘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2.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底辟成因的断层。泥柱和泥墙是研究区的两种类型的泥构造。泥柱代表主动泥底辟;泥墙是撕裂断层控制下被动泥底辟的结果。研究区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断裂活动起始于中新世中期,随后,在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一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每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都伴随有泥底辟。中新世中期有一次泥底辟,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两次泥底辟。 相似文献
143.
144.
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及周缘首次发现晚新生代正断层。在塘古孜巴斯坳陷内部发现的晚新生代正断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剖面上组合成地堑或堑-垒构造,与巴楚隆起东北缘所发育的晚新生代正断层相似。塘古孜巴斯坳陷西北缘发现的两条晚新生代正断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剖面组合成一地堑构造,与阿瓦提凹陷西北缘沙井子断裂带上发育的晚新生代张扭性正断层带走向一致,但不具备张扭性变形特征。正断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约3 Ma),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约2 Ma)。正断层的活动时间也与阿瓦提凹陷周缘的晚新生代正断层一致。它们形成于一个区域性弱伸展构造应力场内,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塔里木盆地脉式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相似文献
145.
Two kinds of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that is,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ing method and grid-spatially smoothing method. The Gaussian smoothing method and the modified Gaussian smoothing method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is made. Then,we take central China as the study region,and use the Gaussian smoothing method and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ing method to build seismic models to calculate the mean annual seismic rate. Seismic hazard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 zoning map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ps and these model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auses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smooth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estimating the seismic hazard over the moderate and low seismicity regions or the hazard caused by background seismicity; while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estimating the seismic hazard in well-defined seismotectonics. Combining the spatial smoothing method and the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ing method with an integrated account of the seismicity and known seismotectonics i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seismic hazard in moderate and low seismicity regions. 相似文献
146.
In this study, the North China seismic region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and evaluation of seismic hazard using the spatial smoothing seismicity model was performed. Firstly,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grids, and some parameters (e.g. b-value, M0, Mu, azimuth and M-L relationship) for each seismotectonic model were assigned. Secondly, using elliptical smoothing based on a seismotectonic background model, the statistical earthquake incidence rate in each grid is successively calculated. Lastly, the relevant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is chosen to assess seismic hazard of general sites. The map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with 10%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in 50 year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grid source. This seismicity model simplifies the methodology of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especially appropriate for those places where seismic tectonics is not yet clearly known.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seismic zonation and seismic safety assessment for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projects. 相似文献
147.
基于1990-2016年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中面波震级和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项目的矩震级数据,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给出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分析该统计关系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残差分布,并将其与已有统计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统计关系式具有较好的无偏性,更能体现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8.
149.
新疆塔里木库车冲断带东段更新世变形特征及其与西段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经历了两期重大的挤压变形事件: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近东西向的逆冲活动及伴生的近北西向左行剪切变换带在全区有统一的变形样式;更新世变形使库车冲断带分为东、西两段.西段(西秋里塔格)山脉高耸,背斜及其核部冲断层延绵长逾百千米,仅见一条近北西向的左行剪切断层;东段发育一组近南北向的右行剪切断层,把东秋里塔格山脉切成若干段,东秋背斜的北翼断层、南翼断层和核部断层在每一段内都有自己的特点.更新世变形还造成冲断带东、西两段的地貌和水系有明显不同.作为油气藏盖层的膏盐层在其东、西两段有不同的层位和厚度,东段膏盐层的层位高且相对较薄,早期形成的油气藏经更新世变形改造后的保存情况逊于西段,据此讨论了东段油气勘探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0.
北京地区粉质粘土土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土动力学参数即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选取了北京地区2001年以来,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20份具有完整土动力学参数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了粉质粘土的实测土动力学参数,给出了粉质粘土在不同深度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平均值;然后,选取了2个典型工程场地,构建土层分析模型,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并对比分析了本文得到的统计值与典型工程场地的实测值、袁晓铭的推荐值和DB001—94规范的推荐值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统计值在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对于获得原状土样困难的场地,特别是对于较薄的夹层土,本文的统计结果在实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