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三峡工程移民区滑坡防治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环境容量有限 ,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制约了移民安置。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 ,只能向滑坡等灾害堆积体要地 ,因此 ,不仅要治理滑坡灾害 ,而且还要利用滑坡体 ,它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挑战。在防治滑坡的基础上 ,为移民迁建提供安全可靠的建设用地是三峡地质灾害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介绍锚拉桩、喷锚网、钢筋混凝土格构、注浆、加筋土等技术在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与利用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72.
张跃平  洪一川 《台湾海峡》2009,28(3):379-385
本文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泉州地区3个海湾的调查资料,对其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51种(含未定种),隶属于21科,主要是近岸底层鱼类、近海中上层鱼类和港湾河口型鱼类三个生态类型.各站鱼卵总平均丰度是81.2彬网,仔稚鱼总平均丰度31.0个/网.数量平面分布呈现优势种明显,占总量比例大,不同季节不同海湾差别较大,规律性不强等特点.整体数量上与往年比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3.
根据江苏沿江开发带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机制以及地面沉降机理,在概化出江苏沿江开发带的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面沉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沿江开发带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数值模型。并针对各种开采方案下地面累积沉降量最少的原则,给出了各含水层的最优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74.
实践中存在规划小流域降雨资料不足或无降雨资料的情况下,使用三种不同暴雨频率计算方法,即传统矩法、地区综合法和L-矩法来计算不同重现期下小流域的设计暴雨与暴雨过程线.结果表明,L-矩法和地区综合法各有优势,可适用于不同资料情况设计暴雨的计算.分析结果希望为无资料小流域利用暴雨资料推求洪水过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5.
瑶岗仙钨矿综合物探找矿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瑶岗仙钨矿重力、航磁异常的研究,结合地面磁法、激电法成果对矿区物探异常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矿区找矿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区的进一步物探工作制定了验证钻孔,钻探成果不仅证明了场源体的存在,同时发现了新的矿源和矿种,成为近年来危机矿山找矿取得较大突破的矿区之一,为矿山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6.
以东、西部地区典型地段的长城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光谱、形态、位置及周边环境等特征分析比较了二者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影像差异,并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7.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本原则,即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调查区分级,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调查与科研相结合等。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具有强化形成条件和机理研究、多种调查方法结合、成果图件规范化和实用化等特点,可划分为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查四个层次,并指出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勘查、地球物理勘探、野外和室内试验、长观动态监测等是其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8.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地质灾害减灾基本情况,指出了地灾减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潜在灾害体的早期识辨差,“灾后”研究普遍;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突发性地质灾害问题突出;东部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闸题严重;地质灾害基础理论和防灾技术落后等。参照联合国提出的国际减灾战略和美国制定的滑坡减灾国家战略,对我国制定21世纪初地质灾害减灾战略提出初步建议。①开展地灾风险区划,并作为国家减灾强制性标准加以实施,建立减灾科学体系,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从对国家、区域、城市、乡村的承灾载体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专结合体系;②提高崩、滑、流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水平,开展国家和省级气象一地质灾害预警,开展县级地质灾害预报;全面建成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现代化监测控制网络,实施以控制地面沉降为目标的含水层修复工程;③对本世纪全面实施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圈建设、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国小城镇建设、重大生命线工程等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经济进程的关键战略分层次进行全面的综合减灾对策战略研究、减灾规划和减灾措施的实施;④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减灾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加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力度。提高民众防灾自护文化意识及技能,为减灾教育保证足够的媒体及园地;⑤通过综合减灾,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财产损失量明显降低,到2020年人员伤亡减少70%,即由现今每年死亡1000人以上,降低到300人以下。预期灾害发生率和财产损失量减少50%,即由现在的100亿元以上减少到50亿元以下。  相似文献   
79.
互花米草防除药物对滩涂底栖生物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小梅  张跃平 《台湾海峡》2006,25(3):402-406
2005年7月15日对厦门海沧青礁海堤外的互花米草进行药物杀除,试验选用的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的杀除有效.药物喷洒后不同时段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的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同步对比数量相差不明显,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亦呈现总体一致.这表明互花米草防除药物对底栖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生境的干扰不大,试验区与对照区底栖生物群落组成结构总体一致的变化趋势与时序有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