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21.
4种酞酸酯在龙须菜-篮子鱼食物链中的积累放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受控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方法研究分析了4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在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篮子鱼(Siganus oramin)食物链中的积累、分布和放大状况。结果表明,4种酞酸酯在龙须菜组织内的积累表现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侧链最长的DEHP在龙须菜藻体内的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0 d体内积累量可达2.35 mg/kg(鲜质量);侧链最短的DMP在龙须菜藻体内的质量比随时间变化差异不显著,约为0.05 mg/kg;在30 d的暴露中,4种酞酸酯DMP,DEP,DBP和DEHP在篮子鱼体内总质量比分别为0.08,0.41,1.72,3.11 mg/kg。其中DBP和DEHP在鱼内脏组织中有较高的积累和分布,分别为1.14 mg/kg和1.83 mg/kg,其次为鱼残体组织,肌肉组织中含量最低。DEHP和DBP在龙须菜和篮子鱼体不同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生物富集系数FBC均大于1)。其中DEHP和DBP在内脏组织中的FBC值分别高达9.16和5.68,在龙须菜-篮子鱼这个简单食物链传递中DEHP和DBP在篮子鱼内脏组织中存在放大现象。  相似文献   
22.
从长江流域防洪调度实际工作出发,针对长江流域防洪指挥特点,利用ArcGIS Server,ArcSDE与.Net平台相结合,进行了B/S模式的长江流域防洪调度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利用高效、便捷的Internet/Intra-net网络资源和基于GIS技术的地图操作功能,实现了长江流域防汛指挥的全局化、实时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23.
基于IMU旋转的船用激光导航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旋转技术可以有效调制惯性元件的零位偏置,提高惯性导航系统的长时间导航精度.针对船用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IMU单轴旋转的船用激光陀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分析了IMU单轴旋转的工作机理,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对导航系统的总体方案、原理方案和旋转方案的原理和实现进行了论述,初步的性能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不同倍性大黄鱼核仁数目银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银染法对不同倍性(单倍体、正常二倍体、正常三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雌核发育鱼子代三倍体)大黄鱼胚胎、仔鱼或成鱼的不同组织进行细胞核仁数目观察计数。结果表明,大黄鱼各种倍性个体细胞核仁数目与染色体倍性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核仁数随个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非诱导雌核发育的大黄鱼细胞核仁众数与染色体组数相等(二倍体为2,三倍体为3),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大黄鱼及其子代细胞核仁众数却比其相同倍性的非雌核发育鱼少1(雌核发育二倍体为1,雌核发育三倍体为2)。雌核发育鱼核仁数减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大黄鱼不同发育阶段(胚胎、仔鱼、成鱼)以及同一个体不同组织(鳃、肾、鳍)的细胞核仁数目(众数)相同。因此,借助核仁银染法可以快速、可靠、简便地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而雌核发育鱼核仁数减少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从南北极环境样品中分离到7株产脂肪酶的细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分别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采用p-NPP法对这7株细菌所产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30~40cC、最适作用pH值在7—8之间,在低温下能保持较高的剩余活力,对热敏感,属于适冷脂肪酶.其中假交替单胞菌(Psychrobacter sp.7342)所产脂肪酶具有低温下酶的剩余活力高、有效作用温度和pH范围广、热稳定性较好及对多种金属离子抗性强等特点.该菌株能利用多种单一氮源和碳源产酶,最适产酶温度为25℃.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分析得到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和淀粉含量各为1.33%,酵母膏含量为0.3%,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26.
长江口及邻近海区营养盐结构与限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溶解无机氮(DIN=NO3-+NO2-+NH4+)、磷酸盐(PO43-)、硅酸盐(SiO32-)所表征的营养盐区域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在分析营养盐绝对限制情况的基础上,划分了潜在相对营养限制区域。结果表明,123°E以西近岸表层区域DIN/P比值全年均高于16,而Si/DIN除秋季外基本小于1,显示出长江冲淡水影响下"过量氮"的特征。春夏季河口锋面区(31°~32.5°N,122.5°~124°E)硅藻的大量生长可使DIN/P异常升高和Si/DIN异常降低。秋季研究区域北部DIN/P西低东高且Si/DIN西高东低是由于在高DIN、低PO43-的长江冲淡水影响下,近岸受相对低DIN、高SiO32-的苏北沿岸流南下入侵影响而被分割而成。冬季长江口门东北部存在的高DIN/P和低Si/DIN区则主要由于寡营养盐的黑潮水深入陆架,向东北输送的部分长江冲淡水和增强的苏北沿岸流共同作用造成DIN升高所致。利用Redfield比值进行了不同站位表层潜在相对营养限制情况的区分。近岸123°E以西受高DIN、SiO32-长江冲淡水影响,四季多呈现PO43-潜在相对限制,而在春夏季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吸收PO43-,造成局部PO43-绝对限制及潜在相对限制。春夏季氮限(DIN潜在相对限制)一般发生在外海部分站位,但较为零散。秋季除了东南外海大部分站位外,受苏北沿岸流影响在长江口北部近岸也存在氮限。随着低DIN/P的黑潮表层水(KSW)的入侵加强,冬季外海氮限站位增多。硅限(SiO32-潜在相对限制)在夏季发生在赤潮高发区,而冬季南部存在较多硅限站位表明KSW中SiO32-相对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27.
基于生态系统的上海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资源与环境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也是与人类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之一。本文选择上海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为研究示范区,在对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诊断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状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至2008年,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整体上表现为健康,局部区域表现为轻微退化,轻微退化的面积分别为25.71km2(2000)、16.66km2(2003)、18.16km2(2005)和40.46km2(2008)。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是崇明东滩海岸带中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2000年至2008年,崇明东滩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大部分面积保持在健康的状态,大规模的围垦工程和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是造成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0年至2008年,崇明东滩农业生态系统整体上表现为健康状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由于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环境恶化等问题,是造成崇明东滩海岸带农业生态系统局部区域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引起的现有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得城镇生态系统健康面临巨大挑战,在2005年表现为轻微退化。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我国其它地区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28.
超声波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处理时间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效应显著,而超声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提高湛江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常数,最佳超声条件为20kHz,6W,10s3次;对于提高其脂肪酸不饱和度和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最佳超声条件为20kHz,4~6W,30s.在最佳超声条件下,湛江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630d,是对照组的2.02倍,其脂肪酸不饱和度最高可达79.6%,比对照组提高7.8%,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9.
西太平洋暖池展布于热带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其水温终年高于28℃(Wyrtki,1989;张启龙等,1997)。其最主要特征是水温高,热含量丰富。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大洋表面水温(SST)最高的海域,也是全球大气运动最主要的热源地和对流活动的最活跃区。暖池以热量和水汽形式将大部分能量释放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系统。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表明(Philander,1990),暖池海域SST的变化,尤其是它处于高值时的微小变化会对大气环流演变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黄荣辉等,1994;董敏等,1994),暖池SST的异常会导致大气环流,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化,进而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由此可见,暖池SST的变异对东亚乃至全球气候的异常及灾害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是旱涝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山东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其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可见,夏季降水量的多寡对山东全年的天气变化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山东夏季降水及其长期预测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许多学者已就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变异对我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成果(黄荣辉等,1994;翁学传等,1996)。然而,在以住的研究中,涉及西太平洋暖池对山东夏季降水影响的研究却很少,迄今尚未见专文报道。本文作者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0~1998年间太平洋2°×2°经纬度格点月平均SST资料、1951~1998年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和1961~1999年间山东省气象台站的降水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SST变异对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为山东夏季旱涝预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光照强度对隐藻吸收铁和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光照强度对隐藻生长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差异,提出了光照强度控制藻细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最终限制赤潮藻爆发性增殖的作用途径.研究表明,藻细胞的生长率与光照强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隐藻生长的光饱和值与光半饱和值分别为150 μmol/(m2·s)和47 μmol/(m2·s);在低光照强度下藻细胞的生长率较低,但是藻细胞却需要吸收更多的Fe和P,以及Zn、Mn、Co和Mo等微量元素,在光照强度为10 μmol/(m2·s)时,藻细胞生长率仅为光照强度150 μmol/(m2·s)时的十分之一,而藻细胞对Fe和P的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5倍和1倍.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导致赤潮常在光照良好天气后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