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8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用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图象处理软件系统—AIPS对综合孔径VLA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对展源,要得到高质量的图象,在编辑及成图中要注意的事项。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总结了用AIPS进行图象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62.
利用高分辨率聚束模式TerraSAR-X影像的PSInSAR监测地表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景于2010-03~2010-11期间采集的高分辨率聚束(1m分辨率)模式的TerraSAR-X SAR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获取了西藏羊八井地区由地热电站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结果显示,羊八井地热电站周边及地热开采井地区在2010年期间的地面沉降速率最大达到25mm·a-1,而盆地其他地区的地面平均沉降速率为1mm·a-1。将其与ASAR获取的平均沉降速率结果对比,两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76,这说明TerraSAR-X高分辨率SAR数据不仅可以提供高密度PS点,而且更好地体现了散射体的细节变化和微量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63.
雨雪冰冻天气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福建省西部北部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回波顶高、径向速度、垂直风廓线等产品对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①冰晶和雪的回波强度通常比连续性降水回波弱,在反射率图上,回波表现为边缘毛松,丝缕状纹理结构明显,边缘模糊不清,没有确定的边界;②回波顶高和零度层较低,因为垂直方向大气相对较稳定,不利于对流发展,降水粒子没有发展到高空;③在径向速度图上存在牛眼,说明在低空有急流存在。在低层有环形的零速度线,中高层的零速度线为倒"S"形,表明低层有风切变存在,中高层有冷平流;④风廓线图上高层为西南风,中层为西北风,低层为西南风,近地层为东北风。说明从近地层到高层为"冷-暖-冷-暖"的层结结构,有利于冻雨天气形成。  相似文献   
64.
By using a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dex (SATI) averaged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P),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short-term climate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nnual air warming (or cooling) over the TP in each summer month.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SATI is associated with a consistent teleconnection pattern extending from the TP to central-western Asia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Associated rainfall changes include, for a warming case, a drought in northern India in May and June, and a stronger mei-yu front in June. The latter is due to an intensified upper-level northeasterly in eastern China and a wetter and warmer condition over the eastern TP.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s,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s of the correlation patterns between SATI and rainfall are more complex and exhibit large differences from month to month. Some studies have reveal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alous heating over the TP and the rainfall anomal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ppearing in the summer on a seasonal mean time-scale, wherea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is relationship only appears in June and the signal's significance becomes weaker after the long-term trend in the data was excluded. Close correlations between SATI and the convection activity and SST also occur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n July and August: A zonally-elongated warm tone in the SST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seems to be a passive response of the associated circulation related to a warm SATI. The SATI-associated teleconnection pattern provides a scenario consistently linking the broad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Europe, central-western Asia, India, and East Asia.  相似文献   
65.
现今出露在北大别穹隆北界上的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是早白垩世造山后伸展活动的产物。野外观测、室内石英C轴组构与运动学涡度测量指示,这一NWW—SEE走向、倾向NNE的韧性剪切带,呈现为正左旋走滑运动,以简单剪切变形为主。该剪切带内现今所保留运动学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反映其形成后经历过旋转改造。以实测组构为约束的变形模拟揭示,该剪切带在早期伸展活动时为中地壳内上盘向280°方位运动的水平韧性剪切带,后在北大别穹隆上拱中被动地抬升而成为现今状态。北大别穹隆西强东弱的上隆幅度是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被不均匀抬升和旋转的主要原因。该剪切带与北大别穹隆皆为早白垩世造山后重力垮塌中形成的,具有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特征。  相似文献   
66.
郯庐断裂带在造山阶段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左行平移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发生时间仍存在较大争议。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内存在一系列花岗质、基性岩脉,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对其形成年龄的测定可以为断裂带左行平移时间提供限定。本次工作在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内糜棱岩及岩脉中采集了6个样品开展锆石LA-ICP-MS年龄测定。两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均得到了新元古代和印支期两组年龄结果,但并未得到早白垩世年龄结果,可能指示了强烈的构造变形抑制了锆石的生长。与断裂带左行平移活动同期的基性岩墙侵位时间为128 Ma左右;斜切糜棱岩面理的基性岩墙侵位于127 Ma 左右;发生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的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8 Ma左右;仅出现NE向劈理的钾长花岗岩侵位于126 Ma。综合以上结果,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与下扬子地区存在类似的构造背景,其早白垩世左行平移事件的发生时间为128 Ma之前,之后断裂带在区域伸展背景下转变为正断层活动。  相似文献   
67.
1 IntroductionSiO ,H2 OandOHmaseremissionsarecommonphenomenaassociatedwiththecircumstellarshellsoflatetypestars .SiOmaseremissionshavebeendetectedfromseveralhundredsoflatetypestarsofspectraltypeM 4orlater.SiOmaserisconsideredthemostprevalentmaserinlatetyp…  相似文献   
68.
岩石圈塑性流动与大陆板内构造变形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对大陆板内构造变形机制有两种不同认识,即“刚性”板块通过弹性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岩石圈通过下层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通过对岩石圈各层变形属性和塑性流动的研究。认为通过处于塑性状态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控制板内构造变形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的第I部分用资料分析证明,由于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和动力强迫,1989年亚洲季风首先在孟加拉湾(BOB)东岸爆发,接着才有南海(SCS)季风爆发和印度季风爆发。在亚洲季风爆发的这三个阶段中,每阶段都伴有高原上空气柱的急速升温。本文是第I部分的继续。它指出:高原上空气柱的每一次急速升温都与中高纬度源于地中海上空的、频率为2~3周的低频(TTO)暖脊东传到高原上空相联系。季风爆发的每一阶段都伴有从南半球向北传播的、频率为30~60天的低频(MJO)散度扰动和从热带西太平洋向西传播的、频率为2~3周的低频(TTO)散度扰动。当这些低频扰动的暖位相和上升位相在所定义的“东亚季风区”(EAMA)锁相时,亚洲季风阶段性爆发出现。大气低频振荡的有利位相在EAMA区的锁相因而是亚洲季风各阶段爆发时间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70.
岩石圈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永胜 《世界地质》1999,18(3):7-14
在介绍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概括了常规重力模拟实验的主要进展,研究内容以及模型相似性的研究现状。其研究进展 现在驱动自动化和观察,记录,测试系统数字化;模型结构多层化和实验材料多样化;模型相似半定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