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1篇
  免费   4340篇
  国内免费   5006篇
测绘学   2115篇
大气科学   2897篇
地球物理   5453篇
地质学   10899篇
海洋学   2535篇
天文学   1056篇
综合类   1621篇
自然地理   2141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986篇
  2021年   1131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1243篇
  2018年   1313篇
  2017年   1288篇
  2016年   1443篇
  2015年   1338篇
  2014年   1483篇
  2013年   1567篇
  2012年   1474篇
  2011年   1432篇
  2010年   1340篇
  2009年   1209篇
  2008年   1208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693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612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466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355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传统GPS-RTK GNSS接收机基础上研究以嵌入式Linux为操作系统,兼容CDMA 3G数据链的智能RTK GNSS接收机的关键技术及创新性.智能型RTK GNSS接收机采用当前最成熟的3G技术,配合Linux系统强大的网络功能,不仅可以高效传输差分数据,还可以完成远程数据采集、图形显示、数据下载上传等功能.可以预见,智能RTK GNSS接收机在现代测量作业中将拥有一个无限开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在效益.  相似文献   
102.
刘严萍  杨晶  王勇 《测绘科学》2013,38(5):91-93
本文将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GPS可降水量预测。对GPS可降水量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处理端点问题,针对经验模态分解得到的每个分量分别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并重构出最后的预测结果。重构结果与直接运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的GPS可降水量、实测GPS可降水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预测,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3.
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中的基本地貌类型及划分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是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根据地貌划分基本原理,将陕西省划分为6个典型地貌区。探讨省域地貌区域划分的方法和指标,确定符合陕西省地方特点的地貌类型系统,并介绍根据省域地貌特点选取划分指标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完成陕西省基本地貌区域的定量划分,并从划分成果的位置关系、统计数据和形态成因等方面讨论划分方法和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4.
首先,测量建筑物叠掩量,反演出建筑物高度初值;然后,在相邻建筑物下垫面粗糙度相关的假设下,对重组后的电磁散射模型进行基于拟模拟退火的参数解算,实现了模型中未知参数的求解以及建筑物高度的反演。将此方法应用于真实Radarsat-2SAR场景中3座建筑物高度的反演,取得了反演高度相对误差均小于10%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基于NetCDF数据模型的海洋环境数据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洋环境数据多维、多格式及动态性等特点,本文在全面分析NetCDF数据模型的原理、数据组织及其调度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大范围三维虚拟场景,设计了符合NetCDF标准典型海洋环境要素的三维动态渲染模型,实现了海洋环境要素数据的三维动态可视化表达与分析。实验表明,本文方法为复杂海洋现象的表达、变化规律分析以及趋势预测等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可视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外部DEM辅助山区SAR立体像对匹配及地形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立体像对的匹配是利用雷达摄影测量技术提取地形高程信息的关键,匹配精度将直接影响结果 DEM的高程精度。针对山区SAR立体像对匹配过程中同名点选取困难的问题,引入外部粗分辨率DEM作为辅助数据,将该DEM高程转换为视差,为匹配提供初值,同时采用金字塔匹配策略,不仅可以缩小搜索范围,提高搜索效率,而且能够减少粗差的产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部DEM辅助之后,匹配粗差点数量相对于传统的雷达摄影测量处理结果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高程信息提取重建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7.
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受电磁环境影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详细调研分析了国外在此领域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国内在此领域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我国的GNSS电磁环境信息管理技术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编写完成了初步的演示验证软件。  相似文献   
108.
介绍全国首个数字省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并从数字中国、数字省区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简单探讨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需要思考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Qualitative locations describe spatial objects by relating the spatial objects to a frame of reference (e.g. a regional partition in this study) with qualitative relations. Existing models only formalize spatial objects, frames of reference, and their relations at one scale, thus limiting their applicability in representing location changes of spatial objects across scales. A topology‐based, multi‐scale qualitative locat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represent the associations of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ame objects with respect to the frames of reference at different levels. Multi‐scale regional partitions are first presented to be the frames of reference at multiple levels of scale. Multi‐scale locations are then formalized to relate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ame objects to the multiple frames of reference by topological relations. Since spatial objects, frames of reference, and topological relations in qualitative locations are scale dependent, scale transformation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to derive possible coarse locations from detailed locations by incorporating polygon merging, polygon‐to‐line and polygon‐to‐point operators.  相似文献   
110.
Total suspended sediment (TSS) data concentrations are retrieved from two sets of satellite ocean color data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onboard Aqua and the Korean 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 (GOCI)) using an existing regional model to characteriz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TSS in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MODIS-derived TSS maps show that TSS concentrations are, in general, high along the Korean and Chinese coasts including the Bohai Sea and the Yangtz River estuary, and lower in the middle of the Yellow Sea and the southeastern ar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 monthly average of 10-year MODIS data reveals that TSS values are highest during winter (January to February) and lowest in summer (July to August). Short-term TSS concentrations retrieved from GOCI data showed the dominant influence of semi-diurnal tidal changes on sediment dynamics through temporal (hourl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oastal zones of the Yellow sea.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demonstrate that the satellite-derived TSS products can be utilized as an application tool for future studies on long- and short-term sediment dynamics of turbid coastal waters. In particular, GOCI observations provide unique important capabilities to characterize and quantify the water properties at high temporal (hourly) and spatial (0.5 km) resolutions in the turbid coastal waters of the Yellow Sea and its vici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