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27篇 |
免费 | 16989篇 |
国内免费 | 424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05篇 |
大气科学 | 20719篇 |
地球物理 | 11474篇 |
地质学 | 32285篇 |
海洋学 | 15544篇 |
天文学 | 682篇 |
综合类 | 3944篇 |
自然地理 | 17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9篇 |
2023年 | 203篇 |
2022年 | 277篇 |
2021年 | 526篇 |
2020年 | 1766篇 |
2019年 | 5213篇 |
2018年 | 5420篇 |
2017年 | 5156篇 |
2016年 | 5180篇 |
2015年 | 4568篇 |
2014年 | 3997篇 |
2013年 | 4555篇 |
2012年 | 4289篇 |
2011年 | 4062篇 |
2010年 | 4028篇 |
2009年 | 3353篇 |
2008年 | 2662篇 |
2007年 | 2688篇 |
2006年 | 2336篇 |
2005年 | 2265篇 |
2004年 | 2641篇 |
2003年 | 2386篇 |
2002年 | 2103篇 |
2001年 | 1881篇 |
2000年 | 1520篇 |
1999年 | 1534篇 |
1998年 | 1644篇 |
1997年 | 1712篇 |
1996年 | 1324篇 |
1995年 | 1286篇 |
1994年 | 1154篇 |
1993年 | 1125篇 |
1992年 | 952篇 |
1991年 | 716篇 |
1990年 | 686篇 |
1989年 | 568篇 |
1988年 | 484篇 |
1987年 | 379篇 |
1986年 | 305篇 |
1985年 | 240篇 |
1984年 | 273篇 |
1983年 | 159篇 |
1982年 | 199篇 |
1981年 | 143篇 |
1980年 | 107篇 |
1979年 | 106篇 |
1978年 | 46篇 |
1977年 | 42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福建省燕山旋回的成矿系列由(1)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成矿类型、(2)与重熔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类型、(3)与同熔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类型、(4)与超基性、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类型、(5)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成矿类型和(6)与层控有关的成矿类型等六种成矿类型组成。除第二种类型主要分布在本省西部外,其他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岩浆活动受NE、NW、ENE、E—W及N—S向断裂构造控制,而以前二者为主。火山喷发中心常出现在NE向断裂构造与NW或ENE向断裂构造交汇处。燕山旋回的成矿作用与其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本文最后提出了本成矿系列的 相似文献
922.
以芦山地震震中距100km内20个台站的60条原始强震记录为依据,采用零交法计算台站处三方向卓越周期,采用线性加速法计算台站处阻尼比为0.05的三方向反应谱,考察反应谱峰值周期、卓越周期和放大系数在各台站位置处的分布以及在断裂上、下盘的均值。通过研究发现:芦山地震动卓越周期、反应谱峰值周期和放大系数在各台站不同方向上的分量不同;各台站处反应谱的计算表明地震动具有上盘效应以及上盘衰减迅速的特征;地震动卓越周期在芦山地震震中100km的上、下盘上差别不大,其中上盘EW和UD向卓越周期均值略小于下盘,而上盘NS向均值略大于下盘,断裂两盘UD向卓越周期总体小于水平向,断裂两盘三方向卓越周期变化范围为0.013~0.275s;计算得到的放大系数表明80%台站NS向放大系数大于EW向,因此NS向放大系数较大可能是芦山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3.
青海南山达不祖乎山北部一带的角孔变质岩系原划为早中三叠世隆务河组。通过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查明该套地层单元野外产出状态及岩石组合特征,并对其物质来源和形成时代进行分析,对进一步研究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套变质岩系为一套长石石英岩、石英岩、大理岩和黑云石英片岩组合,由下向上划分为3个岩段,叠置厚度大于3186.3m。根据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可大致划分为5个年龄组段,分别为250~304Ma、405~546Ma、649~1077Ma、1402~1620Ma和1861~2990Ma,其中250~304Ma可进一步划分为250~269Ma和289~304Ma两个亚组。综合前人研究资料与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将青海南山地区角孔变质岩的沉积时代限定为二叠纪,物源主要来自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和晋宁期岩浆弧,柴北缘构造带海西期岩浆弧也提供了部分物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经历了陆内裂陷、洋盆拉张及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24.
925.
Introduction Receiver funct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studying S wave velocity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for about 20 years (Owens, et al, 1987; LIU, et al, 1996), which is a time series ob-tained by the deconvolution of vertical component from horizontal component for teleseismic P waveform. Receiver function represents the teleseismic P plane wave respons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seismic station, from which the source and propagation effects are removed. Receiver funct… 相似文献
926.
927.
928.
This paper derives the forc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left-handed materials (LHMs) by a direct application of the Lorentz law of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The expressions of radiation force are given for TE-polarised and TM-polarised fields. The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lectromagnetic waves exert an inverse lateral radiation force on each edge of the beams, that is, the lateral pressure is expansive for TE-polarised beams and compressive for TM-polarised beam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adiation force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LHMs and will provid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of light with LHMs. 相似文献
929.
根据历史资料、数据和相关研究,结合研究区域背景,分析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结果显示,岸线演变在发育阶段和侵蚀阶段分别为向海延伸约90 km和侵蚀后退约22 km,面积相差约800 km2,三角洲地貌演变表现为岸线平直-曲折-平滑-平直的过程。在废三角洲陆海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演化模式分析三角洲的演变过程。该三角洲演变可以分为7个演变阶段,发育期在径流和潮流作用下以沙洲并陆淤积延伸方式进行,侵蚀期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以沙洲合并侵蚀后退和淤积外长交替侵蚀的方式。泥沙输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废三角洲的演变有重要影响,巨量的来沙是三角洲发育的原因,泥沙平衡被打破是侵蚀的主要原因。发育期中,泥沙输运影响淤积速度和位置,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河道迁移、输沙量和产沙量;侵蚀期中,泥沙输运影响侵蚀状态,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岸带冲/淤,气候变化将影响三角洲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