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3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790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870篇
地球物理   648篇
地质学   1051篇
海洋学   301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279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通过震源谱拟合得到龙门山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井孔附近218个微震的矩震级,并分别基于《地震台站监测规范》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GF)和李学政等(2003)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LXZ)计算了这些微震的两种近震震级。基于回归分析得到了两种近震震级与矩震级的关系,并讨论了此关系可能隐含的意义。近震震级与矩震级拟合关系M_W=a+bM_L中系数b的取值与应力降Δσ和地震矩M_0的关系相关,b=1/(1+γ)等价于Δσ∝M_0~γ,本文对应于γ=1的情形。由于动态应力降在数值上与静态应力降差别不大,这种关系同样适用于折合能量和视应力,因此仅根据拟合关系M_W=a+bM_L中b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地震矩与应力降、折合能量及视应力的关系。基于量规函数LXZ得到的近震震级与能量震级更为接近,且两者在与矩震级的拟合关系M_W=a+bM_L中有相同的b,接近于0.5,这既印证了从b的大小来判断应力降与地震矩关系的论断,也说明从能量的角度来看量规函数LXZ优于量规函数GF。  相似文献   
922.
在详细调研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巴颜喀拉地块东北缘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九寨沟M_S7.0地震同震位错为荷载,模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加卸载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龙日坝断裂、虎牙断裂、青川-平武断裂西段、迭部-白龙江断裂西段和东段、临潭-宕昌断裂东段,以及处于甘青川交界危险区内的东昆仑断裂东段、塔藏断裂西段,处于六盘山南-西秦岭东危险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段表现为库仑应力加载;对岷江断裂、塔藏断裂东段库仑应力卸载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23.
青藏高原东北隅似三联点构造特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大陆内部,对于一定尺度的构造块体,似三联点构造是一种普通的构造形式。由于大陆内部块体旋转的普遍性,似三联点构造可形成顺旋型和逆旋型两种构造型式。  相似文献   
924.

Paleomagnetic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localitie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rim of the Tarim basin. Th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volcanic rocks erupted between Jurassic and Quaternary. Detailed analysis of all samples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progressive thermal demagnetization. A characteristic remanence (ChRM) with higher unblocking temperature has been isolated from all samples. The pole position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is at 52.5°N, 187.9°E(dp = 3.7°,dm =6.5°); the directions of the ChRM of Cretaceous correspond to a paleopole at 69.7°N, 211.6°E (dp = 9.8°,dm = 15.9°); the Quaternary pole from the Pulu site is at 79. 9°N, 183.1°E(dp = 1.6°.dm =2.4°). On the basis of these new paleomagnetic data, tectonic evolution of Tarim block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25.
926.
裂隙水压力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朱珍德  胡定 《岩土力学》2000,21(1):64-67
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定量地分析了裂隙长度、方向、间距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详细推导了含裂隙水压力岩体的初始开裂强度公式。 通过有关试验结果证实, 所建立的公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可用于暴雨入渗边坡和实际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927.
速度型记录设备的地震速报,一般直接使用记录到的波形数据计算震级(速度震级).编写台网观测报告,需要把速度波形仿真成位移后再计算震级(仿真震级).本文利用北京市地震台网2003年以来1 000多条记录,以全网、单台两种方式研究了上述两种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且与震中距、台基、设备等因素有关.建议在速报阶段,可用震级差和线性关系两种方法对仿真震级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928.
首都圈地区SK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49个宽频带和甚宽带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首都圈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象.首都圈地区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上呈WNW-ESE方向,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56-1.56 s.研究表明,首都圈地区上地幔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引起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软流圈物质变形,使得上地幔橄榄岩等晶体的晶格优势取向沿物质流动方向.另外,中国大陆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大陆西部地壳增厚隆起,同时造成物质东向挤出,使得首都圈地区上地幔物质沿快波方向变形.通过研究区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和伸展运动方向与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对比分析,首都圈地区壳幔变形可能具有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929.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6—2010年的CloudSat热带气旋过境数据集资料,定量分析了大西洋地区飓风的云、降水和热力结构在不同演变阶段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的发生概率以5 km高度为"拐点"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且成熟阶段的回波强度明显大于发展和消亡阶段.各径向环内深对流云发生概率始终最大,积云和雨层云始终最小.冰水含量的最大值位于内核区且沿径向不断减小,有效粒子半径和分布宽度参数随高度减小而粒子数浓度却增大.温度距平在距离中心200 km以内随飓风演变不断增大,而200 km以外始终较小.各阶段8 km以下存在湿心区,而其上方正好对应暖心区.内核区发展阶段存在近饱和区而成熟和消亡阶段存在向外倾斜的未饱和区.各阶段不同径向环内4 km以上主要为稳定层结而4 km以下的层结特性各异,且假相当位温沿径向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30.
Land-use changes are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multi-scale complex systems with processes and driving factors operating at different scales. Traditional linear approaches could not adequately acquire the nonlinear features in complex land-use changes. A multi-stat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sed cellular automata (MANNCA) model and a multi-state autologistic regression based cellular automata (MALRCA) model were developed to simulate complex land-use chang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2–2005. Relatively good conformity between simulated and actual land-use pattern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models were able to simulate land-use dynamics effectively and generate realistic land-use patterns. The MANNCA model obtained higher fuzzy kappa values over MALRCA model at all the three simulation periods, which indicated tha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ould more effectively captur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use changes and a large set of spatial variables. Although the MALRCA model does have some advantages, the proposed MANNCA model represents a more effective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complex and nonlinear land-use evolutionary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