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38篇 |
免费 | 3001篇 |
国内免费 | 18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7篇 |
大气科学 | 1901篇 |
地球物理 | 2014篇 |
地质学 | 5093篇 |
海洋学 | 1367篇 |
天文学 | 382篇 |
综合类 | 858篇 |
自然地理 | 11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49篇 |
2023年 | 265篇 |
2022年 | 535篇 |
2021年 | 603篇 |
2020年 | 514篇 |
2019年 | 525篇 |
2018年 | 524篇 |
2017年 | 463篇 |
2016年 | 553篇 |
2015年 | 494篇 |
2014年 | 562篇 |
2013年 | 597篇 |
2012年 | 580篇 |
2011年 | 555篇 |
2010年 | 561篇 |
2009年 | 506篇 |
2008年 | 476篇 |
2007年 | 432篇 |
2006年 | 407篇 |
2005年 | 367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280篇 |
2002年 | 349篇 |
2001年 | 300篇 |
2000年 | 260篇 |
1999年 | 357篇 |
1998年 | 323篇 |
1997年 | 335篇 |
1996年 | 244篇 |
1995年 | 220篇 |
1994年 | 198篇 |
1993年 | 168篇 |
1992年 | 142篇 |
1991年 | 127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7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接收等离子质谱(MC-ICP-MS )测定Mg同位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常量元素Mg的同位素比值,应用在地球化学上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样品-标准”交叉技术,以国际标准SRM980,AIdrich, Romil和实验室标准GSB作为实验材料,探讨浓度和基质效应影响,尝试建立高精度多接收等离子质谱(MC-ICP-MS)测定Mg同位素方法。相对于国际标准物质SRM980,本研究测得的国际标准物质Aldrich的δ26Mg和δ25Mg值分别为(2.64±0.15)‰(2σ)和(1.34±0.09)‰(2σ); Romil的δ26Mg和δ25Mg值分别为(2.46±0.15)‰(2σ)和(1.27±0.08)%(2σ);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标准GSB的δ26Mg和δ25Mg值分别为(4.05±0.03)‰(2σ)和(2.05±0.03)‰(2σ)。 相似文献
62.
航空重力测量是以飞机为载体,快速、高效获取大面积中、高频地球重力场信息的航空物探测量方法.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商业化运行归功于动态差分GNSS定位技术的成熟,使得载体的动态定位、动态测速和加速度解算精度大大提高,而差分GNSS技术解算载体动态定位的精度又依赖于地面基准站坐标精度.在实际作业中,通过组建控制网并设立地面GNSS基站,联测国家GNSS控制点,不仅需要花费较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在人迹罕至的沼泽、高原、荒漠无人区以及远离大陆的海岛礁地区,这种方法都面临很大的困难.随着我国CORS站建设的不断深入,CORS系统精度和网度不断提高,利用CORS站数据,通过GAMIT等软件进行地面GNSS基站解算来确定其准确坐标位置的方法成为一种新趋势.本文以某测区实际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得到的基站坐标精度及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介绍了CORS系统在航空重力测量地面GNSS基站解算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利用CORS系统解算不仅满足航空重力测量精度要求,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3.
古石背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发现了一些矿化点和铀异常,前人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化点的周围和浅部,对研究区整体成矿环境的评价和深部成矿条件的认识不足.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氡、地面伽马能谱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的工作方法,通过综合物探测量对研究区铀成矿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开展土壤氡、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工作,圈定了铀矿异常位于地表的大致位置,通过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查明了控矿断裂古石背断裂和控矿岩层石帽山群的发育特征,推断解释结果得到了钻探验证,为该类型的铀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4.
广域电磁法通过人工接地场源建立谐变电磁场,向地下发送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观测一个或多个电磁场分量,以广域视电阻率探测不同埋深地质目标体.该方法以大功率、强信号的人工场压制干扰场来提高信噪比,从而获得有效观测数据.在高压线、铁路、厂房、矿区、变电站、城市周边等复杂人文噪声干扰环境下,干扰场信号幅值达到几百甚至几千微伏,其强度大于广域电磁人工场信号,难以达到压制效果.本文以某市周边地热资源大深度勘探为例,对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广域电磁法的应用进行研究,取得了质量良好的观测数据,经反演解释清晰刻画了地层、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提供了两处地热资源有利区.该例为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广域电磁法应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5.
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PGE黑色岩系可根据黑色岩系中有无火成岩,将其分为:(1)与火山作用或岩浆活动无关的黑色岩系;(2)与火山作用或岩浆活动有关的黑色岩系不同地质背景下,富金属黑色岩系的特征及其PGE的分布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点,反映出两者PGE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有所差别。有关PGE比值不仅可以反映出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亦可区分或指示不同环境下PGE地球化学演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6.
老挝万象省爬立山(PHaLek)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爬立山铁矿床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是长山成矿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一个大型铁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对含矿岩体、赋矿围岩和矿石开展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属钙碱系列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成岩的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矿区内发育致密块状磁铁矿、孔洞状赤铁矿、砂砾土状铁矿等3种铁矿石。结合岩(矿)石微量元素分析,认为爬立山铁矿具有复合成矿作用特征,主要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早期以与华力西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成矿作用为主,形成矽卡岩型磁铁矿;其后,在褶皱造山后形成的断陷盆地中,由于火山喷发(溢)作用形成孔洞状熔岩型赤铁矿;最后随着新生代地壳抬升,发生表生物理化学风化成矿作用,形成如今的砂砾土状型铁矿。 相似文献
67.
070703天长超级单体龙卷的多普勒雷达典型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要使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日发生在安徽天长和江苏高邮的龙卷风天气,着重分析了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等产品的典型特征.龙卷发生在飑线回波带的北端强烈发展的超级风暴单体中,回波带前沿存在强烈的水平风切变,使得回波带上不断有中气旋生成.对产生龙卷的超级风暴单体,龙卷发生30min前,雷达给出了中气旋(M)产品,该中气旋持续了7个体扫的时间(42min),在中气旋出现后第5个体扫,雷达给出龙卷涡旋特征(TVS)产品,龙卷涡旋特征持续了3个体扫,综合切变产品也给出了显著的提醒.实地调查结果,龙卷风和第2个TVS同时发生,龙卷风位置与TVS位置对应,但位于TVS的南侧,位于中气旋最大风速圈的南缘.虽然CINRAD/SA雷达的TVS产品有虚警的情况,但结合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中气旋、综合切变等产品的分析,对于龙卷监测和预警会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8.
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厘定了清江下游主要活动断层的现今几何轨迹结构,并从几何形态、结构特性和现今活动性三方面对其进行自然段划分;进而利用分形分维分析,估算活动断层不同区段轨迹结构的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每一个断层段具有一个特征性的分维值,轨迹结构越复杂,分维值越高,现今活动性越强;其中,仙女山断层带中段分维值最高, D= 1257,而松园坪断层北段最低, D= 1018。结合地震活动分析发现:仙女山断层带是清江下游现今活动最强的活动断裂;仙女山断层带的中小地震活动,具有间歇式 分段振荡迁移的特性;时间上地震活动期为1~5a,相对平静期为10a 左右;空间上地震活动从南段开始,振荡迁移到北段,然后又向中段迁移,目前地震活动似乎正在向中南段边界迁移;并且,中南段断裂轨迹结构比北段复杂,分维值也高,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大,因此,未来仙女山断层带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 Ms= 50 级左右)将主要集中于中南段,而不是北段。 相似文献
69.
70.
本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充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