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07篇 |
免费 | 974篇 |
国内免费 | 6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5篇 |
大气科学 | 571篇 |
地球物理 | 779篇 |
地质学 | 1941篇 |
海洋学 | 463篇 |
天文学 | 166篇 |
综合类 | 237篇 |
自然地理 | 4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94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172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164篇 |
2014年 | 189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松软地层透水率较大,防渗灌浆工程吃浆量相对较大,浆液扩散极不规则,形成的防渗帷幕,包括防渗幕体厚度、力学性能、防渗效果等结构性状难以准确把握,现有的方法和技术主要采用压水试验、标贯、钻孔取心、物探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但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防渗质量的评价。在现场进行多工况灌浆原型试验研究,通过注水试验、孔斜测定、取心测试、全断面开挖等多种方法,真实呈现防渗幕体的性状,包括幕体有效厚度及其影响范围、幕体强度性能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在松软地层采用浆体封闭、脉动灌浆控制灌浆工艺,孔距1.5m,两排排距0.8m,并采用适宜的灌浆控制参数灌注可控性黏土水泥浆材,简便高效,孔周挤密区、结石体及胶结体形成的有效幕体均一性好,防渗效果达到5lu以下,灌后28d结石体强度达到3MPa以上。灌浆工艺和参数可直接供类似地层应用。对于不同类型地层在不同灌浆材料、灌浆工艺、灌浆参数情形下的灌浆结构性状,有必要研发物理模型进行大样本室内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通过岩心观察并充分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矿物、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成岩矿物等将储层划分为绿泥石衬边弱溶蚀、不稳定组分溶蚀、压实致密、高岭石充填和碳酸盐胶结5种成岩相。并通过岩心薄片资料刻度测井归纳出不同成岩相在GR、AC等测井曲线及其组合上的响应特征,由此实现各单井储层成岩相的连续划分。对长8油层组层序界面和基准面旋回与成岩相展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界面附近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及高岭石充填相较为发育,且各井之间对比性良好,同时层序界面也控制了碳酸盐胶结;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最大湖泛面处均发育井间可对比的压实致密相,长82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砂体一方面易于遭受溶蚀产生次生孔,另一方面由于受沉积驻留和碎屑组分影响导致压实强度较弱,因此物性总体比长81砂体好。 相似文献
56.
57.
为研究福建沿海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取自晋江龙湖的柱样进行了沉积相、粒度、磁化率、有机碳、有机氮等分析,结合加速器14〖KG-*5〗C测年结果,对龙湖的形成演化以及该地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龙湖形成于约5580 calaBP〖DK〗.〖KG-*5〗,之前为河流相沉积;约5580~850 calaBP〖DK〗.〖KG-*5〗,该区为深灰色粉沙和砂质粉沙的湖泊相沉积;约850~470 calaBP〖DK〗.〖KG-*5〗,龙湖水位下降,变为沼泽湿地;之后,湖泊水位再次上升,再次形成湖相沉积。各种气候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自龙湖形成以来,当地的气候呈阶段性相对干、湿变化,并呈变化幅度逐渐减小的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福建沿海中晚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还反映了当地气候环境变化与太阳辐射的长周期变化有关。沼泽湿地的形成,反映当地降水的进一步减少,而湿地的形成年代,可与太阳活动、北大西洋冰筏、亚洲季风等突发事件对比,说明该沼泽层的形成与叠加在气候长期变化趋势下的突发气候事件有关。龙湖沉积记录也表明,气候变冷,福建沿海与台风有关的降水将减少;反之,全球变暖,福建沿海台风降水将增加。 相似文献
58.
东昆北成矿带冰沟南铜镍矿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昆北成矿带冰沟南铜镍矿辉长岩的全岩地球化学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冰沟南辉长岩SiO_2的含量为49.72%~51.58%,岩石系列为钙碱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分配模式为轻稀土略富集型,δEu为1.26~1.54,轻微正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相对亏损P。岩体中的La/Sm、Th/La和Nb/U比值显示在就位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研究认为,岩体的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结合区域演化,认为岩体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