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6篇
  免费   966篇
  国内免费   1453篇
测绘学   376篇
大气科学   1054篇
地球物理   1216篇
地质学   2835篇
海洋学   774篇
天文学   231篇
综合类   511篇
自然地理   71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鄱阳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鄱阳盆地是发育在江南—九岭和怀玉—官帽基底拆离造山带上的白垩-古近纪张扭性断陷盆地,明显受近南北走向的赣江走滑断裂系和前白垩系逆冲断裂系晚期反转的双重因素控制,呈“两坳夹一隆”的区域构造格局。受赣江、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夹持的南昌凹陷,呈近南北向凹凸相间展布格局。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以东地区,“南断北超”型断陷自南而北由北东走向渐转为北北东向展布,其源于晚印支-燕山期北东向逆冲断裂在晚期的反转作用,西缘和北部受赣江断裂系东枝走滑断裂影响明显而发生转向。鄱阳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冷水坞组沉积期)拉分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周家店组—南雄组沉积早期)走滑张扭断(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晚期(南雄组沉积中-晚期)走滑伸展盆地和古近纪坳陷盆地等演化阶段,东南部断陷区(江埠—二甲村凹陷)由于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而只残存周家店组早期坳陷和周家店组中期—南雄组中期断陷两个发育阶段的沉积。  相似文献   
82.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别山南部和扬子地块前陆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140 km)揭示出大别山造山带前陆地壳的精细结构。总体北倾的地壳内部结构与向北缓倾的叠瓦状莫霍面反射揭示出扬子陆块向北俯冲的行迹。莫霍面向北插入大别山造山带下与南大别山地壳内南倾反射震相叠置,构成交叉反射图像,刻画出扬子前陆与大别山造山带的碰撞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83.
时域反射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介绍了时域反射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时域反射仪的工作原理、测量参数(特征阻抗、介电常数、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时域反射探针技术以及时域反射技术在农业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84.
以1:5万地质填图和钻探验证为基础,经分析研究塔里木托云盆地的地层特征、聚煤期、古地理环境,从而建立起该区的沉积模式,总结出该盆地煤层发育于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地层之中,含煤11层,煤层为不稳定发育,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对进一步找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从气象的角度,基于对全国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划分,利用历史地质灾害记录以及历史气象资料,分区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区域气象潜势预报模型,并从2003年6月1日开始投入业务应用。总体预报服务效果较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量,优化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86.
DMC+4小卫星在国际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伯林  左烨 《遥感学报》2005,9(4):468-474
针对国际灾害监测星座应用技术和中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现状,着重研究了DMC(DisasterMonitoringConstellation)星座应用技术和DMC 4小卫星的数据特点,研究了利用小卫星星座对防灾、抗灾救灾的突出作用,研究了小卫星地面系统集成技术和星地一体化运营、管理和控制体系,以便进一步推动国内小卫星技术、遥感应用技术、卫星星座技术、天地一体化运管控技术和机制创新的发展。促进中国灾害监测星座的研制,最终实现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7.
虚假回波在强对流天气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几次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资料,对其中三体散射长钉、二次回波旁瓣回波等虚假回波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上述虚假回波在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图像上的特征,为强对流天气的雷达探测和识别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88.
国家气候中心大气模式的验证研究--AMIP-II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MIP- II计划提供的 1 979~ 1 996年海温及海冰场作下边界条件运行国家气候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 ,将模式的输出结果与NCEP资料进行对比以便验证模式模拟实际大气运动变化的能力。验证的结果表明 :国家气候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能够模拟出对流层大气的大尺度运动特征 ,如高度场、温度场及风场的特征等 ,但对降水的模拟则有较大的误差 ;此外模式对对流层上层及平流层温度等要素的模拟也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模式的物理过程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9.
温度变化对夏季降温耗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降温度日数作为评估夏季降温耗能的指标 ,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温度日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温度与降温耗能相关分析表明 ,两者相关密切 ,相关程度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降温耗能的 1℃效应量 ,北方大于南方。文章最后 ,利用气温距平与降温度日变率建立了夏季降温耗能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0.
万雪丽 《贵州气象》2005,29(Z1):35-36
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2005年4月28日晚贵阳市区遭受的强雷暴天气进行环境场分析,得出这次强雷暴天气是高原东侧短波槽在低层切变线上扰动生成局地中小尺度气旋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产生前地面持续的增温,低层扰动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低层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同时持续加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