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8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1382篇
测绘学   497篇
大气科学   889篇
地球物理   1200篇
地质学   2758篇
海洋学   733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418篇
自然地理   66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81.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宁夏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求宁夏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在分析宁夏2004~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基础上,对宁夏5市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分水资源支持力、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得到宁夏5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指数和分级标准。具体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2004~2014年间,宁夏水资源承载力仅在2005~2006年有所波动,其余年份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1年间保持稳定上升;(2)对于宁夏5市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主成分分析结果由大到小排序为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和中卫市,因子分析结果由大到小排序为吴忠市、银川市、固原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3)建立宁夏5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分级阈值,主成分分析下吴忠市和银川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高,石嘴山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中等,固原市和中卫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低;因子分析下吴忠市和银川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高,其余3市水资源利用状况都较低。  相似文献   
782.
由于地下水突涌风险,地下空间在施工作业中有必要通过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依据勘察报告的初步评价,基坑开挖15.5m时,场地内第⑦1层承压含水层有可能产生突涌,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需开挖前进行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取得场地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及降水引起的沉降特征,为地下空间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本次布设抽水井、观测井、分层沉降标组、孔隙水压力观测孔及地面沉降观测点,依据抽水试验技术要求获取渗透系数、抽水影响半径等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最后,针对工程场地内承压水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坑开挖时的承压水降压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783.
The Yangla deposit is an intrusion‐related Cu deposit in the Jinshajiang tectonic belt (eastern Sanjiang region, SW China). Despite extensive studies that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is depos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nitic magma and Cu mineralization is still unclear, and hence, the genesis is debate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conducted an integrated study of mineralogy, fluid inclusions (FIs), and hydrogen and oxygen (H‐O) isotopes. Three mineralization stag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ore textures, alteration zonation,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i) pre‐ore prograde skarn (stage I), with the garnet and pyroxene dominated by andradite and diopside, respectively; (ii) syn‐ore retrograde alteration (stage II), which is subdivided into the early syn‐ore stage (stage IIa) marked by retrograde hydrated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significant Fe‐Cu‐Mo‐Pb‐Zn sulfide mineralization, and the late syn‐ore stage (stage IIb) featured by quartz‐calcite veins; and (iii) late supergene mineralization (stage III),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econdary azurite and malachite. These results of mineralogy, FIs, and H‐O isotopes indicate that: (i) Cu mineralization has a close temporal, spatial,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skarn alteration; (ii) the ore fluids were magmatic dominated with late‐stage meteoric water incursion; and (iii) Type‐S (halite‐bearing) and Type‐V (vapor‐rich) FIs coexisted in garnet and clinopyroxene of stage I, indicating that fluid boiling migh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is stage. From stage I to stage IIa, the FI type transformed from Type‐S + Type‐V + Type‐L (liquid‐rich) to Type‐V + Type‐L with the conduct of mineralization and was accompanied by the disappearance of Type‐S, an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lso tended to decrease dramatically, which may be cau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skarn minerals. At stage IIa, boiling of the ore fluids still continued due to the change from lithostatic to hydrostatic pressure, which triggered the precipitation of abundant quartz‐Cu‐Mo‐Fe sulfides. Furthermore, fluid mixing between a high‐temperature magmatic fluid and a low‐temperature meteoric water might cause a considerable drop in temperature and the deposition of Cu‐bearing quartz/calcite veins during stage IIb. Hence, we consider the Yangla deposit to be of a skarn typ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Sanjiang region.  相似文献   
784.
强震作用下铁路隧道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四川茂县跃龙门铁路隧道工程,以主线单线隧道与横通道正交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El-Centro地震波数据,通过应用扩展有限元理论,对横通道与主隧道交叉结构在最不利地震条件下的裂损进行研究,并提出减震层结合柔性接头的抗震措施。研究分析得到:减震层结合柔性接头的设置减小并抑制了交叉结构隧道在强震作用下的开裂范围。柔性接头的设置阻止了纵向裂缝的扩展,在交叉口处中部设置环向柔性接头能完全阻止交叉部位拱顶的裂缝生成;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减震层,给予衬砌更大变形空间,使二次衬砌不易受初期支护变形受力影响而开裂。  相似文献   
785.
王丽  叶青  周康雅  丁烨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1):143-149,214
江苏南京台北南测道2013—2016年年初出现了与邻近的南京江宁台同步的地电阻率长趋势上升变化,2016年的年中出现了与江宁台和稍远距离的江苏高邮、新沂台同步的趋势下降变化。本文用年变形态、消除年变等数据处理方法并联系该区降雨量分析了南京台等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基于视电阻率变化与地下介质内部骨架电阻率ρ°、裂隙水电阻率ρf、裂隙率ν之间的本构关系讨论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原因,得到:该台南北向测道地电阻率趋势上升变化起因于台站及周边区域性地下介质的应力调整过程,动力来源可能是本区域地壳局部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786.
陶虎  邵生俊  王正泓  张少英  石喜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604-1608,1631
弦线模量法建立了考虑黄土基本物性指标及附加应力综合影响的弦线模量函数,应用分层总和法计算黄土地基的变形量,并在陕西关中黄土地区工程实践中获得良好的预测结果,而在分析兰州等其他黄土地区地基沉降时,结果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与计算中忽视了天然状态下黄土的结构性特征有关。以弦线模量法为基础,通过西安近郊4处土样试验和大量载荷试验资料,分析黄土的构度指标与压缩模量、孔隙比、含水量的关系,并将构度指标引入弦线模量表,深化结构性参数在地基沉降变形计算中的理论。  相似文献   
787.
对建筑物灾变发生时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做出准确预估是未来建筑结构设计初期需要努力的方向。基于下一代性能化设计理论,通过精细化建模和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并以此得到抗震性能评估所需的各类地震响应参数,建立RC框架结构全概率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以云南大学力行楼为例,通过地震损失预测得到了该栋建筑的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情况。该方法直观清晰地展示了结果,便于业主及非本专业从业者理解。  相似文献   
788.
在巢湖杭埠河流域中的古湖盆中心——三河圩区获取28.6 m长的湖相岩芯(SZK1507孔),利用AMS14C测年技术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序列,通过对SZK1507孔738 cm以上段湖相沉积物平均粒径、磁化率、总氮(TN)、总有机碳(TOC)及C/N的综合分析,高分辨率重建了巢湖杭埠河流域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本区域的环境变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约10050—9700 cal.a B.P.)与阶段Ⅲ(约9250—5300 cal.a B.P.)气候较为湿润,巢湖水位较高,平均粒径、磁化率值较低,TN、TOC、C/N也偏低;阶段Ⅱ(约9700—9250 cal.a B.P.)与阶段Ⅳ(约5300 cal.a B.P.以来)气候干燥,巢湖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平均粒径、磁化率值、TN、TOC、C/N均较高.一些全球范围内显著发生的气候突变事件在SZK1507孔沉积记录中也有体现,如9.3、8.2和4.2 ka B.P.事件等.将巢湖杭埠河流域10000 cal.a B.P.以来的平均粒径、磁化率、TN、TOC、C/N沉积记录与全新世以来的北纬30°夏季太阳辐射量、太阳黑子数、火山喷发对大气中硫酸盐含量贡献率等进行对比,发现巢湖杭埠河流域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太阳活动以及火山活动等因素,并与它们之间复杂的响应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89.
湖泊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潜在排放源,但由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差异,其N2O排放规律也存在特殊性和地域性。为探究巢湖N2O排放通量的时空特征,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对巢湖不同区域(东、中、西)N2O的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巢湖水体N2O年均排放通量为(25.14±55.01)μg/(m2·h),表现为N2O的“源”,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分布上,季节变化趋势呈现“M”形模式,7月出现最小值且表现为N2O的“汇”((-12.97±16.32)μg/(m2·h)),在6月和8月为峰值,全年最大值出现在8月((68.25±78.05)μg/(m2·h)),极值均出现在夏季。在空间分布上,东、中、西3个湖区N2O排放通量差异显著(P=0.03),N2O排放通量最大值((4...  相似文献   
790.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鱼类资源一直在发生变化,为掌握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支流香溪河鱼类群落的现状及历史变化,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使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地笼对香溪河鱼类群落进行实地采样,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5种,隶属于7目14科,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以杂食性鱼类和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短颌鲚(Coilia bratchygnah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5502、3828、2567和1109。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个体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香溪河鱼类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减少4种,外来鱼类增加3种。湖泊定居性种类持续增加,喜流水性种类减少,鱼类优势种发生较大变动。2020—2021年香溪河鱼类组成与1987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29,与2012—2013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53,反映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香溪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