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2篇
  免费   1058篇
  国内免费   1417篇
测绘学   456篇
大气科学   918篇
地球物理   1314篇
地质学   3002篇
海洋学   774篇
天文学   239篇
综合类   473篇
自然地理   61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网络差分方法多采用双差模型,但双差模型在实现时不够灵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差误差改正信息的大范围单历元网络差分方法。此方法能够克服双差网络差分模型的缺点,用户不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站作为主参考站,更不需要主参考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双差组合,从而减少了数据传输量,作业方式更加自由、灵活,且算法简单、作业范围大。大范围区域内的流动站用户利用非差误差改正数进行误差改正,然后可实现单历元网络差分定位。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完成大范围单历元网络差分定位,并能够得到分米级精度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的新方法——位序累积规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  庄大昌 《地理科学》2017,37(6):825-832
利用位序累积规模模型与位序-规模法则定量分析2000~2014年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结论如下:使用位序-规模法则进行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比与演变分析时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位序累积规模模型更能准确刻画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特征;中国各省区β值排名靠前的多属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变化大致表现出增幅东大西小、增长率南高北低的特征;位序累积规模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地理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993.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构建对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孟德友  魏凌  樊新生  高超 《地理科学》2017,37(6):850-858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提升,郑州的极化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边界城市的交通边缘化状况明显改善,“米”字形城镇发展轴带正在形成;各地市省内和省际经济潜力大幅度提升,位置居中的高铁沿线城市省内区位优势显著,边界高铁沿线城市在省际联系中的门户区位优势显现;以郑州中心的0.5 h核心圈、1 h紧密圈正在形成,“同城效应”显现,各地市省际2 h交流圈大幅度拓展,以郑州为中心的1.5 h省际合作圈即将形成。高铁网的构建将成为河南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因素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994.
以沈阳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采用空间插值、波段集统计等方法刻画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及其与人口的空间匹配性,通过栅格成本分析和加权Voronoi图等方法测算空间可达性并划分其服务区范围。研究表明:(1)沈阳市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基本格局,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匹配性差;(2)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大型用地对整体格局起到主要塑造作用;(3)研究区域可划分为14个较为明确的应急避难场所服务区,不同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存在大小、数量和构成上的差异。最后,从城市安全视角对沈阳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5.
ImODUcrIONGroundwaterwthAnneralimtionofmorethan5OgA(about5"Be')"iscalledunder-groundbrine.ltbelongstoevaporationoredepositinliquidstateandisantwortantrnaterialsourceforsaltonkingandthechewhcalindustry.QuatemarylittoralfadesundergroundbrinewasstoredinthelittoralsoneandhadtwobasictypesofgenesisenvironmentflittoralplaincoastenvironmentcharacterindbythecoastalongLaichouBay,andembayedcoastenvironmentcharaCterindbythecoastalzoneofQingdao.TheauthorresearchedthebrineintheLaizhoubaycoastareainthe…  相似文献   
996.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attern of three-dimensional substorm current circuit varies significantly even during the lifetime of a single substorm. This gives rise to quite complex time variations of the magnetic field at low latitude stations even for relatively isolated substorms. To verify this,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 models with time dependent spatial variations are used to simulate one type of complex low-latitude “substorm signature”. It is shown that the utmost care should be exercised in determining different substorm phases on the basis of such a signa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also that, in certain longitudes in the evening sector, one should expect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ositive bays observed on the ground and at the synchronous distance.  相似文献   
997.
福建是中国南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较大的省份,是华南沿海沙地的典型分布区。为定期、准确掌握福建沿海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按照国家要求,福建省已先后开展了5次(1994、1999、2004、2009、2014年)沙化监测工作。采用历次监测数据及前期相关历史资料、多期卫星遥感影像等,分析了1949—2014年福建沿海沙地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65年来福建沿海沙地面积总体呈现减少趋势。1949—1989年,沿海沙地总量保持稳定,但不同类型之间转换频繁。1989—2014年,沿海沙地总量减少迅速,大量以森林为主的固定沙地(丘)和沙化耕地向以居民点、工矿建设用地和养殖用地为主的非沙化地转变。海岸侵蚀和岸线后退是导致沿海沙地减少的重要自然原因,1949年以来国家及地方的治沙造林政策和沙荒地开垦耕种是1949—1989年沙化土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沿海沙地的开发建设等人为活动是近25年间沿海沙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8.
明确啤酒花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可以为啤酒花种质资源优选鉴定提供依据。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引进的50份啤酒花种质材料单蔓花数、花穗长、花穗粗、单花重、百花重、干鲜比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啤酒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变异,为优异资源的筛选创造了条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花穗粗和单花重均与干鲜比显著正相关(R2=0.293和R2=0.288),花穗长和干鲜比与黄腐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干鲜比对黄腐酚含量贡献大于花穗长,而6个主要农艺性状均与α-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花穗长、花穗粗可以作为干鲜比大、产量和黄腐酚含量高、药用价值好的啤酒花种质资源筛选的农艺性状指标,但高α-酸含量的啤酒花种质资源无法通过农艺性状去筛选。  相似文献   
999.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时空特征及驱动力是研究大尺度变化乃至全球变化演变过程的基础,而干旱区LUCC对区域水文、生态影响尤为显著,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上游作为研究区,基于1977-2015年6期Landsat数据,采用多规则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完成LUCC制图,并利用LUCC模型从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变化等多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该区域LUCC特点及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仅有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且增幅均在200%以上,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耕地变化呈现出空间集聚现象,而建设用地的扩张则呈现空间连续性;(3)2000年前后自然植被经历小幅退化—恢复过程;(4)受西部大开发、塔里木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多种因素影响,2000-2005年间,空间变化的综合动态度最高(2.76%);(5)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人口增长和政策因素是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Maritime network dynamics before and after international ev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events on global maritime networks is a challenging task that must comprehensively incorporate geographical, political, and maritime sciences. Understanding global maritime network dynamics is an initial and critical step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based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maritime network dynamics before and after international events. In this approach, a spatiotemporal model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measure the similarity in shipping trends before and after international events. Then, a spatiotemporal analytic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understand the maritime network dynamics by grouping similar situation, and assessing possible indirect effects within a network. Finally, three 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events, military conflict, lifted economic sanctions, and government elec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bserved network dynamics possibly affected by international ev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tainer, tanker, and bulk shipping between India and its connected countries all declined more than 69% after military conflicts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in August 2015. Tanker shipping between Iran and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increased 51% after economic sanctions on Iran were lifted. Container shipping between Sri Lanka and Singapore, Malaysia, and India increased more than 74% after the general election in Sri Lanka. These investigation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assessing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events on maritime network dyna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