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山东沭河裂谷带由北至南发育8个早白垩世晚期(大盛期)的恐龙足迹群化石点,其中5处为本研究首次报道。沭河裂谷带足迹化石点多,分布广,层位多,足迹数量和造迹恐龙种类丰富。郯城新发现的单个蜥脚类巨型足迹直径近1.0m,可能仅次于前人描述过的兰州西南盐锅峡下白垩统河口群内中国最大的蜥脚类足迹化石。沭河裂谷带的恐龙足迹产出于大盛群田家楼组,地质年代为110~100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Aptian晚期—Albian期。恐龙足迹一般为凹形印痕,造迹者以蜥脚类恐龙为主,其次为鸟脚类和兽脚类。足迹多保存在发育波痕、泥裂、雨痕等沉积构造的细砂—粉砂岩沉积物层面。足迹和行迹特征显示造迹恐龙为群居和在栖息地漫步行走状态。足迹原位保存特征及赋存地层沉积学研究表明,早白垩世中晚期气候处于由温暖潮湿变得炎热干旱的过渡期,湖泊、三角洲广布,恐龙栖息于湖滨环境。沭河裂谷带早白垩世晚期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和综合研究进一步证实,中国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有着更广阔的地理分布和相似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462.
基于SMS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报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设计了一个基于GSM MODEN的短信服务平台。对短信的编码方式、PDU格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用VB语言给出了用AT指令控制下的短信发送流程及相关算法代码。系统采用事件驱动机制,利用定时器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及控制,实现了基于GSM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短信报警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463.
探究功能多样性如何影响商圈活力,可为城市用地功能结构优化调整和商圈功能改造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促进城市混合功能有序开发、提升城市活力.已有关于功能多样性与活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街道活力等方面,对于商圈活力研究很少涉及,且大多利用单一的熵指数反映功能多样性.在利用夜光数据对活力的研究中,大多选取城市或更大区域尺度作为...  相似文献   
464.
于扬    岑况  NORRA Stefan    SCHLEICHER Nina  陈媛 《地质通报》2012,31(01):156-163
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在北京市成府路东口设立采样点,共采集监测周期为一周的PM2.5(直径小于2.5μm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品56个,用HR-ICP-MS方法测量了15种元素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这些元素的来源进行探讨。同时,在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开展了24h时间间隔的密集采样,特别分析了机动车限行期间细颗粒污染物的浓度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期间北京市大气PM2.5平均浓度为72.9μg/m3,超过美国环保局(USEPA)制定的PM2.5年平均浓度限值15μg/m3的近5倍。机动车限行期间北京成府路东口采样点大气PM2.5的平均浓度为40.7μg/m3。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北京PM2.5的3种可能来源:①交通排放、工业排放和燃煤,特征元素为Cu、Zn、As、Sn、Sb、Cd、Pb;②本地扬尘和远源沙尘细颗粒;③可能与成土母岩风化有关的土壤颗粒的再悬浮和/或迁移,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1.2%、31.4%和12.2%。  相似文献   
465.
通过对湖光岩玛珥湖钻孔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析以及高碳数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的测定,重点探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湖光岩玛珥湖古植被状况及相关的古气候特点。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整体呈现以高碳数为主的组成特征,在nC25~nC33范围内存在显著的奇碳优势。高碳数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湖光岩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气候相对冷而干燥; 全新世大暖期,木本植物减少,草本植物相对增多,气温较高且湿润,有利于草本植物发育。长链正构烷烃的δ13C 值揭示在21.1~5.5kaB.P.间,湖光岩地区陆地植被为C3/C4植物混合格局,但总体上以C3植物为主。末次盛冰期,气候干旱,整体上以C4植被为主; 全新世大暖期,湖光岩地区陆地植被以C3植物占主导,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C3植物发育。  相似文献   
466.
岩溶水流系统特征研究有助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评价和开发利用.借鉴水文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并量化了典型岩溶水流系统的空间特征以及其水文动态响应、温度场和电导率特征.划分了扇状、树枝状、平行状、梳状4种地下水系来综合反映岩溶水流系统的地表地下岩溶特征,前两者主管道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裂隙起汇水作用,后两者主管道平行于地层走向,...  相似文献   
467.
准噶尔盆地西缘二叠-三叠系扇控成岩储集相成因机理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对准噶尔盆地西缘前陆冲断背景下形成的扇控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发现沉积、构造、流体和热演化4种机制是主要的成岩成孔作用,各自的成因机理不同,据此提出了4种成岩储集相成因机制和相应的发育模式。指出二叠-三叠系储层孔隙空间主要以溶孔为主,发育粘土收缩孔缝、粒内缝、颗粒溶蚀、沸石溶蚀、构造缝及气孔等多种成岩储集相。不同成岩成孔机制相互配合是形成该区有利成岩储集相的条件,预测断裂发育区油气勘探有利埋深度可达7000m,非断裂发育区油气勘探有利埋藏深度可达4500m,改变了原来对该地区有效储集层埋藏下限深度为3500m的观点。这对我国类似地区的有利成岩储集相预测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8.
大别造山带南坡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别造山带南坡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出露大量晚白垩世碱性玄武岩类。因岩浆受结晶分异和陆壳混染影响微弱,其成分基本可代表本区原生玄武岩浆。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本区玄武岩具有地壳富集组分Pb、K、Rb、Ba等的正异常和Nb、P、Hf等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玄武岩浆来自亏损地幔(DM)和富集地幔(EM+EM)混合源区。玄武岩源区地幔中Pb的富集和Nb、P、Hf等的亏损基本可由中国东部亏损地幔与榴辉岩的混合获得,由此揭示富集地幔端元组成特征可能与晚白垩世前造山带根部榴辉岩拆沉并参与地幔再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69.
匡耀求  张本仁 《岩石学报》1995,11(2):203-204
各类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地球物质化学运动的记录。深部岩石圈层次卷入地表地质作用的程度反映区域地壳的活动性。古生代南秦岭的区域地壳活动性在早古生代有增强的趋势,晚古生代则又逐渐减弱,以志留纪早期区域地壳活动性最强;空间上以紧邻松潘-甘孜地块的康县-褒河小区和紧邻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紫阳-竹溪小区构成的近东西向狭长地带区域地壳活动性最强,而且东西两段各有特色。这种区域地壳活动性的时空变化格局可能与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松潘-甘孜与扬子联合大陆北部边缘的地壳伸展及早古生代末与华北地台的碰撞拼合有关。  相似文献   
470.
桂西晚古生代海相玄武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王忠诚  邝国敦 《岩石学报》1997,13(2):260-265
广西西部广泛分布的基性岩,过去被认为是侵入的辉绿岩,晚古生代的基性熔岩只在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中零星分布,呈夹层产出,厚度不大。根据近年的野外工作,我们已经指出这些基性岩实际上是与晚古生代深水沉积共生的海相玄武岩,而不是象过去认为的大陆裂谷型玄武岩。玄武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形成大洋板内构造背景,这证实了对古特提斯东延的设想,并有必要重新认识广西晚古生代地质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