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2篇 |
免费 | 631篇 |
国内免费 | 8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0篇 |
大气科学 | 712篇 |
地球物理 | 852篇 |
地质学 | 1582篇 |
海洋学 | 408篇 |
天文学 | 111篇 |
综合类 | 297篇 |
自然地理 | 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28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244篇 |
2017年 | 194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221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79篇 |
2009年 | 151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6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岩墙状产出的安妥岭玄武岩形成于早白垩世(K-Ar表观年龄为122.31±1.34 Ma),其内发现橄榄岩包体、碳酸盐矿物集合体以及歪长石、刚玉、金云母巨晶.安妥岭玄武岩中可见橄榄石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蛇纹石化以及单斜辉石的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安妥岭玄武岩样品的Si02含量介于46.50%~50.20%,Zr/TiO2-Nb/Y图解投点均落于碱性玄武岩区,微量元素蛛网图解中显示出明显的Nb、Ta和Ti的负异常,具有右倾平滑的稀土配分模式,(La/Yb)PM=33.4~40.1.两件安妥岭玄武岩样品的87Sr/86Sr比值分别为0.71 1300和0.706233,相应的143Nd/144Nd比值和εNd(122 Ma)分别为0.511848及0.511897和-13.73及-12.76.部分熔融源区组成和部分熔融作用控制着安妥岭玄武岩的成分变异,安妥岭玄武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作用.运用地幔熔融柱模型,反演获得了安妥岭熔融柱就位于82.5~75.3 km深度范围内,即122.31 Ma时安妥岭岩石圈的厚度为75.3km,并认为安妥岭玄武岩是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结合邻区南大岭和南口熔融柱深度位置,认为安妥岭-南大岭-南口岩石圈厚度经历小规模减薄(J2)-增厚(J2-K1)-拆沉(K1)-稳定(K1-今)的演化过程,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为安妥岭斑岩钼矿形成的深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2.
53.
54.
分析评价西北区域参加实验室比对的试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总结实施实验间比对工作的经验,提高实验室检定/校准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参加比对的计量检定实验室分别对气压、温度、湿度、风速比对样品进行比对试验,用归一化偏差(En)进行统计分析。2011年西北区域气象计量检定的温度、湿度、气压实验室比对结果为满意,风速实验室比对结果为较满意。该次比对的实验数据客观、真实、可信,是对各参加比对实验室检定/校准能力的综合评价,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各技术机构检定装置的测量能力、检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西北区域气象计量标准装置的现状。 相似文献
55.
选取对天水地磁台两套不同组合绝对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探讨其观测精度与差异.通过对基线值的对比分析知,DIF组合比DFZ组合观测精度高,性能稳定.说明DI仪观测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D的观测优势明显,且F墩差很容易测量和归算.在处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自动由"实测值"计算得到"采用值",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为适应数字化观测积累经验,做好观测系统换代的准备工作,本文对如何提高地磁观测资料质量的方法做了细致的总结. 相似文献
56.
基于新生代活动构造背景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域综合研究——以安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震的发生与断裂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为了科学合理并尽可能准确地判定未来地震重点危险区域,以安徽为例,利用由深浅部对比、宏微观构造解析所给出的新生代构造活动性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地震活动性资料研究结果,对一些重点部位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长时间尺度的地质构造最新研究揭示的活动性较强区域,与根据近代地震活动性资料研究反映的危险性较大区域,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特征,从而为未来地震重点危险区域的判定提供了新的较为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7.
30ka以来南海东北部陆坡坡底沉积有机质的长链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古植被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南海深海平原区的有机质组成特征、来源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演化信息, 对南海东北部深水区的ZSQD289沉积柱状样品进行了正构烷烃组成及其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的相关分析, 结合孢粉鉴定结果, 重点探讨该沉积区末次冰期以来陆源输入变化、源区的古植被演化及其气候响应因素。结果表明:30ka以来, 南海东北部深海陆坡坡底的沉积有机质以洋/陆混源为特征, 且以海洋自生生产力贡献为主, 其生源贡献存在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特征, 冰期时陆源有机质输入明显高于全新世间冰期; 其陆源有机质应该主要由台湾南部河流输入, 在低海平面时通过海底峡谷搬运至此, 其过程中可能受到西太平洋底流和黑潮的影响。该沉积源区植被演化经历了C3/C4植物互为消长的变化过程, 但30ka以来主要还是以C3植物占优势, 由此推测末次冰期以来源区(台湾岛南部)不存在明显的干旱化, 冰期虽然温度较低但气候比较湿润。 相似文献
58.
59.
Rupture process of the 2015 Pishan earthquake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InSAR,teleseismic data and GPS
An earthquake of Mw6.4 occurred in Pishan County in Xinjiang Province, northwestern Tibetan Plateau, on July 3,2015. The epicenter was located on an active blind thrust system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Orogenic Belt southwest of the Tarim Basin. We constructed a shovel-shaped fault model based on the layered-crust model with reference to the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nd obtained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earthquake from the joint inversion of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 measurements, far-field waveform data,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fault dips southward with a strike of 109°, and the rupture direction was essentially northward. The fault plane rupture distribution is concentrated, with a maximum recorded slip of 73 cm.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fault are as follows: low inclination angle(25°–10°), thrust slip at a depth of 9–13 km, rupture propagation time of about 12 s, no significant slip in soft or hard sedimentary layers at 0–4 km depth and propagation from the initial rupture point to the surrounding area with no obvious directionality. The InSAR time-series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formation rate in the source region within 2 years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the maximum value is ~17 mm yr-1 in the radar line-of-sight direction. Obvious post-earthquake deformation is evident in the hanging wall, with a similar trend to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ishan earthquake has not completely released the accumulated energy of the region, given that the multilayer fold structure above the blind fault is still in a process of slow uplift since the earthquake. Post-earthquake adjustment models and aftershock risk analysis require further study using more independent data. 相似文献
60.
耦合手机信令数据和房价数据的城市不同经济水平人群行为活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分析城市不同经济水平人群的分布特征和活动模式对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和揭示空间隔离现象有着极高的价值。但人群活动和社会经济等级数据较敏感,使得以往研究仅停留在宏观层面,难以合理划分人群经济等级并对其空间分布和活动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以深圳为研究区,基于空间位置关联分析方法,耦合手机信令数据和细尺度房价数据实现了人群经济水平的准确划分,通过计算活动指标定量的分析了不同经济水平人群的空间分布和行为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圳市不同经济水平人群活动分布与各行政区经济发展相关,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深圳市不同经济水平人群之间活动模式存在差异,活动范围、出行距离、出行速度与经济水平存在正向相关;高经济水平人群职住地点相距较远,存在跨行政区分布的现象。本研究分析了城市不同经济水平人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模式,对城市规划和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