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研究肝喜片在大鼠血清中的代谢调节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喜片低剂量组(0.81 g/kg)、肝喜片高剂量组(4.05 g/kg),每组各10只,连续给药7 d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UPLC-MS/MS检测血清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给药组的代谢轮廓具有明显变化,通过设定VIP值>1、P<0.05阈值筛选差异代谢物。肝喜片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代谢物主要有40种,肝喜片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代谢物主要有77种,3组之间共有的差异代谢物有26个,其中涉及到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色氨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肝喜片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色氨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调控有关。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差异代谢物变化可以为抗肿瘤提供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2.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是预警“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预警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2021年5月21日漾濞6.4级地震、6月10日双柏5.1级地震和6月12日盈江5.0级地震中,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产出的预警信息进行了有效发布,地震预警终端有效响应。本文借助这三次地震对云南地震预警发布系统运行质量、预警终端响应结果以及预警响应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满足时效性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警终端接收到的预测烈度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已经具备一定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相似文献   
83.
南天山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59,自引:23,他引:36  
姜常义  穆艳梅 《岩石学报》1999,15(2):298-308
在南天山褶皱带,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侵位顺序,岩石类型依次为: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精确的锆石U-Pb法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末期。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而二云母花岗岩充分表现了S型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与洋中脊花岗岩相比,它们不同程度地富集K2O、Rb、Th而贫于Ta、Nb、Zr,显示了碰撞造山阶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碱长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和富羟铁云母组分的黑云母组成。它们普遍具有高的SiO2、Na2O+K2O、Nb、Y、REE(Eu除外)丰度和Fe/Mg比值,以及低的CaO、TiO2、Sr、Ba、Eu丰度。从而,系统地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普遍特征。证明它们形成于后造山垮塌阶段。各种岩石的εSr(t)界于+37.75和+2100.7之间,而εNd(t)界于-4.42和-6.51之间,证明它们全部源自于陆壳物质的深熔作用。北天山古洋盆于晚石炭世的闭合导致了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而在早二叠世末期,更大范围的大陆伸展作用与南天山的后造山垮塌作用同步。  相似文献   
84.
裂缝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原油田以往的压裂工艺中单纯采用延伸原有裂缝的常规重复压裂,裂缝所控制的泄油区内的原油采出程度高,但泄油区外的大量剩余油动用程度较低的特点,研制了应用化学暂堵控制剂使流体在地层中发生转向,压裂液进入高应力区或新裂缝层,促使新缝的产生和支撑剂的铺置变化。通过11井次现场应用,累计增油7 162 t。转向压裂技术作为低渗油藏一项重点的配套工艺,更进一步改善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5.
昌邑市立足卤水资源优势,全面规划、综合开发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坚持“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分层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全方位引进人才,加强科技横向联合,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维护了北部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现阶段卤水资源总体规划利用中科技力量投入不足、缺乏新技术、新工艺及高新技术产品和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6.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高阶地发育与中游黄河贯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的形成演变,是综合反映东亚构造地貌和自然环境变迁的重大地质事件,中游是黄河演化的关键河段,也是研究意见分歧集中的河段。发育于晋陕峡谷北段的寺沟T5阶地代表了晋陕峡谷未沟通前的雏形黄河发育阶段,T4阶地代表了黄河的贯通形成。文中选择了自三门峡峡谷至河曲寺沟间不同地貌部位的5个T5阶地和1个T4阶地典型剖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阶地上覆黄土野外地层划分、OSL和ESR年代测定及磁化率测试结果与黄土高原段家坡典型黄土地层的对比,确定T5阶地和T4阶地上覆黄土最底部地层分别为S2和S1古土壤层,由黄土地层年代序列确定两级阶地分别形成于250~200 ka BP和130~80 ka BP。根据阶地的分布和沉积特征,认为250 ka BP前后的构造活动是T5阶地形成的主因,此时雏形黄河自三门峡溯源侵蚀到了河津地区,但未沟通河套盆地。形成于130~80 ka BP期间的T4阶地发育,代表晋陕黄河北段与河套盆地得以沟通,现今黄河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7.
基于IGGⅢ权函数的GNSS/INS组合导航RAI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IGGⅢ权函数引入GNSS/INS组合导航中,提出基于IGGⅢ权函数的GNSS/INS组合导航RAIM模型,根据Kalman残差平方和服从x2分布,论证运用IGGⅢ权函数探测粗差星的可行性.开发模拟平台生成GPS、Galileo、GLONASS和BeiDou卫星星座,卫星观测值加入单粗差和多粗差,测试RAIM模型的粗差探测能力.算例表明,RAIM模型能够准确定位粗差星,剔除粗差星后,可提高GNSS/INS组合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88.
贵州冬季电线积冰及其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百炼  吴战平  张艳梅  曹双和 《气象》2014,40(3):355-363
利用气象部门长期电线积冰观测和电力部门线路覆冰调查资料,对贵州冬季电线积冰的分布、类型特征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贵州电线积冰的形成机理和天气成因,主要结论:(1)贵州电线积冰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具有雨凇、雾凇、雪凇(湿雪)三种基本类型外,还有雨雾混合凇、雨雪混合凇(雪凝)两种混合冻结类型;贵州电线积冰以危售最大的雨凇冰为主,混合冻结在贵州省分布十分普遍,这也是造成2008年贵州电网严重冰害的重要原因;(2)持续低温阴雨的凝冻大气是贵州电线积冰总的天气成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冻雨但不局限于冻雨,此外还包括冻毛雨、雨夹雪、湿雪和过冷雾等多种天气现象,持续的凝冻天气过程往往有多种天气现象同时或交替出现,从而导致严重的覆冰灾害;(3)贵州电线积冰总体上属于较高环境温度下的低风速湿物理过程积冰,当地面气温持续降到0℃以下,出现降雨或浓雾是电线积冰开始与增长的关键气象条件,而最高温度上升到0℃以上是判断积冰转入消融的临界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89.
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合理与否影响城乡居民健康和福祉,科学客观测算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公平可达性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地区人口规模较小且分散居住,居民就医行为有别于城市居民,2SFCA或3SFCA方法难以客观揭示乡村地区人口分布规律和就医出行特征,导致评估乡村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时效果不佳。论文根据海口市乡村居民就医出行规律选择距离衰减函数,格网化研究区形成人口需求点,考虑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对居民就医的吸引,改进了3SFCA算法,建立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可达性与空间公平性评估方法体系,并以海口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基于改进3SFCA法建立的可达性评价模型可以获得更精准客观的评价结果;② 海口市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可达性整体较差且空间分异明显,高值区分布在东部的三江、云龙及甲子镇,低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部;③ 海口市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配置的公平性不佳,少量的高和较高公平等级区域均位于中低人口密度区,而低和极低公平等级区域覆盖了广大的高人口密度区,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90.
泥石流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基础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以甘肃省积石山县2018年8月2—3日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数据为临界值,结合该地区地形地貌、土壤土质、植被覆盖、水文等环境变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积石山县刘集乡、石塬乡、大河家镇等为泥石流灾害高危易发区域。引发当地泥石流的原因主要为:①植被破坏严重,土体不稳定,强降雨引起泥石流;②研究区属于黄土高原地貌,水体侵蚀导致极易发生泥石流;③对黄河沿岸破坏较为严重,夏秋汛期,黄河水量猛增,对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壤剧烈冲刷,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