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71.
选取了一组代表性的南海海啸源,并分别使用COMCOT海啸模式,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南海局地海啸源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海啸的传播影响时间、波高和能量分布等角度,分析了如果南海发生地震海啸,不同海啸源将会对我国南海沿岸地区和南海岛礁造成的影响。通过敏感性试验证实,海啸波的强度受地震震级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如果南海发生强震引发局地海啸,不同海啸源将会给我国南海周边及岛礁等不同区域造成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72.
卤水蒸发实验多集中在矿化度较高的后期阶段的盐湖,其矿物主要为氯化物及镁的硫酸盐。为了获得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整个盐湖演化阶段的析盐及pH值变化规律,使用大苏干湖微咸水(矿化度为26.5 g/L)在28±2 ℃的恒温室内进行蒸发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蒸发过程矿物结晶析出顺序为单水方解石—石盐—三水碳酸镁—白钠镁矾—泻利盐—六水泻盐—碳酸钠矾,共有七组盐类析出序列,不同于其它硫酸钠亚型的盐湖蒸发沉积规律,大苏干湖微咸水蒸发沉积过程中未见芒硝析出,可能与其特殊的水化学组成有关;pH值由8.82持续降低到6.29。其pH值的变化主要受控于矿物相的析出,在碳酸盐析出过程中pH由8.79迅速降低到7.38,而后以白钠镁矾为主的硫酸盐析出阶段pH降低到6.65,之后在石盐析出阶段pH缓慢降低到6.29。通过微咸水湖的蒸发实验,对于盐湖演化过程中的结晶析盐规律及各析盐阶段的pH值变化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3.
有机碳氮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保持并提高土壤碳氮储量,是稳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以南京紫金山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海拔高度进行采样,对比分析了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土壤有机碳氮受地表植被的影响比较大,混交林>林地>草地,土壤有机碳氮总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土壤碳氮比高达34~45,且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紫金山土壤有机碳与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氮素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有机质中.  相似文献   
174.
我国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在干湿气候区划指标、潜在蒸散计算方法、干湿气候区划等级划分标准及命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干燥度指数进行干湿气候区划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利用1981-2010年全国2207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近30年来我国干湿气候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近30年我国干旱区(包括极干旱、干旱和亚干旱区)面积为46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8.8%,其中极干旱区、干旱区和亚干旱区面积分别为87.8万km2、209.2万km2和172.2万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9.1%、21.8%和17.9%,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亚湿润区、湿润区和极湿润区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2%、27.8%和8.8%,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及东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75.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接合部位,有4大板块聚集,这一特殊地质构造环境,使新疆成为我国区域成矿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新疆发展的新时期,遵照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替基地的战略,面临寻找国家战略资源超大型矿床的新课题和新难题,这是地质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6.
普查益阳市各气象站1959-2009年的高温天气过程,根据高温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和高温期间干旱日数等设置高温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了一次高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排序,揭示了益阳"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分布特征,并对益阳高温的空间分布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益阳市强高温热害较多,其灾害程度为"10年一遇"至"50年一遇",1966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的高温酷暑天气为"50年一遇,"1979-1991年、1996-2008年仅有小于"5年一遇"的高温热害,2009年的高温热害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77.
Using the high-quality observed meteorological data,changes of the thermal condition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from 1961 to 2009 were examined.Trend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negative temperature,growing season duration,as well as seasonal and annual rainfalls at 48 statio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348.5℃ day due to global warming during 1961 2009 while the absolute accumulated negative temperature decreased apparently by 175.3℃ day.The start of growing season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trend of-14.3 days during 1961-2009,but the end of growing season delayed insignificantly by 6.7 days.As a result,the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 increased by 21.0 days.The annual and autumn rainfalls decreased slightly while summer rainfall and summer rainy day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In contrast,spring rainfall increased slightly without significant trends.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ermal conditions were improved to benefit the crop growth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1961-2009,and the decreasing annual and summer rainfalls had no direc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rop growth.But the decreasing summer rainfall was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 China,especially the underground water,reservoir water,as well as river runoff,which would have influenced the irrigation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78.
基于SRTM 90 m、USGS 30 s地形高程数据及青海气象台站实际海拔高度数据,分析了采用不同高度数据对青海地区2014年夏季气温和降水模拟准确度的影响.采用国家基本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台站实际海拔高度,模式地形总体偏高,青海南部和祁连山区海拔较高地区及青海东部地形梯度较大地区...  相似文献   
179.
洱海硅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于2004-2005年间对洱海水体的硅藻群落进行逐月监测及研究,共发现71个种,分属于18个属.硅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显著,主要优势种为耐营养的属种.不同季节的硅藻优势种类有明显区别,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Fragilaria crotonensis,春季Aulacoseira ambigua与F.crotonensis的组合占优势地位,夏季以Cyclotella ocellata为主,秋季则A.ambigua与Cyclostephanos dubius组合为优势种.空间上除1#点外,硅藻分布虽然在相对丰度上存在一定的南北差异,但优势属种在全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洱海全湖的水质都已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对除1#点外的11个采样点的硅藻及水化学数据进行平均,得到逐月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手段,探讨硅藻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季节尺度硅藻群落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气象条件,其次是营养盐.  相似文献   
180.
文章主要讨论了2006年龙凤山本底站SO2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浓度频率分布,还简单的阐述了SO2浓度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通过分析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06年1~12月近地面SO2的监测数据,得出年平均浓度是(2.6±3.5)ppb,春、夏、秋、冬的平均浓度分别是(1.6±2.2)ppb、(0.7±1.0)ppb、(1.8±2.8)ppb、(6.2±5.8)p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