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Homogenized Daily Relative Humidity Series in China during 1960?20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RH)is a key element for weather and climat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However,RH is not as commonly applied in studying climate change,partly because the observation series of RH are prone to inhomogeneous biases due to non-climate changes in the observation system.A homogenized dataset of daily RH series from 746 stations in Chinese mainland for the period 1960–2017,ChinaRHv1.0,has been developed.Most(685 or 91.82%of the total)station time series were inhomogeneous with one or more break points.The major breakpoints occurred in the early 2000s for many stations,especially in the humid and semi-humid zones,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ed observation across the country.The inhomogeneous biases in the early manual records before this change are positive relative to the recent automatic records,for most of the biased station series.There are more break points detected by using the MASH(Multiple Analysis of Series for Homogenization)method,with biases mainly around?0.5%and 0.5%.These inhomogeneous biases are adjus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most recent observations for each station.Based on the adjusted observations,the regional mean RH series of China shows little long-term trend during 1960–2017[0.006%(10 yr)^?1],contrasting with a false decreasing trend[?0.414%(10 yr)?1]in the raw data.It is notable that ERA5 reanalysis data match closely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raw RH series in China,including the jump in the early 2000s,raising a caveat for its application in studying climate change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52.
通过求取定常线性准地转位涡模式的数值解,研究了感热型垂直非均匀分布的冷、热源强迫所激发的副热带环流的结构特征,讨论了副热带背景风场和洋面辐射冷却对洋面副热带高压“三角形偏心”结构形成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基本流对感热加热强迫的副热带环流有重要影响,当基本流为常数时,感热加热强迫的气旋和反气旋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下层,且地面系统远强于中高层。当基本流为非常数时,其经向切变能改变气旋和反气旋中心的经向位置,使它移至0风速所在纬度附近;其垂直变化加强了中高层气旋和反气旋,中心位于对流层上层,与南亚高压的位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大洋东部洋面辐射冷却与副热带地区背景风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洋面副热带高压特有的“三角形偏心”结构。副热带高纬度的西风使感热强迫的洋面副热带高压东移,低纬度的东风使其西移,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且中心位于大洋西部。大洋东部强洋面辐射冷却激发的洋面反气旋加强了大洋东部的副热带高压,使其中心东移至大洋东部,从而表现出东北—西南走向的“三角形偏心”结构。   相似文献   
53.
利用多套中国近百年气温观测资料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通过还原和对比分析早期发表的百年气温序列,探讨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偏暖”记录的资料问题。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台站迁移造成观测序列非均一性问题,导致了早期气温记录相对偏高。因而,基于原始资料构建的中国百年气温序列在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暖峰,而基于均一化资料构建的序列则无此暖峰,由此估算的中国百年气候增暖趋势(1.41 ℃/100 a)大于早期的大部分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54.
准确量化地表太阳辐射量是反射率遥感反演之基础,开展城区表面辐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天空视域因子(V)表征城区下垫面形态特征,并区分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漫辐射以及环境辐射的不同影响,构建了城区表面太阳辐射模型USSR(Urban Surface Solar Radiation);然后,以Landsat 8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遥感数据为例,分析了USSR模型对于量化城区表面太阳辐射的应用前景。研究结论为:(1)USSR模型以天空视域因子为核心要素,清楚量化了城区表面各辐射分量,有效模拟了城区表面太阳辐射传输过程,能够较好地表达城区下垫面形态结构对入射辐射的影响;(2)将USSR模型应用于Landsat 8遥感数据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时,基于USSR模型估算得到的城区表面太阳辐射,与不考虑下垫面形态特征影响相比,前者可以较好地表达城区下垫面对入射辐射的“截留”作用;(3)USSR模型估算结果与TEB模型相比,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间接验证了USSR模型的可用性;(4)对USSR模型的V和下垫面反射率两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随着V值的增加,结果呈递增趋势;通常情况下的地表反射参数P设置值,相对于参数V的影响要弱,呈现不敏感性。本文提出的USSR模型可订正城区表面太阳辐射值,从而拓展城市遥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5.
为分析荆南三口河系水位演变规律与江湖水量交换关系。依据1956—2017年荆南三口、湖南四水、洞庭湖城陵矶站以及长江干流枝城站月平均水位及流量和该流域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回归分析、流量年特征值等方法研究了三口水位的时序演变特征及其与流量、降水、江湖水量交换、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与阶段一(1956—1966年)相比,阶段二(1967—1980年)、三(1981—2002年)、四(2003—2017年)河系年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分别下降0.74 m、0.37 m,年最低水位上升0.07 m;② 在涨(4—5月)、丰(6—9月)、退(10—11月)、枯(12月—次年3月)四个水文节点上,最低水位降幅最大(-0.98 m),平均水位次之(-0.78 m),最高水位最小(0.55 m),并将其降幅按水文节点排序依次为退水期(-0.95 m)>丰水期(-0.61 m)>涨水期(-0.21 m)>枯水期(0.15 m);③ 河系水位变化与其流量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二者的相关系数r =0.65),与降水量相关性较弱(r =-0.16),但2002—2017年相对干旱的气候加剧了河系水位的下降。从总体上看,长江枝城来水量减少和以水利工程为代表的人类活动方式是导致荆南三口河系特征水位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