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353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青藏高原的冰川为亚洲地区大多数人口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研究青藏高原的冰川活动历史有助于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冰川响应。本文通过对羌塘腹地布若错沉积物岩芯的粒度、元素以及总有机碳等指标进行分析,重建了该流域中晚全新世以来的冰川活动历史。结果表明,布若错流域在5.2~4.0 cal.ka B.P.期间,冰川退缩,气候相对温暖;然而,4.0 cal.ka B.P.以来环境逐渐变干,印度季风持续减弱;随着3.2 cal.ka B.P.左右大规模的冰川前进,布若错流域进入新冰期,并受到较强西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旱;1.3 cal.ka B.P.以来,流域内冰川仍然维持着较大规模,然而湖面却略有升高,可能反映了西风带来了一定的降水。此外,该流域存在4次显著的冰川前进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3.6~3.4 cal.ka B.P.、3.2~2.3 cal.ka B.P.、1.9~1.7 cal.ka B.P.和0.4~0.1 cal.ka B.P.。这4次冷期与青藏高原其他古气候记录对应较好,这种频繁发生的冷事件可能与太阳辐射的长期衰减以及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热带辐合带的持续南退是季风持续减弱的重要原因;此外,中晚全新世北大西洋的气候变化通过增强的西风环流对该流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区域性土壤样品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浙江奉化南岙长寿村所处区域土壤的地质环境背景;针对性地补充采集了土壤、稻谷、萝卜、大头菜、芋艿、水、人体毛发样品,进行生命有益、有害元素的测试。运用因子分析及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长寿村的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认为,高含量的生命有益元素及低含量的有害元素组合在岩石—土壤—食物—人体系统中的循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积层系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四川南江新立村下震旦统灯影组剖面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发育良好。在该剖面上共识别出4类混积层系岩石组合类型:细砂岩-泥晶白云岩组合(Ⅰ)、粉砂岩-泥晶白云岩组合(Ⅱ)、粉细砂岩-含粉砂白云岩组合(Ⅲ)、含砾砂岩-白云岩组合(Ⅳ)。通过岩石类型、岩石组合特征的分析,显示出灯影组二段上部-三段由下向上发育混积中潮坪、潮下浅滩、潮道、低潮坪4种沉积亚相,而混积层系主要产出于混积中潮坪和潮道亚相。微量元素指示研究地层整体形成于氧化环境,但发生混积层位的形成环境相对缺氧。根据当时海平面变化和大地构造演化,认为灯影组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积层系的出现与桐湾运动Ⅰ幕之后海平面下降导致的陆源碎屑输入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4.
105.
卢秀山  滕腾  刘如飞 《测绘学报》2017,46(10):1592-1597
城市管理智能化的基础是互联网、地理信息平台和云计算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的灵魂,是其数据的现势性。城市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涉及理念、经费和技术,这3个要素构成了城市测绘的历史性挑战,也是城市推行智能化管理的现实性瓶颈。本文提出基于真彩激光点云,构建一种城市自然数字模型;基于车载移动测量、无人机航摄、手机拍照、高清视频监控及云计算平台等技术手段,形成城市自然数字模型快速更新的技术体系;以实时更新的城市自然数字模型,构建具有最优现势性的城市地理信息平台,即以此奠定城市管理智能化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6.
GLONASS clock offset estim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channel biases (ICBs) caused by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 The effect of ICBs on joint GPS/GLONASS clock offset estimation is analyzed.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joint estimation of GPS/GLONASS satellite clock offset is applied to the generation of 30-s clock offset products. During the estimation, the following three ICB handling strategies were tested: calculating ICBs for each GLONASS signal channel, calculating ICBs for each GLONASS satellite and neglecting ICBs. The behavior of ICBs under different strategies was statistically stable. Subsequently, the clock offset products using different ICB strategies were evaluated. The evaluation shows that consideration of the ICB is important when estimating the clock offset. Furthermore, estimating one ICB for each GLONASS satellite is better than estimating one for each GLONASS signal channel because, with the former strategy, the clock offset products behave more smoothly and have higher accuracy compared with produc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Analysis Center. In addition,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using clock offsets based on one ICB for each GLONASS satellite, has the highest positioning accuracy.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完备性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一种导航星历中轨道观测数据的完备性监测新方法。采用轨道积分方法分析了北斗卫星的轨道残差均方根值;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分别计算所有北斗卫星的轨道残差极限误差值(告警限差),剔除误差超限甚至粗差卫星,实现事后轨道完备性监测。另外通过比较分析剔除监测标记出的误差卫星之前和之后对测站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验证完备性的风险性。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卫星轨道的监测示警,标记误差卫星,达到轨道完备性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一种基于单个三角形最小外接圆来提取水域边界的方法,通过构建TIN、计算三角形最小外接圆半径、三角形面域合并、提取面域边界等步骤,实现了从LiDAR点云数据中对水域边界的快速提取.利用覆盖湖北省长江流域的LiDAR点云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提取各种形状的水面区域边界,减小了后期DEM数据的人工编...  相似文献   
109.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ingle-station H/V method, based on the spectral ratio between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component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s, is examined for site-response estimation using the high quality data from the 1994 Northridge earthquake sequence. Instead of using Rayleigh-wave data from microtremors, the large amplitude-wave part of the S-wave data is used and based on the 1994 Northridg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 recordings. We have found that upon averaging over a number of recordings for a given station, the station site responses, derived both from the single-station H/V ratio and from the standard spectral ratio (with respect to a reference rock-site station) are sufficiently close for practical purposes.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the H/V ratio can reasonably predict the resonant frequency and the amplification level of a site response, especially for sites in the neighborhood of the epicenters. In the absence of a reference rock-site station, the H/V ratio provides a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the standard site-response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110.
磨西-田湾剪切带氡异常及其对金矿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氡方法是寻找深部隐伏矿的一种放射性地球物理方法.在川西田湾大发沟矿床,由于金矿化严格受剪切带和辉绿岩脉控制,且剪切带与辉绿岩脉密切伴生,因此,应用测氡方法寻找剪切带和辉绿岩脉可以达到间接找金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