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15篇 |
免费 | 4748篇 |
国内免费 | 33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05篇 |
大气科学 | 3097篇 |
地球物理 | 4121篇 |
地质学 | 9084篇 |
海洋学 | 2203篇 |
天文学 | 652篇 |
综合类 | 1644篇 |
自然地理 | 20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429篇 |
2023年 | 548篇 |
2022年 | 989篇 |
2021年 | 1141篇 |
2020年 | 1082篇 |
2019年 | 967篇 |
2018年 | 1084篇 |
2017年 | 942篇 |
2016年 | 1008篇 |
2015年 | 864篇 |
2014年 | 1079篇 |
2013年 | 1025篇 |
2012年 | 983篇 |
2011年 | 1011篇 |
2010年 | 1002篇 |
2009年 | 898篇 |
2008年 | 814篇 |
2007年 | 712篇 |
2006年 | 598篇 |
2005年 | 557篇 |
2004年 | 436篇 |
2003年 | 395篇 |
2002年 | 371篇 |
2001年 | 410篇 |
2000年 | 438篇 |
1999年 | 618篇 |
1998年 | 519篇 |
1997年 | 471篇 |
1996年 | 469篇 |
1995年 | 365篇 |
1994年 | 359篇 |
1993年 | 312篇 |
1992年 | 277篇 |
1991年 | 182篇 |
1990年 | 153篇 |
1989年 | 132篇 |
1988年 | 104篇 |
1987年 | 82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52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5篇 |
1958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桐柏山太白顶、殷店和天河口一带,发育有大量的L构造岩,拉伸线理极其发育,面理较弱,线理产状向南东东倾伏,倾伏角为1°~20°。桐柏山L构造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在三维空间上,L构造岩强烈发育杆状构造,这种“杆”状构造是由大量沿X轴方向定向排列连在一起的椭球体矿物构成的,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石英的颗粒边界迁移和长石的位错蠕变,形成的平均压力为0.59GPa,平均温度为550 ℃~600 ℃,形成于中-高温-中压环境,变质相为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形成深度大致在15~20 km,属于中地壳的产物。L构造岩在桐柏山的发现可能反映了桐柏山造山带中桐柏杂岩岩块相对两侧榴辉岩岩片具有近东西向挤出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2.
113.
Topographic feature points and lines are the framework of topography, and their spatial distance relationship is an breakthrough in the study of topographical geometry, intern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level. Proximity distance (PD) is an indicator to describ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ully source point (GSP) and the watershed boundary. In the upstream catchment area, PDs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streamline proximity distance (SPD), as well as by the horizontal proximity distance (HPD) and the vertical proximity distance (VPD)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respectively. The series of indicators (e.g., SPD, HPD and VPD) are important for quantifying the geo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loess basin because of the headward erosion of loess gullies. In this study,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with 5 m resolution and a digital topographic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SPD, VPD and HPD in 50 sample areas of 6 geomorphic typ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lso analysed. Results show that: 1) Central tendencies for the HPDs and the VPDs for the whole study area and the six typical loess landforms are evident. 2)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HPDs and the VPDs exhibit evident trends and zonal distributions over the whole study area. 3) The HPDs have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ully density (GD) and hypsometric integral. The VPDs also correlates with GD to an extent. Vegetation cover,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loess thickness have stronger effects on the VPD than on the HPD. 相似文献
114.
木里地区三露天井田断层发育、岩性复杂,且钻探结果揭示水合物主要赋存于地层裂缝中,因此,笔者专门利用声成像测井资料对三露天井田水合物钻孔井壁构造裂缝进行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构造裂缝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并从裂缝线密度、倾角、倾向等方面对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表明:①研究区水合物钻孔井壁裂缝发育,倾角以高角度为主,低角度次之,水平裂缝与高角度裂缝少见;冻土层及以上裂缝较冻土层以下更为发育.②研究区裂缝主要走向与地层断裂走向基本一致或小角度斜交,裂缝的发育受断层控制明显.③研究区裂缝倾角相对较大,不利于烃类气体的大量聚集,这可能是该区域钻孔少见水合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5.
在致密油气储层中,裂缝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裂缝的发育情况直接控制着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为了利用横波和斯通利波衰减信息评价裂缝发育情况,采用三维变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了井眼环境下裂缝宽度、裂缝倾角对横波和斯通利波衰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缝宽度增大,透射横波、透射斯通利波发生能量衰减;当裂缝倾斜时,透射斯通利波对裂缝倾角不敏感,随着倾角变大衰减变化不大.而透射横波对裂缝倾角较为敏感,当裂缝倾角为0°时,透射横波衰减幅度最大;随着裂缝倾角变大,透射横波衰减幅度明显变小;裂缝倾角大于25°时,随着角度进一步的增加,透射横波衰减幅度缓慢变小.此外,将数值模拟的横波衰减曲线与物理实验中的横波衰减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性良好.本研究对于完善裂缝性储层的声波测井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地层超压普遍发育,超压层段与声波时差、电阻率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尤以电阻率响应最为显著,超压层段声波时差表现为异常高值,电阻率为异常低值的特征。利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大量测井、测试及相关地质资料综合论述超压成因,指出泥岩和砂岩中发育的超压并非由压实不均衡、构造挤压等作用导致,而主要由生烃作用造成的。研究表明有以下几方面主要证据:1)超压泥岩密度不具有异常低值特征;2)超压段泥岩密度与岩石颗粒垂直有效应力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3)超压砂岩不存在异常高地温梯度现象;4)超压顶界面深度范围为3 800~4 300 m,侏罗系烃源岩现今成熟度(Ro%)范围为0.6%~0.9%,温度范围分布在90 ℃~125 ℃;5)超压层段的侏罗系烃源岩现今生烃转化率最高可达70%,现今平均生油率可达90 mg/g·TOC,仍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6)泥质烃源岩本身对超压具有很好的封闭作用;7)侏罗系烃源岩内发育大量低角度或高角度微裂缝;8)超压储层主要以油层为主,无水层,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北凹陷砂岩中超压主要是通过烃源岩中排出的高压流体运移至储层发生超压传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7.
利用云探测卫星CloudSat在2007年12月1日—2008年11月30日全年数据, 构建一种利用CloudSat云分类产品、温度产品、液态水含量产品来联合识别飞机积冰潜势的算法, 并利用该算法对上述时段的全球范围内飞机积冰潜势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旨在为航空安全特别是长途飞行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并分析了不同云类型和不同季节的飞机积冰潜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飞机积冰潜势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纬向、海陆及季节差异特征。整体上中高纬度地区积冰潜势频率比低纬度地区高, 陆地上空的积冰潜势频率比海洋上空高; 对于不同云类型而言, 中高纬度地区积冰潜势以层云、层积云、高层云和高积云为主, 而低纬度地区积冰潜势以深对流云为主; 对于不同季节而言, 夏季积冰频率较低, 冬春季节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8.
为了考察不同来源降水产品在中国北方冬季(特别是固态降水)的精度和可用性,优化融合降水产品质量,利用2019年12月—2020年2月美国CMORPH和IMERGE卫星反演降水、日本GSMaP、中国气象局雷达定量估测降水(MOC-QPE)、CMA-MESO模式预报以及地面观测插值等不同来源分析的降水产品,以地面站观测逐小时降水量数据为基准,从KGE评分、相关系数、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精度统计指标以及命中率(FOD)、虚警率(FAR)和TS评分等降水事件发生角度开展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单源降水产品中地面插值分析产品对冬季降水描述精度最高也最稳定,但存在明显的系统偏低;其次是MOC-QPE和IMERG卫星产品,对中国北方偏南部地区的降水有一定的描述能力,但对北方高纬度地区固态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差;卫星产品中IMERG精度最高,CMORPH则基本没有反演能力;CMA-MSEO模式产品虽然误差较大但与地面站观测的降水特别是固态降水存在较高相关,明显优于雷达和IMERG、GSMaP等卫星产品。采用BMA技术融合雷达、模式、卫星降水形成优化背景场,评估逐步引入不同的数据源对融合降水在冬季的精度影响,引入IMERG卫星和CMA-MESO模式产品均能提升高分辨率融合产品的质量,其中模式产品的改进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9.
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确理解和认识气溶胶对不同类型降水的影响对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PM-DPR观测资料和MERRA-2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溶胶污染与华北地区2014—2020年秋、冬季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洁状况相比,气溶胶污染状况下对流云降水的降水强度有所增强,雨顶高度更高。在污染状态下对流云降水具有粒径小但数浓度高的降水粒子,潜热加热率更高。气溶胶污染与层状云降水的降水强度、雨顶高度等宏观特征不存在明显相关。层状云降水相比对流云降水更容易受到大气水汽条件和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因此,在气象条件主导降水的情况下,气溶胶污染对华北地区层状云降水的影响很难通过GPM-DPR和MERRA-2数据观测到。 相似文献
120.
石榴子石U-Pb定年在限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而且近年来得到不少成功地应用。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伴随有成矿作用。然而,由于矿体赋存于沉积围岩中,区内的铅锌矿化时代目前还很模糊。本次对许桥—乌谷墩铅锌矿中多条岩脉及石榴子石进行多种矿物原位U-Pb定年。乌谷墩矿区内见有两种岩性的岩脉,其一为闪长玢岩,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46~141 Ma;另一为细粒花岗岩,与钼矿化关系密切,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13.4±2 Ma。矽卡岩中石榴子石U-Pb定年结果为148~143 Ma,形成时代与闪长玢岩脉一致。根据现有数据,池州地区存在3个阶段的成岩成矿作用:第一阶段(150~135 Ma),主要形成中酸性侵入岩和与之相关的铜、金、钼、铅、锌等矿床;第二阶段(134~124 Ma),形成钾长花岗岩和相关的铅锌钼矿化;第三阶段(115~110 Ma),岩浆活动接近尾声,主要发育花岗岩脉,并伴随弱的钼矿化。结合区域成矿规律,池州地区的成矿作用不完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同,且池州区内的多期Mo (W)矿化可能与中-新元古代增生地壳多阶段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