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0篇
  免费   3352篇
  国内免费   4419篇
测绘学   1468篇
大气科学   3216篇
地球物理   4235篇
地质学   9067篇
海洋学   2302篇
天文学   646篇
综合类   1784篇
自然地理   2223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949篇
  2021年   1110篇
  2020年   915篇
  2019年   1033篇
  2018年   1146篇
  2017年   1002篇
  2016年   1052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1145篇
  2013年   1116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123篇
  2010年   1111篇
  2009年   985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843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660篇
  1998年   550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this paper, a new definition of structure system redundancy is proposed in view of the various measures for structure redundancy. By introducing the terms of structure system failure at the mechanism level and equivalent reliability index, the safety for existing offshore platforms can be evaluated by the semi-probabilistic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92.
Behavior of Pile Groups under Lateral Loa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model test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 work on group effect for pile groups under lateral loads relating to the code of fixed offshore platforms, a series of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 groups, critical pile spacing inducing group effect, lateral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groups and its main influence factors,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for single piles and pile groups and so on. Some new laws about non-uniformity of load distribu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pile groups and load-deflection (p - y) curves for pile groups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an empirical formula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remedy the defect of current calculating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 under lateral loads.  相似文献   
93.
菊花岛周围海域38个站表层沉积物的铁、锰、铝、钛、磷、有机质、氮、铜、锌、铅、镉、镍和汞等化学要素含量的Q型因子分析计算表明,本区可划分为三个化学元素沉积区:1.海流悬浮沉积区;2.近岸波浪作用区;3.波浪海流作用区。柱状沉积物中铁等化学元素的迁移、富集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94.
1985年5、8月中法联合调查黄河口海域的营养盐,其样品采用常规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营养盐的分布总趋势是河口附近浓度高,外海浓度低,河口与外海浓度之比达数百倍。在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梯度与盐度的分布一致。在河口控制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河水和海水的混合过程。在119°30′~50′E,37°25′~38°5′N,PO_4—P,SiO_3—Si出现低值区。在此范围附近恰恰浮游植物的总量比较高。对8月份的02站进行了25h的连续观测,其结果是底层营养盐与盐度有良好的负相关性,而表层的相关性较差 黄河具有很高的氮磷比值,这很可能是农业上用氮肥量增多引起的。  相似文献   
95.
-In this paper, the outset, evolution and intensity of El Nino were analyzed. Different features were found in each El Nino process. The El Nino of 1986 was also analyzed and outlined.  相似文献   
96.
海草在世界各海域已知有12个属,其中8个属在我国有分布。在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西沙群岛动、植物区系调查中,先后采到海龟草 Thalassia hemprichii ( Ehrenb.) Aschers.、喜盐草 Halophila ovalis (R.Br.) Hook.和无横脉喜盐草 H. beccarii Aschers.等三种海草,分隶于二属。 海草是一个热带性较强的类群,在已知的12个属中,有7属以热带为分布中心。分布在我国沿海的8属海草中,也有6属是热带性的(包括西沙群岛的2属3种),其中海龟草是纯热带种类,而喜盐草和无横脉喜盐草是热带一亚热带类型。 在我国,有关海草的研究甚少,本文首次报道西沙群岛海草。海龟草、喜盐草及无横脉喜盐草均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97.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98.
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依据东海陆架北部 2 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 ,就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细粒级部分以 <0 .0 16 mm为优势粒级 ,可占到总细粒级沉积物的 75 %以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以细于 0 .0 0 8mm粒级的沉积物占据优势 ,长江口泥质区则以 <0 .0 16 mm粒级的沉积物为主 ,两泥质区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
有风浪太湖水体的光照传输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启铭  杨平 《海洋与湖沼》1993,24(3):286-293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的近似解方法和光照传输的累加原理,建立了包括水面风浪效应、水中悬浮粒多次散射和底泥反射的垂直分层水体的光照传输数值模式。利用该模式和太湖悬浮粒实测资料,计算和讨论了太湖水体中光照随水深的变化以及悬浮粒浓度、风浪和太阳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粒的多次散射所形成的漫射光是湖水中光照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水体的下层,漫射光甚至是光照的主要构成部分。风浪对水中光照的影响则主要在天顶角大于70°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此时风浪水体对太阳直接辐射和全辐射的反射率比平静水面都有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0.
漳州地区热田的水热活动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龙生 《台湾海峡》1997,16(1):21-27
本文通过漳州地热田及其周围地区的水热活动、地质构造特征及人工爆破、重力、地磁、电性结构、地震活动性等综合地球物理场之间关系分析,得出漳州地热田是高热异常背景下产生的对流型水热系统:深切到上地幔的NE向长乐-南澳断裂、NW向九龙江断裂及E-W向南靖-厦门断裂控制了地下水的深循环,使大气降水得以下渗到〉3km深度,被地温加热并富集起来,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沿通道-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上涌。热田区破碎的岩石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