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9篇
  免费   2015篇
  国内免费   2904篇
测绘学   1002篇
大气科学   2147篇
地球物理   2153篇
地质学   5010篇
海洋学   1582篇
天文学   357篇
综合类   913篇
自然地理   139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547篇
  2017年   526篇
  2016年   606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688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Preissmann隐式格式在分汊和环状河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正雄  蒋艳 《水科学进展》2001,12(4):485-490
环状河道在平原地区水系中非常常见,分汊河道也较常见,对这两种河道基于Preissmann格式的水流计算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后,用追赶法对各河道进行演算,由水量平衡原理对各结点进行计算,就可求得河道各断面的水流情况。用长江下游江阴至青龙港及杨林段河道的实例进行计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2.
大庆油田西部地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庆油田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用水文地质定性方法建立)历经30多年的开采,需要进行定量优化设计,本次研究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与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相耦合的方法,首先对现有监测网进行质量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监测网在漏斗区(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应增加监测孔的数目,调整监测孔的位置,为此,我们拟订了6套12个备选方案,从中选取了由88个监测孔组成的监测网,此监测网无论从监测目标上还是经费上都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933.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元素因子平面图,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按象限进行分类,探讨其样品-元素分类规律。其次,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成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F1)所代表的Sn、Cu、Pb、Cu、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还与周围基性岩体(脉)和围岩密切相关,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 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934.
对西范坪斑岩铜矿的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指出该矿床是由两期岩浆流体叠加作用所形成的.第一期热液作用形成了磁铁矿化和黑云母化,并形成了无矿石英脉;第二期热液形成了阳起石化;早晚两期热液的混合引起了钾长石化及强烈的矿化.由于第二期流体的叠加,将还原硫(H2S)带到浅部,并与第一期富铜的高盐度流体相混合,从而形成铜硫化物的沉淀.第二期富含还原硫流体的加入,是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5.
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概念以及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综合分析了影响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36.
反相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亚硝酸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訾言勤  孟国防 《岩矿测试》2001,20(2):108-110
采用反相流动注射技术与催化光度法相结合,用微机化流动注射分析仪准确控制反应时间,优化了实验条件,克服了催化光度法反应时间难以控制引起的方法精密度、准确度不高的弱点,拟定了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方法。分析速度第小时20次,NO2^- 质量浓度在0.00-2.00mg/L,回归方程斜率为0.155。方法直接测定电厂测水中NO2^-的结果与Griess法相符合,RSD<5.0%(n=5)。  相似文献   
937.
段彦学 《云南地质》2001,20(2):144-153
云南白垩系分布在滇中、滇西和澜沧江以西三个地域,彼此之间被深断裂所,它们的地质历程、构造特征各不相同。不能将澜沧江以西勐海、潞西地区的白垩系解体归属不同地层区。澜沧江以西的白垩系,分布于冈瓦纳古陆和古特提斯造带的小型山间盆地,地层层序齐全,岩性、厚度稳定,今古生物化石。有两套岩石序列,三个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938.
张旗  王焰 《岩石学报》2001,17(4):505-513
大陆地壳组成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课题,但困难的是如何确定深部地壳,尤其是下地壳的组成。埃达克质岩的厘定从一个方面有助于这个难题的解决。中国东部“C型”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其形成的深度大,熔融的温度高,为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可以尝试通过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演下地壳的组成。本文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埃达克质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有很大的变化,反映埃达克质岩熔融的源区下地壳组成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埃达克质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推测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大体由胶东-大别、北京-辽西和下扬子(长江中下游)3个不同的块体组成。1,胶东-大别区:胶东区的下地壳以富Si,Na2O/K2O低(0.8-1.3)、Isr高(0.709-0.712)、εNd(t)低(-15--21)和TDM高(1.9-2.1Ga)为特征;大别区的Isr值较低,可能代表了中生代时基底的特征,大体相当于该区下地壳的上限值。2,下扬子区位于扬子地块内,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Sr初始值,εNd和TDM变化大,说明元古宙的下地壳基底中可能有较多年轻的玄武质岩石底侵加入。相比而言,铜陵区的Isr较高(0.707-0.709)、εNd(t)较低(-11--16)、TDM高(1.7-2.2Ga),接近扬子下地壳的特征。3,辽西-北京地区的Sr-Nd高位素组成以低的Isr(0.705-0.707)、变化的εNd(t)(-4--20)和TDM(0.7-2.1Ga)为特征,反映辽西-北京区下地壳组成比较复杂。其中北京-彰武地区的Sr-Nd同位素组成与汉诺坝玄武岩中的麻粒岩包体类似,远高于华北下地壳的εNd(t)值(-32--44),推测埃达克质岩石并非来自古老的华北太古宙下地壳,而可能是中生代时增生在华北下地壳底部的年轻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用埃达克岩反演下地壳组成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39.
提供了地震勘探方法在金属矿区寻找隐伏火成岩(矿)体的应用技术和地质成果。通过钻探工程验证,其结果与地震解释推断的结论有较好的吻合。这种尝试对拓宽地震勘探服务领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40.
Chemical reactions of plagioclase, biotite and their single minerals, as well as a mineral mixture of (plagioclase+biotite+quartz), with KCl and (KCl+KHCO3) solu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150–400°C and 50–80 MPa. Experiments show that alkaline fluid promotes plagioclase’s changing into potash feldspar, while acid fluid helps plagioclase, potash feldspar and biotite alteration form chlorite and sericite. After chemical reaction the acidity-alkalinity of solutions often changes reversely. It was observed that gold dissolved from the tube wall and recrystallized on the surfaces of biotite and pyrite. Therefore the transportation and enrichment of gold are related to the elementary effect of the fluid-mineral interfaces. Fe3+-Fe2+, as an oxidition-reduction agent, and volatile components Cl- and CO2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