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37篇 |
免费 | 2907篇 |
国内免费 | 41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02篇 |
大气科学 | 3304篇 |
地球物理 | 3643篇 |
地质学 | 7369篇 |
海洋学 | 2198篇 |
天文学 | 584篇 |
综合类 | 1398篇 |
自然地理 | 19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6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728篇 |
2021年 | 887篇 |
2020年 | 690篇 |
2019年 | 829篇 |
2018年 | 846篇 |
2017年 | 776篇 |
2016年 | 901篇 |
2015年 | 806篇 |
2014年 | 1014篇 |
2013年 | 999篇 |
2012年 | 1047篇 |
2011年 | 1056篇 |
2010年 | 1035篇 |
2009年 | 945篇 |
2008年 | 960篇 |
2007年 | 873篇 |
2006年 | 759篇 |
2005年 | 638篇 |
2004年 | 492篇 |
2003年 | 492篇 |
2002年 | 489篇 |
2001年 | 444篇 |
2000年 | 398篇 |
1999年 | 464篇 |
1998年 | 389篇 |
1997年 | 353篇 |
1996年 | 322篇 |
1995年 | 314篇 |
1994年 | 246篇 |
1993年 | 240篇 |
1992年 | 172篇 |
1991年 | 104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5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o decipher the origin of oxygen-deficient shelfal deposits is significant for tra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arine source rocks
and interpreting the evolution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The origin of the Middle Permian Chihsia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remains a puzzle for long with its evident oxygen-deficient features but diverse benthos. This paper shows a typical Chihsian
depositional rhythm composed of the massive and the laminated limestones with ec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Massive
bioclastic limestone from the rhythm was aerobic in paleoxygenation condition indicated by both the ec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However, a contradictory oxygenation was inferred for the “laminated” counterpart from the rhythm, with the ecological
signal being aerobic and the geochemical one being anoxic. The difference in ec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ndications was interpreted
as the instability of paleoxygenation condition in shelf environments, caused by an enhanced paleoproductivity. Rhythmic occurrence
of the oxygen-deficient condition might have been stemmed from paleo-Tethyan paleocurrents flowing across South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32(6): 789–796 [译自: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42.
为定量研究公路对气温观测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1—5月在陕西省开展的两组公路观测试验的逐分钟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合阳县国道和渭蒲高速公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空状况以及不同背景风速条件下对周围环境气温观测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距离。试验结果表明:公路对周围的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增温影响,合阳国道对环境温度的增温影响至75m,增温效应达0.25~0.4℃。高速公路的增温影响至125m,增温效应达0.2~0.4℃。冬季,两条公路白天增温效应较夜间明显,春季,高速公路夜间增温更明显。晴天、多云天气比阴天、降雨天气增温程度大。公路对气温的增温影响存在风速阈值,当风速小于对应阈值时,增温效应明显。公路上来往车流量对气温有一定的叠加增温影响,合阳国道白天车流量150~350辆,叠加增温效应0.05~0.1℃,蒲渭高速白天车流量2000~3500辆,叠加增温效应0.16℃。 相似文献
43.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尤其在地貌格局分类上多为定性描述。因此,自西向东选择位于3个气候带的中国西部克里雅河、中部毛不拉格孔兑以及东部西拉木伦河,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获取河道与沙丘信息,探讨近源沙丘的分布与河型之间的组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型、河流流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水文以及距离河道的远近影响河道与沙丘组合的地貌格局;在河道-沙丘尺度上,划分为弯曲河道-对称式边滩沙丘、顺直河道-边滩沙丘、分汊河道-心滩式沙丘、网状河道-格状镶嵌式沙丘4种类型。 相似文献
44.
Chen Longxun Gao Suhu Zhao Zongci Ren Zhenhai Tian Guangsheng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1990,4(4):464-474
Tne global change of climat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ropping system in China have been investigatedin this paper.It is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nd the precipitationdecreased in northern China and increased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The sea level hasbeen rising by about 21—26 cm in the coastal areas south of 30°N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0 years.The most of results as simulated by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would amount to about 2°—4°C in the most parts of China and precipitation and soil moisture might bedecreased in northern China and increased in sourthern China due to doubling of carbon dioxide(CO_2).The effects of doubled CO_2 on growth period and climatic yield capability in China have been estimatedroughly.It is shown that the regions of the growth period in China would be moved northward about fivedegrees latitude and the climatic yield capability might be increased by about 10% in the most parts of China. 相似文献
45.
降水检验方案变化对降水检验评估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对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产品的合理化统计检验,在我国现有观测系统条件下,研究了24小时加密降水观测实况对降水统计检验评分的影响。过去的标准检验系统观测站为400站,分为9个区,目前业务试运行的加密检验系统采用的观测站为2510站,分为33个区。同时对国外常用的统计检验量ETS评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2005年7—8月我国近年来引进或自主发展的T213L31、HLAFS25、MM5、MESO-GRAPES60km和30km模式,WRF20km模式,以及日本及德国的全球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的统计学检验,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加密检验系统和标准检验系统在站点分布和分区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别,新旧检验系统对各模式和预报员全国降水预报的评估结论在大雨以下各级降水评估方面差别不大,结论基本相似,除中雨预报外,加密系统的TS评分均略低于标准检验的结果。暴雨以上评分的差别较大,其中部分模式的两个检验系统的预报偏差差别很大,说明暴雨以上的天气系统多为中小尺度系统,其发生的频率在加密系统中的反映可能更合理一些。(2)新的检验量ETS,对于全国这样较大的检验分区而言,大雨以下各级降水评分在量值上要小于TS评分,暴雨以上则比较接近,但其在多模式对比检验中所得的排序结论与TS和技巧评分相近,部分小雨空报较多的模式的评分有较大差别。(3)无论是加密检验,还是标准检验,各级降水检验中表现最好的模式是相同的。(4)分区相同、预报种类不同时,加密检验与标准检验的差别不同。对T213模式而言,两者在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偏差上的差别更显著一些,部分分区检验结论相反。而对预报员的预报而言,差别并不显著,检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46.
东北振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基于吉林省2003~201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以市域、县域两个尺度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吉林省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13 a内,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泰尔指数的分解方法,探讨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结果发现:① 吉林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市域差异、县域差异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 通过差异贡献率显示:县域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变化的主导力量,长春市域的内部差异远高于其他市域,但有逐年减小的趋势,长吉两地的二元结构仍然突出,是全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主导着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走向;③ 从2003~2015年来看,全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主要还是集中在“三核一带”;④吉林省经济差异主要是由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极化效应和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三工河流域新老绿洲发育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景观单元之一。人工绿洲是在干旱条件下经长期人类活动改造而形成的特殊景观。随着人类对绿洲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绿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天然绿洲到人工绿洲,是人类适应和改造干旱区自然环境的历程。在这一人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绿洲显示出明显的发育演化特征。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提出绿洲发育度的概念,并从灌溉体系的建设状况、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植被与生态建设、农业发展程度、社会经济水平和绿洲景观结构等7个方面提出了绿洲发育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天山北坡2个人工绿洲为例,从空间上定量比较2个绿洲的发育程度,其中阜康市绿洲发育度高于222团绿洲(阜北农场)。 相似文献
48.
49.
50.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86±10 Ma(MSW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