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33篇 |
免费 | 1789篇 |
国内免费 | 12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99篇 |
大气科学 | 746篇 |
地球物理 | 996篇 |
地质学 | 3005篇 |
海洋学 | 971篇 |
天文学 | 154篇 |
综合类 | 449篇 |
自然地理 | 5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52篇 |
2023年 | 190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383篇 |
2020年 | 314篇 |
2019年 | 361篇 |
2018年 | 326篇 |
2017年 | 299篇 |
2016年 | 359篇 |
2015年 | 350篇 |
2014年 | 389篇 |
2013年 | 369篇 |
2012年 | 401篇 |
2011年 | 400篇 |
2010年 | 440篇 |
2009年 | 378篇 |
2008年 | 416篇 |
2007年 | 363篇 |
2006年 | 337篇 |
2005年 | 264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双线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三维土体变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双线水平平行盾构施工中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变形二维解析解,建立土体变形三维解析解。取不同的纵向位置作为变量,建立土体损失率沿纵向的变化方程;考虑先行隧道施工对后行隧道的影响,分别计算两条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叠加得到双线平行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总变形。其方法能够计算土体深层沉降和水平位移,较精确地反映土体三维变形。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土体沉降随着离开挖面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最终在x = -40 m左右时趋于稳定;随着先行隧道与后行隧道开挖距离的接近,最大土体总沉降量逐渐增大;土体沉降会随着深度z的增大而略微增加,但沉降槽宽度将略微减小;随着两条隧道轴线水平距离L的增大,最大土体沉降逐渐减小,沉降曲线形状慢慢由V型转变成W型,不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3.
柴西地区致密油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为了更高效地进行致密油勘探开发,利用岩芯薄片、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CT扫描和物性分析等方法,对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开展致密储层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为典型的致密储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填隙物含量较高,以原生孔隙为主,微米级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 9%,平均渗透率为0. 43 m D。储层内部孔隙分布较均匀,总体呈现微米级孔隙加纳米级喉道的特征,其中微米级孔隙基本呈片状分布,连通性好,纳米级孔隙则呈点孤立状分布。储层物性受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坝砂泥质含量低,纯度高,物性较好。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使储层变差,硬石膏胶结对孔隙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晚成岩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改善作用明显。研究区致密油有效储层可分为三类,其中Ⅰ类有效储层为本区的"甜点"区,是下一步优先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Ⅱ-Ⅲ类有效储层则是重要的挖潜区,通过工程技术攻关可切实实现柴西地区的增产扩能。 相似文献
94.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区蚀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对龙首山芨岭铀矿区近矿围岩蚀变特征、分带特征以及蚀变期次进行研究,蚀变大致可分为高温钾钠混合交代阶段、区域性钾交代阶段、中低温热液钠钙交代阶段、矿化期钠交代阶段,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矿化期钠交代阶段。通过对新水井铀矿床各中段的系统取样分析表明:与正常花岗岩相比钠交代蚀变岩的Cu、Pb、Ni、Sn、V、Zr、As等微量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W、Rb的含量明显减少;钠交代蚀变岩随着埋深增大其Na2O、SiO2、Al2O3含量减小。Fe2O3、FeO、CaO含量增加;钠交代蚀变岩具有的碱性(A型)花岗岩型稀土分配型式、富集型(La/Sm)N特点、明显的Eu亏损和重稀土显著增加等特征。 相似文献
95.
济阳坳陷碳酸盐岩古潜山以前地震资料存在信噪比低、速度陷阱、分辨率低、施工过程中缺炮、空道、内幕反射品质差或无反射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除了野外施工工艺、室内处理流程和参数的影响外,在采集参数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有覆盖次数低、炮检距与方位角不均匀、面元太大等。针对济阳坳陷古潜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应以目标设计为指导思想,以基于模型分析的三维采集参数论证为主线,最终优化各种采集参数。建立了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和风化残丘型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潜山地质理论模型。使用先进的“绿山”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软件,采用“块”来描述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结构,分别设计出各自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以林樊家潜山为例,采用12线18炮束状新观测系统模拟单炮发射接收,对各主要目的层能追踪的地层信息比原始6线9炮束状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信息丰富,能准确反映地下构造形态与地质体的物理属性。 相似文献
96.
97.
Yan-Jun Li Jun-Hao Wei Hua-Yong Chen Jun Tan Le-Bing Fu Gang Wu 《Mineralium Deposita》2012,47(7):763-780
The Maoduan Pb–Zn–Mo deposit is in hydrothermal veins with a pyrrhotite stage followed by a molybdenite and base metal stage. The Re–Os model ages of five molybdenite samples range from 138.6 ± 2.0 to 140.0 ± 1.9 Ma. Their isochron age is 137.7 ± 2.7 Ma.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the nearby exposed Linggen granite porphyry gave a 206Pb/238U age of 152.2 ± 2.2 Ma and the hidden Maoduan monzogranite yielded a mean of 140.0 ± 1.6 M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rusion of the Maoduan monzogranite and Pb–Zn–Mo mineralization are contemporaneous. δ 34S values of sulfide minerals range from 3.4‰ to 4.8‰, similar to magmatic sulfur. Four sulfide samples have 206Pb/204Pb = 18.252–18.432, 207Pb/204Pb = 15.609–15.779, and 208Pb/204Pb = 38.640–39.431, similar to the age-corrected data of the Maoduan monzogranite. These isotope data support a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b–Zn–Mo mineralization and the Maoduan monzogranite and probably indicate a common deep source. The Maoduan monzogranite has geochemical features similar to highly fractionated I-type granites, such as high SiO2 (73.7–75.2 wt.%) and alkalis (K2O + Na2O = 7.8–8.9 wt.%) and low FeOt (0.8–1.3 wt.%), MgO (~0.3 wt.%), P2O5 (~0.03 wt.%), and TiO2 (~0.2 wt.%). The granitic rocks are enriched in Rb, Th, and U but depleted in Ba, Sr, Nb, Ta, P, and Ti. REE patterns are characterized by marked negative Eu anomalies (Eu/Eu* = 0.2–0.4). The Maoduan monzogranite, having (87Sr/86Sr) t = 0.7169 to 0.7170 and εNd(t) = −13.8 to −13.7, was probably derived from mixing of partial melts from enriched mantle and the Paleoproterozoic Badu group in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相似文献
98.
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Na~+-K~+-ATP酶活性和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环境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鳃Na+-K+-ATP(NKA)酶活力,血清、鳃丝和肾脏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盐度30(对照)中直接转移至盐度5、10、15、20、25、35水体中,96 h后无死亡.各盐度处理组的鳃NKA酶活性和血清渗透压在最初72 h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试验结束时(96 h),NKA活性随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盐度35处理的酶活高于其他处理,盐度20处理活性最低.各处理的血清渗透压大小在96 h时,随着盐度的变化,以盐度15、20为中心,呈对称变化,在盐度20后随盐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同盐度的鳃渗透压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逐渐稳定的趋势.肾渗透压除盐度5、10处理外,其他盐度组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说明卵形鲳鲹幼鱼在生理上具有广盐性鱼类的"高渗环境高NKA活性"特征,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9.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第四系—新近系、中—下三叠统青龙组、上二叠统、下二叠统—上泥盆统、中—下志留统,奥陶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等7套地震地质层序;主要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纪—早古生代克拉通发育、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稳定台地—陆内裂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与抬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沉降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墨吉明对虾弧菌病的防控方法, 本文通过人工注射感染的方式, 研究不同数量哈维 氏弧菌及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不同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浓度条件下哈维氏弧菌对墨吉明对 虾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人工感染哈维氏弧菌数量为3.16×108 CFU 时, 24 h 内对虾累计死 亡率为96.67%; 哈维氏弧菌数量为3.16×106 CFU 以上, 实验结束时, 对虾累计死亡率都超过了 50.00%.在20-32℃ 范围内, 随着温度升高哈维氏弧菌致病力增强, 并且低温组(20℃ 实验组与 26℃ 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高温组(32℃ 实验组)(P<0.05).在温度为(24±1)℃ 时, 盐度为 20 时对虾累计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 在温度为(24±1)℃, 盐度为(22±1)时, 96 h, pH 为8.0 时对虾 累计死亡率最低, 并且与另外两个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 温度为(24±1)℃, 盐度为(22±1), 硝 酸氮对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墨吉明对虾有胁迫作用; 在亚硝酸氮浓度(1.0-10.0 mg/L)、氨氮浓度 (0.5-1.5 mg/L)范围内, 哈维氏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 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本实验为墨吉明 对虾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