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2篇
  免费   1159篇
  国内免费   1792篇
测绘学   769篇
大气科学   567篇
地球物理   954篇
地质学   2816篇
海洋学   768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58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1934年   2篇
  1928年   3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91.
1997—1998年El-Ni?o至La-Nia期间东海黑潮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日本“长风号”调查船在1997与1998年10个航次的CTD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及改进动力计算方法对东海黑潮的流速、流量进行计算. 1997年5月出现了El-Ni?o现象,东海黑潮流量在1997年夏季减少,1997年东海黑潮的平均流量也减少. 在1997年1月与6—7月,即El-Ni?o现象出现前后,东海环流的流态有些不同. 在1998年4至11月黑潮在PN断面出现多流核心的结构,特别在10—11月出现3个流核心,黑潮主流核的位置秋季时东移. 1995年与1998年都是东海黑潮异常年,这些异常现象可能与冲绳岛以南出现的反气旋涡的强度变化以及从El-Ni?o现象过渡到La-Ni?a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292.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和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针对在活动构造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 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认为应当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方式、幅度和速率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应当将第四纪地质与活动构造研究相结合,特别要注重深部构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3.
本文采用液压阻尼系统(HDS)控制立式圆柱钢制储罐的地震反应,建立了安装HDS储罐的力学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从频域对安装HDS后储罐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HDS的减震效果和HDS和HDS参数对储罐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4.
就《规范》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时没限定持力层厚度这一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描述了各种地层组合关系时,总力与地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5.
卫星图像中不同水体类型识别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特性的图像上,城市中大型建筑物、道路、河流、湖泊和其他人工地物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清晰可辨。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特点,文章以水体类型识别为例,从卫星数字图像目标地物波谱特征抽取入手,通过图像分类,将水体从背景中分离并予以识别,同时实现像素重组。在区域分割与边界跟踪基础上,对卫星图像进行水体形状特征的抽取与描述,实现不同水体类型的识别。  相似文献   
296.
本文从比较文化学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比较了东西文化的诸多差异,侧重剖析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原因,评介了“东化”与“西化”之争的基本观点,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97.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降雨入渗产流点面转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袁建平  蒋定生 《地理科学》2001,21(3):262-266
在充分考虑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及地表结皮等影响因素在内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公式 :fm=fn×Sn/S×an×bn。以纸坊沟小流域为例 ,将实测的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值 (点渗值 )利用上式进行转化 (面渗值 ) ,并与流域径流出口观测站由降雨径流观测值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出的面渗值进行对比 ,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2 .42 %。初步得出流域土壤面渗率与不同治理度、年内 5~ 9月降雨总量间的单因子和复合因子高精度回归方程 ,为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水资源量变化趋势提供一条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298.
Introduction of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 into the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is a significant work, either for studying biologic evolution or for making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reconstructing geologic history. The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is to determine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s by using probabilistic analysis. The evolutionary sequence systematics can efficiently ascertain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s. Two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sequence of species-disappearance events: (1) species extinction events can be closed by last occurrence events using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ic analysis; (2) the duration of a species may be approximately replaced by the duration of its parent species. To combine these two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sequence of species disappearance is the best way up to now. A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that consists of the speciation sequence of Permian waagenophylloid corals and the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 of other important fossils in Permian is used as an example. The group spearman rank-correlation test is used to test the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by comparing four types of calculations and two kinds of sequences and to find abnormal events. Based on the found abnormal events in the test, the consulting standard sequence is revised to deal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Sequences of speciation and species-disappearance, and species duration are determined. Application of species evolutionary sequence to quantitative biostratigraphy can larg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ostratigraphic event sequence. I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furthermore, event sequences have higher precision than range biozones.  相似文献   
299.
海阳所堆积辉长岩由橄长岩、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在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中发育有典型的变质反应结构:主要为橄榄石与斜长石之间形成由斜方辉石、尖晶石、角闪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组成的多期次次变边,并有三个不同世代变质矿物,早期Cpx+Opx+Spl,中期Amp,晚期Grt;期次是钛铁矿与斜长石之间形成石榴石次变边,相对比较简单,只有一个世代变质矿物,为Grt+Amp+Rut或Grt+Rut岩中石榴石是通过斜长石与角闪石或斜长石与钛铁矿之间的变质反应形成的,虽为峰值变质作用的产物,但变质反应的期次及类型不同导致了所形成石榴石的温度和压力有所不同。堆积辉长岩形成演化的温压计算表明,堆积辉长岩在经过近等压降温的岩浆作用之后的变质作用早期,仍为近等压降温,而晚期则表现为近等温升压。这一特殊的P-T演化可能反映了堆积辉长冷侵位与深俯冲特征。  相似文献   
300.
袁静  王乾泽 《矿物岩石》2001,21(1):43-47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埋深大于 30 0 0 m的深部碎屑岩储层普遍发育 2~ 4个次生孔隙带 ,Φ=10 %~ 30 % ,K=0 .1× 10 - 3μm2~ 30× 10 - 3μm2 ,为中孔低渗低孔低渗油气储层。综合有机质热演化过程、成岩作用和构造断裂等分析 ,认为东营凹陷埋深大于 30 0 0m碎屑岩地层中 ,第一、二个次生孔隙带埋深在 30 0 0 m~ 390 0 m之间 ,其形成主要与有机质成熟过程释放有机酸对长石等颗粒的溶解有密切关系 ,在深大断裂附近储层同时受到大气淡水的影响 ,而深陷带包裹于暗色泥岩中的浊积砂岩的次生孔隙发育情况还与泥质岩异常压力带有关 ;第三个次生孔隙带埋深一般为 390 0 m~ 430 0 m,主要成因于粘土矿物转化造成的还原环境 ,同时受到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这三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储集油气有效。第四个孔隙发育带埋深在 470 0 m以下 ,主要是构造成因的微裂缝 ,较难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