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50篇 |
免费 | 2346篇 |
国内免费 | 37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83篇 |
大气科学 | 1512篇 |
地球物理 | 1744篇 |
地质学 | 6129篇 |
海洋学 | 2719篇 |
天文学 | 108篇 |
综合类 | 854篇 |
自然地理 | 1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346篇 |
2022年 | 674篇 |
2021年 | 779篇 |
2020年 | 682篇 |
2019年 | 777篇 |
2018年 | 659篇 |
2017年 | 647篇 |
2016年 | 640篇 |
2015年 | 689篇 |
2014年 | 688篇 |
2013年 | 840篇 |
2012年 | 908篇 |
2011年 | 919篇 |
2010年 | 860篇 |
2009年 | 877篇 |
2008年 | 903篇 |
2007年 | 855篇 |
2006年 | 803篇 |
2005年 | 603篇 |
2004年 | 444篇 |
2003年 | 337篇 |
2002年 | 338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220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54年 | 9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在露天矿山恢复治理过程监督管理中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文献阅读,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基于多源遥感技术的露天矿山恢复治理综合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矿山遥感样本特征以及其他专题数据,识别矿山损毁土地范围;利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Landsat数据、高分数据)对植被光谱的响应特征,构建植被指数进行矿山恢复治理植被动态监测;利用星载雷达数据(哨兵数据)通过干涉分析,对矿山范围内地表形变动态监测。此外,还可结合无人机采集数据,开展矿山恢复治理倾斜摄影数据查看和分析。 相似文献
42.
天津地面沉降区土水比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地面沉降分布广,沉降速率大。本文针对当前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所遇到的勘查资料严重缺乏、禁采难以全面实现等难题,提出了土水比指标量。通过概念分析和对多年数据的分析,认为土水比可以检验地下水开采量数据的统计精度,指示地下水资源补给及土层释水条件,并表明沉降的严重程度,反映地下水资源的保障程度。建议在沉降防治工作中,以土水比作为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模型来制定压采量。 相似文献
43.
佳木斯地块西缘金矿带的形成受左行走滑断裂带和深部流体控制,壳-幔作用和地球动力体制转换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聚集→成矿的基本动力学保障,构造应力场转换是其重要表现形式。深切地幔牡丹江岩石圈断裂的活动发生了深熔作用,使成矿物质得以活化、运移的重要驱动力,是成岩成矿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幔流体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含矿流体,为流体成矿作用提供了矿源,并沿深断裂运移到更高的层位,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时沉积成矿。佳木斯地块西缘金矿带是受深断裂控制的,矿床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在一个构造应力体制下完成它们的成矿作用的。北北东向和伴生的北西西向断裂,并有中生代浅成-超浅成岩体或脉岩侵位是今后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44.
45.
随机模拟是地质统计方法的重要内容。在矿石品位估计方法中克里格方法作为一种无偏估计方法,常被用于矿石品位的估计。但克里格法估值存在平滑效应。作者在分析序贯高斯模拟和普通克里格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和普通克里格方法对某铁矿体内全铁(TFe)品位进行估计,给出了品位估计结果模型。研究从勘探线方向、垂直勘探线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计算变差函数,对球状模型、指数模型、高斯模型的变差函数拟合效果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球型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针对序贯模拟和克里格品位估值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序贯高斯模拟结果在品位分布形态上更接近样品品位分布形态,其平滑效应更小;克里格方法估计与序贯高斯模拟方法相比仅在品位均值方面更接近样本品位均值。因此,认为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可以更好地刻画矿体内品位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46.
为探索陆相湖泊环境记录中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气候演化的信息,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3s)和三叠系的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纸坊组(T2z)为研究对象,对界面上下地层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主量和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以及TOC测试对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附近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气候环境代用化学指标的波动指示了从晚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氧化程度相对低,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下三叠统刘家沟组与和尚沟组的紫红色砂泥岩代表水体较浅的河流-三角洲相,强氧化环境,气候干旱炎热;而到中三叠统纸坊组沉积期,湖平面上升,元素的迁移作用加强,氧化程度变弱,气温降低,气候转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陆相P/T界线上δ^13CPDB存在显著负偏,与全球范围内的海相P/T界线具有一致性,说明在华北地台陆相P/T界线上同样存在气候突变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沉积记录,与海相地层可对比。 相似文献
47.
提出一种多元整体最小二乘优化的多点灰色动态模型,并结合实例验证优化的MGM(1,n)模型的优越性。将优化的MGM(1,n)模型与一般的MGM(1,n)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建模值和预测值。结果表明,优化的MGM(1,n)模型在建模数据多于4期的情况下建模精度更高,预测精度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8.
国家矿山公园的建立主要是针对资源枯竭型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心得思路。论文从矿山景观资源的类型分析入手,探讨大冶铁矿的公园景观资源,针对大冶铁矿景观资源特点,提出应用途径,为大冶铁矿黄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提供开发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巴彦都兰铜矿床位于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该矿区出露下泥盆统泥鳅河组粉砂岩和海西中期黑云母花岗岩体,铜矿体呈脉状产出于泥鳅河组粉砂岩中,严格受断裂控制。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碳酸盐岩等。矿区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303.5 Ma±1.1 Ma,铜矿床属于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黑云母花岗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介于0.99~1.04之间,高碱(w(K_2O+Na_2O)=7.36%~8.73%),富钾(w(K_2O)/w(Na_2O)=1.08~1.66),其形成具有岛弧或后碰撞环境I型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早期的构造环境中。黄铜矿硫同位素组成介于0.1×10~(-3)~2.1×10~(-3)之间,反映成矿所需的硫可能来自于岩浆,巴彦都兰铜矿区花岗岩很可能是成矿硫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50.
Paleo‐fires and Atmospheric Oxygen Levels in the Latest Permian: Evidence from Maceral Compositions of Coals in Eastern Yunnan,Souther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ertinite maceral compositions of the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three sections in the terrestrial and paralic settings of eastern Yunnan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aleo-fire events and the atmospheric oxygen levels in the latest Permian. Although the macerals in the studied sections are generally dominated by vitrinite, the inertinite group makes up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Its content increases upwar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Permian to the coal seam near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features and the prevailing theory that inertinite is largely a by-product of paleo-fires, we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ing upward trend of the inertinite abundance in the latest Permian could imply that the Late Permian peatland had suffered from frequent wildfires. Since ignition and burning depend on sufficient oxygen, a model-based calculation suggests that the O2 levels near the Wuchiapingian/Changhsingian boundary and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re 27% and 28% respectively. This output adds supports to other discoveries made in the temporal marine and terrestrial sediments, and challenges the theories advocating hypoxia as a mechanism for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cri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