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测绘学   352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770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纹理映射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纹理图像可以描述景物表面各点处的反射属性,模拟景物表面丰富的纹理细节,减少建模的工作量,提高计算机生成图形的真实性.但是由于纹理都为栅格图像,放大和缩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失真,所以要对纹理进行细节分层处理.文中主要介绍纹理的重采样和建立金字塔技术,提出减少纹理映射失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3D spatial data model and simulating are the core of 3D GIS can be adopted in different domains. A data model based on Quasi Tri-Prism Volume (QTPV) has been proposed. QTPV definition and its special cases have been discussed. Using QTPV and its special cases, irregular natural geological bodies and regular subsurface engineering can be described efficiently. The proposed model is composed of five primitives and six objects. Data structures and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fives primitives and three objects describing stratigraphy are designed in detail Some schemes are designed for the QTPV modelling of stratigraphy and subsurface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modelling data. The model manipulation method of QTPV cutting by an arbitrary plane is discussed. Using VC 6.0 programming language integrated with SQL database and OpenGL graphic library under windows environment, a system prototype 3DGeoMV has been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the QTPV model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in modelling subsurfac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33.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P-T-t轨迹   总被引:23,自引:25,他引:23  
基于超高压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别是超高压矿物生长成分环带、扩散环带和蚀变作用研究,综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发生在1000-1100℃和6-7GPa条件下,俯冲深度相当于200km,形成年代为240-250Ma。在此基础上,重塑了一个包括八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揭示出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折返阶段,即从200km到100km深度的快速折返阶段,抬升速率为5km/Ma,冷却速率为10℃/Ma;从100km到30km的快速折返,抬升速率为4km/Ma,或为近等温降压,或为缓慢降温的快速降压过程;从下地壳到近地表的缓慢折返阶段,抬升速率为1km/Ma,但为快速降温过程,冷却速率可达20℃/Ma。  相似文献   
34.
在同一地区,各个钻孔的测井资料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的岩性,在各种测井参数曲线上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在高陂矿区,根据高放射性可以确定16#及18#煤层顶板的主要标志层为砂质泥岩;利用多孔参数曲线对比,可以确定各煤层位,厚度变化及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35.
巨齿兰州龙(新属、新种)是发现于中国甘肃省兰州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一新鸟脚类恐龙,其牙齿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龙中最大的。兰州龙下颌长1m,每侧有14个齿槽,而单个牙齿宽约4cm,这是已知恐龙中的首次报道。分支系统学分析发现巨齿兰州龙与非洲早白垩世Lurdusaurus arenatus关系密切。它们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新支。兰州龙的发现也表明欧亚大陆与非洲在早白垩世具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6.
GIS叠置图层方差分量的极大似然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IS叠置中的同名点,以维希特分布密度为似然函数,提出了各图层方差分量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该方法不依赖残差,不需要迭代就能估计未知参数和方差分量。  相似文献   
37.
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沙尘暴天气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又从气候及大气环流形势变化、动力诊断等方面对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北省地区春季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和较强冷空气频繁南下是造成沙尘暴明显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湾盆地北部主要包括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冀中坳陷和下辽河坳陷,区内奥陶系厚 6 0 0~ 80 0m,主要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下奥陶统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统缺失。其中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段和上段。早奥陶世冶里期和亮甲山期,本区以局限海环境为主,其内散布着一些潮坪和滩。中奥陶世,本区岩相古地理面貌变化旋回极为明显,下马家沟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以局限海为主;上马家沟期早期又是潮坪广布,晚期以开阔海为主;峰峰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又以开阔海为主。在奥陶纪,本区经历了 4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其中上马家沟期晚期是本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台的最大海侵期。  相似文献   
39.
三维地震数据离散光滑插值的共轭梯度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维地震数据插值,提出采用Laplacian算子进行光滑约束的插值方法,并借鉴Mallet研究的离散光滑插值思路,采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直接生成网格节点上的值,从而回避寻求满足插值方程的函数. 为了实现其中Laplacian算子的快速求逆,文中引入Claerbout螺旋坐标系谱因式分解理论. 在螺旋坐标系下,Laplacian算子的表示矩阵具有Toeplitz结构,其快速求逆可由谱法LU分解实现. 基于二维离散光滑插值,文中还给出共轭梯度法与NMO相结合的沿时间切片逐层处理的离散光滑插值流程. 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模型数据和实际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40.
地震静校正全局最优化问题的求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震静校正存在的非线性和多参数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局优化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在模型更新规则上,把模拟退火方法和均匀优化设计方法结合在一起,使模型的更新更为合理,从而加快了搜寻全局最优解的速度.同时提出了模型的不同分量的温度参数和退火过程的选取方式,把温度参数的选取与地震剖面的能量联系起来,使温度参数的选取具有自适应的特点.该方法克服了常规模拟退火方法所具有的寻优空间不均匀以及退火参数需通过多次试验选取的缺陷.通过实际地震资料的计算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地震静校正问题合理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