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4篇 |
免费 | 1575篇 |
国内免费 | 7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8篇 |
大气科学 | 420篇 |
地球物理 | 700篇 |
地质学 | 2202篇 |
海洋学 | 659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267篇 |
自然地理 | 3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57篇 |
2021年 | 247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197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222篇 |
2014年 | 186篇 |
2013年 | 294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248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205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6篇 |
1944年 | 2篇 |
1937年 | 4篇 |
1934年 | 1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crust┐mantletransitionzoneinWesternYunnanProvinceHONG-XIANGHU(胡鸿翔)ZHONG-YANGLIN(林中洋)YIN-JUBIAN(边银... 相似文献
852.
储层结构体现在层次性和拼合性2个方面.双河油田含油层段在地质层次上划分为10级:地层段、油层组、小层、单层、单砂体、成因砂体、成因增量、层系组、层系和纹层,体现了各级次的地质作用.拼合性体现为储层由不同的要素相互镶嵌叠置而成,其中较重要的是结构要素的规模及其空间匹配.基于储层的这种层次性和拼合性,形成了相应的储层剖面和平面预测模型,在区内划分出4类剖面模型样式和6类平面模型样式.不同的模型样式体现了不同的内部结构特征,而这种结构特征影响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流体流动,进而形成不同的剩余油气分布样式. 相似文献
853.
854.
855.
下扬子地区“三气一油”钻探发现及成藏地质条件——以皖南港地1井钻探发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条件复杂,对油气保存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页岩油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性,与常规油气相比,对保存条件的要求较低,在下扬子地区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潜力。通过港地1井钻探,在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和龙潭组获得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三气一油"的发现,与常规油气"上气下油"不同,港地1井油气呈现"上油下气"式非常规油气储集方式。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约70m,地层倾角10°~20°,现场解吸获取的页岩气样品甲烷含量达80%,有机质丰度为1.9%~2.3%,平均值约2.0%,有机质成熟度(Ro)为1%~1.25%,平均值约1.2%,具备生成页岩油气的良好基础。基于港地1井的钻探发现,认为下扬子地区构造运动影响弱、盆地规模小、保存条件好的"小而整"的坳陷或盆地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56.
857.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直流电法中二极装置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地下均匀无限半空间中存在球形异常体的测深曲线的异常特征和探测深度问题。这里定义了最小、最大、最佳探测可靠异常极距,并讨论了最小、最大、最佳探测可靠异常极距与球体半径、球体中心埋深、相对电阻率的关系,来说明二极装置在球形异常体条件下的勘探深度。 相似文献
858.
859.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沉积学初探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含水层沉积学”是沉积学、水文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互交叉综合的产物,是以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沉积含水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查明地下水赋存和循环条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地下水水质成因与分布以及地下水富集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服务于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的一门边缘分支学科。含水层沉积学及水文地质综合研究表明,受到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的明显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赋存、循环、富集条件以及地下水水质分布总体具有北好南差、盆地南部具有下好上差的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860.
山东东营凹陷渐新统东营组的天文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XU Dao-yi ) YAO Yi-min ) ZHANG Hai-feng ) HAN Yan-ben ) YIN Zhi-qiang ) HE Qing-fang ) BIAN Xue-mei ) )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 Geolog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地层学杂志》2007,(Z2)
选定东营凹陷牛38、郝科1和利1等3口井东营组进行天文地层研究。以牛38井沙河街组一段顶界31.8Ma作为东营组底界年龄,得到3口井各段的年龄平均值为:东二段底28.406Ma,东一段底25.385Ma和顶界24.467Ma。东营组底界(31.829Ma)大致相当于"中国区域地层表"提出的32Ma的渐新统底年龄,但是与"国际地层表"提出的渐新世鲁培尔阶底界(33.9Ma)相差1.9Myr。东三段底界、顶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829Ma、28.406Ma大致可与中国的乌兰布拉格阶或国际的鲁培尔阶中上部相当;东二段底界至东一段顶界的平均年龄大致相当于塔本布鲁克阶或夏特阶。根据东营组岩石地层与天文地层研究认为,在三角洲沉积过程中,东营组各段界线是穿时的,如东三与东二段界线的年龄相差可达1.4Myr。根据偏心率理论曲线和小波分析,夏特阶底界(28.4Ma)附近的变化可能与偏心率100ka左右理论周期的特殊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