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45篇
  免费   14247篇
  国内免费   20905篇
测绘学   10853篇
大气科学   8083篇
地球物理   11067篇
地质学   38226篇
海洋学   11147篇
天文学   934篇
综合类   4896篇
自然地理   8791篇
  2024年   502篇
  2023年   1234篇
  2022年   3521篇
  2021年   4328篇
  2020年   3344篇
  2019年   4235篇
  2018年   3591篇
  2017年   3375篇
  2016年   3493篇
  2015年   4105篇
  2014年   3958篇
  2013年   4991篇
  2012年   5631篇
  2011年   5566篇
  2010年   5525篇
  2009年   5215篇
  2008年   5139篇
  2007年   4729篇
  2006年   4650篇
  2005年   3848篇
  2004年   2807篇
  2003年   2023篇
  2002年   2101篇
  2001年   1994篇
  2000年   1592篇
  1999年   767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10篇
  1973年   9篇
  1965年   8篇
  1957年   23篇
  1954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花尾胡椒鲷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少雄  王军  苏永全  全成干  张纹  郭丰  马梁 《台湾海峡》2001,20(2):224-227,T00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取自厦门火烧屿海水网箱的花尾胡椒鲷人工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等位酶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6种同工酶的24个基因座位中,在XDH和GCDH基因座位上发现多态性,其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8.33%,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的平均数Ne为1.083,平均杂合度的观测值Ho为0.00556,预期值He为0.00537,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035。与其他鱼类相比较说明了其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文中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种质资源管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32.
考虑非线性弥散影响的波浪变形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瑞杰 《海洋学报》2001,23(1):102-108
提出了逼近Kirby和Dalrymple的非线性弥散关系的显式非线性弥散关系的表达式,该显式表达式与他们的非线性弥散关系的精度几乎完全相同.采用显式非线性弥散关系,结合含弱非线性效应的缓坡方程,得到考虑非线性弥散影响的波浪变形数学模型,并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非线性弥散影响的波浪变形数学模型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233.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针对赤道海域茎柔鱼特定种群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茎柔鱼生物学数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曲线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W~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重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 °C,最适Chl-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4.
南黄海海域油气勘探近40年成果证实,南黄海盆地与相邻的苏北盆地具有相似的发育历史。目前,苏北已在中、古生界近50口钻井中见到油气显示,其中在下三叠统青龙组和上石炭统船山组发现了大量油气显示,在盐城朱家墩发现源于中、古生界的再生气田,在黄桥镇苏174井志留系坟头组以及泥盆系五通组砂岩中钻遇液态CO2及轻质油,证明下扬子中、古生界存在油气生成和运聚的成藏过程,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35.
以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为代表研究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 dentatus及其杂交子一代间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母本与父本序列差异较大,属种间差异,在590个位点中有28个变异位点,而且全部为简约信息位点。使用同一对引物扩增亲本与杂交子代,在杂交子代中未检测到父本的线粒体DNA类型,11个处于两种生长阶段的杂交样本仅检测到一种单倍型,而且与母本的一个单倍型为同一种,表明褐牙鲆与夏鲆杂交线粒体DNA遵循母系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236.
On the basis of three geological models and several orebody boundaries,a method of grid subdivision and integral has been proposed to calculate and evaluate the resources of cobalt-rich crusts on the seamount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Ocean.The formulas of this method are deduced and the interface of program module is designed.The method is carried out in the software "Auto mapping system of submarin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MBChart".This method and program will possibly become a potential tool to calculate the resources of seamounts and determine the target diggings for China's next Five-year Plan.  相似文献   
237.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大值,分别为21~38和26~39 dpm/(m3·d).运用箱型清除模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各水柱中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POC通量,平均值分别达到104.7 mmol/(m2·d)(E法)和120.6 mmol/(m2·d)(B法),表明南极普里兹湾夏季存在很高的新生产力,它将会对该海域碳的生物泵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8.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9.
Quantity, timing, duration, and fluctuation of freshwater inflow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health of aquatic and adjacent wetland ecosystems in coastal estuaries. This study assessed six decades of freshwater inflow from the Amite River, Tickfaw River, and Tangipahoa River watersheds to Lake Pontchartrain, a large oligohaline estuary in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whose flood waters caused recent damage to the city of New Orleans in the aftermath of Hurricane Katrina. By utilizing the long-term (1940–2002) river discharge and climatic data from the three major tributary watersheds, monthly and annual freshwater inflows have been quantified and thei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have been analyzed. On average, the three rivers discharged (±standard error) 0.27 ± 0.04 km3 freshwater monthly and 3.29 ± 0.15 km3 freshwater annually into the lake estuarine system, with the highest inflow from the Amite River (0.16 ± 0.03 m3 mon−1, and 1.91 ± 0.09 km3 yr−1) and the lowest inflow from the Tickfaw River (0.03 ± 0.00 km3 mon−1, and 0.34 ± 0.02 km3 yr−1). A distinct seasonality was evident with over 69% of the total annual inflow occurring during December and May (wet months) and with a low flow period from August to November (dry months). The monthly inflow during the wet month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r2 = 0.64), while the monthly inflow during the dry months was subject to evapotranspiration. Furthermore, the study found a 20-year low flow period from 1954–1973 (2.76 ± 0.24 km3 yr−1) and a 24-year high flow period from 1975–1998 (3.84 ± 0.24 km3 yr−1), coinciding with both the climate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240.
胶州湾夏季异养浮游细菌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夏季对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在一个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数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大于底层,表层平均8.99×109个/L,底层平均5.23×109个/L。胶州湾水体异养浮游细菌日变化幅度在表层水体较为明显,底层相对较小,但其变化规律均为最高值在小潮期而最低值出现在大潮期。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及水温和日光中的紫外辐射是影响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水交换是影响其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