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230篇
地质学   875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天山阿齐山地区石炭纪汇宇岛弧花岗岩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参加新疆东天山阿齐山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通过对北天山岛弧区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的调查与研究,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系列,将北天山岛弧区构造—岩浆岩带划分为主期中—酸性花岗岩和补充期钾质花岗岩两个大的岩浆演化阶段。其中,在北天山岛弧区原划三叠纪汇宇板内花岗岩获得中粒钾长花岗岩锆石U-Pb法313.8±0.8~351.3±0.9 Ma同位素测年值,据此将其侵入时代厘定为石炭纪,并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其具离散式分布、属“S”型壳源花岗岩,具反序列成分演化,主要为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属岛弧花岗岩的补充期侵入体。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是欧亚与印度板块碰撞以来冈底斯山隆升最具代表性的盆地之一,也是青藏高原南部较大的新生代残留盆地之一。沉积盆地中保存着完整的渐新世—早更新世连续沉积记录,自下而上由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渐新世—中新世日贡拉组、中新世芒乡组、来庆组、上新世—早更新世乌郁群(乌郁组、达孜组),总厚度大于4180m。林子宗群为一套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系,夹紫红色砂岩、砾岩及粉砂岩。日贡拉组主要为紫红色砂岩、砾岩,夹少量火山熔岩及酸性火山凝灰岩,为一套山间盆地沉积。芒乡组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岩,夹煤和油页岩,为湖泊相—前三角洲相—沼泽相。来庆组为一套褐色安山岩、火山碎屑岩。乌郁组是一套碎屑岩,颜色呈灰色、灰褐色,夹煤及油页岩,为山间盆地辫状河—湖泊—沼泽沉积。达孜组是一套黄褐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少量泥岩,发育铁质结核,为辫状河沉积。沉积相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的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渐新世—中新世日贡拉组—芒乡组、中新世来庆组—上新世乌郁组、上新世—早更新世达孜组四个阶段式隆升—剥蚀过程。从芒乡组的潮湿炎热的气候转变为乌郁组的干燥凉爽,显然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乌郁盆地渐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相分析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油气等能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对冲江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中石英斑晶和含矿石英脉中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的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分析和子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研究表明含矿流体来自富含挥发分的岩浆的出溶作用,最初从岩浆中出溶的流体为近饱和的超临界流体,其最低捕获温度在362~389℃左右,盐度在17.7%~18.9%NaCleq左右.随着出溶流体温度压力的下降,超临界流体发生相分离,并分离出低盐度的气相和高盐度的液相.在石英绢云母化阶段进一步发生高盐度液相包裹体的沸腾作用,形成子矿物溶化温度高于气液相均一温度的高盐度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与粘土化有关的流体为流体演化的晚期产物,属低温、低盐度流体.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内电解-催化氧化法的应用特点,选用颗粒活性炭作为催化剂的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并通过用不同催化剂对糖蜜酒精废液COD去除率的比较,确定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Cu(NO3)2浓度为7.5%,浸渍12h,260℃~300℃焙烧活化10~14h;多次使用后的Cu-AC催化剂由催化剂再生技术再生,并应用于糖蜜酒精废液处理。  相似文献   
995.
易慧  陈云华 《矿产与地质》2006,20(4):472-474
湘东(北)冷家溪群Au含量较高,是上部陆壳丰度的1.39倍;地层中的Au主要以硫化物相和有机相等易活动形式存在;地层中的Au呈偏峰和多峰分布,存在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矿体两侧存在较宽的Au负异常带;矿石、蚀变围岩、正常围岩稀土配分模式高度一致;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与地层的十分接近。故认为冷家溪群为金的矿源层,可为金的成矿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996.
羌塘地块中部达尔应首次发现强过铝质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白云母碱长花岗岩、电气石白云母碱长花岗岩,通过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SiO2、Al2O3和K2O质量分数均很高,以高铝、低镁铁为特征,A/CNK比值大于1.1,属典型的含白云母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0.65~100.02)×10-6,配分曲线显示铕负异常明显。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负异常,而Rb、Th、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浆源区可能以粘土岩为主,是成熟陆块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岩石组合R1-R2图解、Rb-Hf-Ta判别图、Rb-(Yb Nb)和Rb-(Yb Ta)图解均指示达尔应岩体是产生于同碰撞环境的花岗岩,它是冈玛错构造带在碰撞阶段过程中的岩浆岩记录。  相似文献   
997.
回顾了我国运用钻孔应力-应变手段在南北地震带上进行地震观测、预报的实践。第一代钻孔应力观测仪器,在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和南段,都记录到了很有价值的与构造运动以及地震有关的心力变化,但是观测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二代钻孔应变观测仪器,精度大大提高,除记录到一些地震趋势前兆变化外,还记录到可靠的短临变化,在地震预报中显示了一定的有效性。在南北带未来的观测和震情跟踪工作中.除改进标定方法以进行定量研究外.更应该注意观测效果对比,用实验场或母子台的方式建立小间距台网.以取得可对比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8.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识别出两种层序界面类型———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在井-震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东营组至沙三段发育9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和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分析古近系不同层序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沉积微相构成。确定沙一段是大王庄地区最重要的岩性油藏勘探目的层系,其储集层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和滩坝砂;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999.
蒙山地区位于江西西部,是我国南方较大的硅灰石矿产资源基地,已探明的硅灰石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1/5。区内硅灰石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侵入形成的蒙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300m范围的下二叠统茅口组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走向长100~400m,厚度2~20m;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硅灰石、石英、方解石,硅灰石含量一般为55%~70%,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和CaO。区内燧石灰岩提供了硅灰石形成的硅钙质组合、中深成岩浆岩为钙硅化学合成硅灰石提供了反应热液是两个主要的控矿因素,矿床属层控热变质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南祁连成矿带北缘东段区域地球化学扫面及异常查证均有较好的Au、As、Sb、Hg组合异常显示,但该区金矿找矿工作多年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和已有成矿事实等因素分析,认为该区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有利,具有进一步扩大资源量的潜力和前景,建议对该区进一步开展以寻找Au(Sb)矿为目的普查找矿工作。同时,应对该区带具有相似金矿成矿环境的刚察大寺、拉仁哇耳玛-拉仁修玛等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