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0篇
  免费   664篇
  国内免费   1134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580篇
地质学   2014篇
海洋学   722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35篇
自然地理   47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子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子库研制"是国土资源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共享与对比研究"项目的课题之一.在此介绍课题的研究概况,详细讨论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开发平台的选取、系统结构和功能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52.
中国东部六省的 Lg 震级(上)--测定方法和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根据 Lg 波埃里相和非埃里相衰减系数确定单台和台网震级公式、震级标准差以及台站校正值的方法.根据中国东部苏、鲁、豫、皖、冀、浙六省地区约1秒 Lg 波衰减系数的测定结果,导出六省地区的 Lg 震级公式:mLg(z,h)=lgdLg(z,h)+5/6lg+0.0019+2.09 mmx(z,h)=lgdmx(x,h)+lg+0.0013+1.27 计算了该区域内19个地震的各震级值,以及80个台站的台校值.单台震级标准差为0.15-016震级单位,台网震级标准差为0.03-0.04震级单位.此外,还测定了111个地震的 mmxz和 mmxh值,验证或补充了19个地震得出的某些关系和结果.  相似文献   
953.
一、前言贵州下二叠统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层序清楚、化石丰富,主要为碳酸盐岩,局部见碎屑岩。本统蕴藏着煤、铁、铝、锰、锑、汞等多种矿产。在地质部岩相古地理协作组、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岩教研室的指导下,在贵州省地质局102地质队,112地质队密切配合下,我队利用1:20万区调资料和石油系统以及其他勘探队剖面(共160余条)资料,并实测或检查了剖面共14条,采集了各种试样三千余件;运用  相似文献   
954.
银河宇宙线是电离层D层的重要电离源之一,它的急剧变化会使D层电子密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VLF波的夜间传播。本文根据在西安接收英国GBR台的VLF波(16kc/s)的相位变化,讨论了在有宇宙线暴(Forbush下降)和强磁暴时,中纬D层电子浓度的变化和相应的VLF波的相位漂移;并根据VLF的相位变化,估计了相应的宇宙线强度变化。由于D层中的宇宙线强度变化通常难于观测,通过VLF波的相位漂移来估计它,这是很有意义的。所以,VLF波的传播效应可能成为间接探测宇宙线强度变化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55.
在文献[1]中我们利用复变函数论的方法只解决了二维的曲面上的位场转换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利用单层位势理论将它化为一个奇异积分方程求解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用奇点分离法来解此奇异积分方程,这对二维和三维情况都适用.通过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的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56.
铁坑坳铁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粤东莲花山断裂带西部,矿区出露的花岗岩类主要有粗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花岗质岩石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发育铁锡多金属矿化。该矿区的成岩成矿时代尚不明确,成矿与哪一种岩体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也不清楚。文章选择与铁锡多金属矿体相关的花岗岩类的锆石和块状矿石中的锡石,首次开展LA-ICP-MS U-Pb定年和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粗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2±1) Ma (n=24,MSWD=0.78)和(94±1) Ma (n=25,MSWD=1.80);块状矿石中锡石U-Pb年龄为(130±3) Ma (n=36,MSWD=0.62),成矿时代与粗粒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粗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变化于-4.9~-0.1,平均值为-2.8,地壳Hf模式年龄TDMC=1192~1497 Ma,平均值为1366 Ma,全岩εNdt)值介于-8.8~-8.7,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630~1642 Ma;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εHft)变化于-5.7~-2.9,平均值为-4.4,地壳Hf模式年龄TDMC=1342~1523 Ma,平均值为1440 Ma,全岩εNd (t)值介于-5.4~-4.9,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291~1332 Ma。Nd-Hf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粗粒二长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中元古代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或新生地壳的加入,花岗闪长斑岩的源区物质中幔源组分或新生地壳的混入比例高于粗粒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957.
许赛华  任涛  白鑫  叶勤富  韩彬 《矿床地质》2022,41(4):741-750
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中国3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发育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密切共生结构,即硫化物交生结构。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LA-MC-ICP-MS对具有交生结构的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毒砂进行了微区主量元素和硫同位素测试,以期明确其成因及硫的来源。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闪锌矿中的w(Zn)为52.23%~57.22%,w(S)为33.06%~36.10%,w(Fe)为9.92%~12.24%,w(Cu)为0.11%~0.30%;黄铜矿中的w(Cu)为33.95%~35.08%,w(S)为33.49%~35.27%,w(Fe)为30.74%~31.41%,w(Zn)为0.04%~1.50%;磁黄铁矿中的w(Fe)为49.30%~51.94%,w(S)为38.36%~39.69%,w(Zn)为9.35%~11.01%,w(Cu)为0.05%~0.15%。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包裹体边部和核部成分均一,且投影点全部落在固溶体出溶区域,说明都龙矿床交生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是固溶体分离成因。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的δ34S为0.9‰~3.2‰,磁黄铁矿的δ34S为0.6‰~2.1‰,毒砂的δ34S为2.9‰~4.2‰,黄铜矿的δ34S为0.6‰~2.8‰,均显示为岩浆来源特征。主量元素温度计估算的闪锌矿-黄铜矿的形成温度介于285~394℃,指示该矿床主要硫化物形成于中高温阶段。  相似文献   
958.
研究了凸度量空间中用多步迭代序列来逼近渐近非扩张映象的不动点,并给出了其收敛于不动点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59.
基于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利用1961年1月—2017年8月全国2452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特征,并探讨2017年夏季我国第2次区域性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呈现强度强、日数长、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单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最大影响范围呈极明显扩大趋势。2017年7月上中旬,强大的大陆高压控制我国北方地区,进而造成了这次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高温事件。7月下旬,我国广大南方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脊的控制下,强大的下沉气流和反气旋环流,使得大气层更加稳定,最终导致高温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0.
基于2018-01以来云南地区GNSS连续观测资料,利用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处理后获取位移场并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进行网格化插值,获得均匀分布的位移场,再进行应变计算获取面应变信息,动态分析2018年云南地区面应变变化特征,探讨其与通海2次5.0级地震及墨江5.9级地震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2018-01~11云南地区面应变经历了拉张为主、区域应变快速积累、区域强挤压和强拉张并存(双柏-新平-墨江条带)、区域应变快速调整、震后应变格局改变(双柏-新平-墨江条带消失)的动态过程。通海2次5.0级地震和墨江5.9级地震分别发生在区域应变调整过程中以易门-塔甸为代表的强张拉和以景东-思茅为代表的强挤压高梯度带上,可能是在应变显著积累和应变调整双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不同的是,墨江5.9级地震改变了以双柏-新平-墨江条带为界的强挤压和强拉张并存的区域特征,对云南整体区域面应变格局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