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6篇 |
免费 | 666篇 |
国内免费 | 11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8篇 |
大气科学 | 339篇 |
地球物理 | 580篇 |
地质学 | 2015篇 |
海洋学 | 722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235篇 |
自然地理 | 4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228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260篇 |
2011年 | 246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237篇 |
2008年 | 266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270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豫西老君山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中黑沟—栾川区域性断裂带的南侧。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将岩体划分为3个主要的成岩期次:第1期为含小斑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3期为大斑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同心环带分布特征。在矿物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体基本相似,均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但在岩石结构上有明显差异。岩石具有高硅(SiO2>70%)、高碱(NaO+K2O=8.28%~9.53%)、低钙(CaO=0.68%~2.42%)的特点。在微量元素上,Ba、Sr、Nb、Zr、Th、Rb含量较高,Co、Ni、Cr、V、Sc含量低。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第2期和第3期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11±1)Ma(MSWD=0.41)和(108±1)Ma(MSWD=0.39),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铀矿床(含矿化集中区)进行了遥感研究,发现其成矿环境与断块隆起(断隆构造)密切相关。鉴此,与重力、航磁、航放、地震探矿等物化探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G 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注入铀矿地质专业知识,使信息转化为新的认识,提出了中国克拉通盆地铀矿"断块成矿的理论"和"断隆成矿的观点",并强调围绕断隆构造及其边缘是这类盆地区域找矿的主要方向。通过上述研究,探索了陈述彭院士倡导的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理念。这一理念指明了遥感技术深度开发与深化应用的方向。实践表明,首先,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信息综合和技术集成,对遥感的发现进行延伸研究,并注入专业知识,使数字和信息转化为创新知识,来指导实践和决策。这是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3.
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观测网建设方法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第一手的观测资料,观测资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标准网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大地电磁测深仪器设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确定了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观测网的建设方法;在此基础上,在山东菏泽地区对11535和11635号标准点进行了野外观测试验,对采集的宽频及长周期数据进行了深入处理,形成的对辅助测站和中心测站布置、数据采集时间、资料处理手段和远参考测站布设等要求,将指导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的建设,并对中国大陆其他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4.
115.
多尺度阵列嵌套组合反演宾川气枪源区横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多尺度阵列嵌套组合的方式,利用频率-贝塞尔变换法(Frequency-Bessel,F-J方法)提取背景噪声面波频散信息,通过多个阵列融合的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宾川气枪发射台周边不同深度的横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浅层一阶面波频散信息的加入,使得基阶反演结果更加收敛,反演深度加深到8 km;深度在8 km以下的结构的研究利用多尺度阵列(密集台阵-宾川气枪台网-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嵌套组合的方式,面波基阶低频信息从0.55 Hz拓宽到0.008 Hz,使横波速度结构的反演深度显著增加,同时对反演过程提供约束,使得70 km深度以上的横波速度更收敛.由此本文所得的横波速度结构为该区地下结构的探测提供基础,多尺度阵列嵌套组合频散谱的研究方式也为以后区域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116.
117.
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产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质粒 (pET-sHSS) ,转化大肠杆菌后通过IPTG诱导获得原核表达产物 ,并利用凝胶层析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 ;进一步利用MTT比色法研究了该重组产物对肝癌细胞株SMMC -7721的增殖影响。结果表明 ,在1mmol/L的IPTG的诱导下 ,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获得表达 ,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17500u,占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的38%左右 ;纯化后的产物在低浓度下 (<50ng/L)具有明显刺激SMMC7721细胞株增殖的活性 ,高浓度下 (>100ng/L)则明显抑制该肿瘤细胞株的生长 ,与天然鲨肝刺激物质的生物活性类似 相似文献
118.
Genetic diversity of two wild Penaeus monodon populations sampl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of Qinglan (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 HN) and Malaysia (KD), and the F1 generation of a Thailand broodstock population (CP) were examined by vertic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21 loci encoded by ten enzymes, 11 were polymorphic. The mean proportions of polymorphic loci of HN, KD and CP were 36. 36%, 45.45% and 50.00% , with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ies of 0.135, 0.181 and 0.191, and the effective numbers of alleles per loci were 1. 300, 1. 330 and 1. 329, respectively. The divergent indexes of HN, KD and CP were0.023, 0.124, and 0.117,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wild populations was 0.005, and the gene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was also very low (0.014).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1 generation population had a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than the two wild populations, and that the HN population had the lowest on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HN and KD populations and all populations existed with a slight heterozygote excess. 相似文献
119.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黄土高边坡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黄土高边坡进行可靠性分析,应用数学原理和优化原理,建立了黄土高边坡的优化模型,对铜黄一级公路黄土高边坡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较接近.应用中易操作。 相似文献
120.
“碧利斯”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韶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17日因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湘东南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回波特征及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碧利斯”回波经历了初始发展、螺旋带状、弥合、减弱消失阶段,其路径经历了自东北向西南进入、绕雷达站旋转、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出三个阶段:“列车效应”是造成该特大暴雨的主要回波特征。多普勒速度图上,“逆风区”存在时间较短,对流层中层不连续中小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谱宽图上,“碧利斯”在低层具有较大的谱宽值;在强回波带上,中层十分均匀,表明“碧利斯”过程低层由于受地形磨擦作用湍流活动很强,中层平稳的大风急流也是过程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