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9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1072篇
测绘学   484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535篇
地质学   1907篇
海洋学   689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47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毒砂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可以用于判断元素的赋存状态,探讨元素在不同阶段的活化迁移行为.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是产自白云鄂博群黑色岩系中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发育重要载金矿物毒砂和斜方砷铁矿.前人利用传统粉末溶样法对矿石进行同位素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但金的迁移富集机制尚未获得解决.为探讨该矿床金迁移富集过程,本文在矿相学的...  相似文献   
822.
镉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镉是重金属有毒元素,其环境污染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研究发现,镉等分散元素并不“分散”,它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富集,甚至形成独立矿床或矿体,因此有必要对镉等分散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重新认识和再研究。本文介绍了有关镉的分布和赋存状态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镉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和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镉的超常富集机制、铅锌矿床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镉的释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3.
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对六价铬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研究了水溶液中六价铬Cr(Ⅵ)在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Mg/Al-LDOs)上的吸附情况.双金属氧化物(LDOs)能通过吸附环境中的阴离子和水分子来恢复重建水滑石结构.实验表明,Mg/Al-LDOs对Cr(Ⅵ)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都远大于未焙烧的Mg/Al型水滑石,后者的吸附机制主要是离子-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Mg/Al-LDOs对Cr(Ⅵ)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3h,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Mg/Al-LDOs对Cr(Ⅵ)的平均吸附量大约为64.2mg/g,略低于根据Langmuir方程算出的理论吸附量(74.83mg/g),远小于水滑石的最大阴离子交换容量(301.6mg/g),这主要是环境中的CO2-3离子的竞争吸附引起的.  相似文献   
824.
安徽省古代矿业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古代矿业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时期旧石器时代有繁昌县人类活动遗迹及和县猿人,新石器 时代肥东出土石斧及蒙城尉迟寺遗址;奴隶社会青铜器时期,合肥市出土商代陶器,铜陵市狮子山铜矿木 鱼山采铜遗址上溯到西周,凤凰山铜矿金井洞采铜场遗址始于春秋;封建社会进入铁器时代,战国银、金、 大理石开发利用,西汉丹阳铜闻名全国,并有金、石膏矿的开采,两汉时皆采冶铜陵铜矿及大别山砂铁矿, 东汉至南北朝矿业缓慢发展,隋、唐矿业繁荣,宋、元继续发展,明、清已出现资本主义矿业的萌芽。  相似文献   
825.
为了解松散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规律以及水合物对沉积物声学特性的影响,在粒径为0.18~0.28mm天然沙中进行了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并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和时域反射技术实时测量了反应体系的声学参数与含水量。结果表明:根据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速率,可将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分为初始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分解过程可分为初始分解期和样品表层水合物快速分解期以及样品内、外层水合物均快速分解期3个阶段;由温度和压力数据的分析,得出水合物先在沉积物表层生长,然后在沉积物内、外层迅速生成;由水合物分解过程3个阶段的平均分解率,得出水合物的分解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对声学参数的研究表明:水合物在松散沉积物中先胶结骨架颗粒而生成,使纵波速度和声波衰减在饱和度0~1%之间陡然增大;随后水合物开始在沉积物孔隙中形成悬浮粒子,造成超声波信号在饱和度1%~90%间淬熄,声波速度无法获取。研究结果在揭示沉积物中水合物与颗粒间接触机制的同时,为海上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信号的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6.
常州市区地下水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常州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水质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常州市地下水水质演变规律。通过分析1982年至2009年水质状况,对地下水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综合评价地下水水质。并结合地下水污染因子变化规律、水化学类型变化趋势,提出地下水保护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27.
基于前人有关膨润土在碱性环境下的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碱金属离子及碱溶液对膨润土矿物成分、微观结构、膨胀性和渗透性等方面的影响,讨论了温度、pH值与溶液浓度等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碱金属离子及碱性溶液不仅可交换膨润土中蒙脱石层间阳离子,而且可溶解膨润土中的蒙脱石,生成非膨胀性矿物,并随着温度和pH值升高,蒙脱石被溶解程度增加,从而导致了膨润土膨胀力减小,且随着温度、溶液浓度及pH值的增加,膨胀力削弱程度加强;同时,膨润土与碱金属离子及碱溶液接触时孔隙增多,进而渗透性增强,随着温度和溶液浓度增加,渗透性也明显增强。数值模拟可实现膨润土与碱性溶液长期接触时发生的矿物成分及渗透性变化的预测。高温、不同pH值的低碱性溶液及其耦合作用对膨润土的矿物化学成分、微观结构、膨胀力和渗透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应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28.
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研究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剖析了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与藏东玉龙含矿斑岩体同属一个成矿带,是喜玛拉雅运动第一幕(40~35Ma)的产物。斑岩体主体部分是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少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围岩为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2gd)的玄武岩。含矿斑岩为同源岩浆经长期演化、多期侵位而形成的复式岩体,它们多沿区域性断裂呈串珠状断续分布。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及各种裂隙是主要矿体的产出部位。岩体侵入后,由于热重力扩散作用和Cu、Mo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成矿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并且显示出下部富钼、上部富铜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指导下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9.
水平水井是开采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的有效方法,水平水井施工包括钻进、护壁、扩孔、井管安装、填砾、洗井等步骤.对导向钻进铺管技术在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开采中的工艺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研究,研制出了适合水平水井施工的过滤器,提出了相适应的钻进方法和成井工艺,为浅层低渗透性含水层地下水开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30.
东昆仑断裂粘滑错动对青藏铁路变形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现今仍在强烈活动的地震断裂之一,该断裂的未来地震活动及其突发性粘滑错动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基于东昆仑断裂的运动学特征,通过分别加入8 m和3 m的水平左旋位移,模拟了东昆仑断裂未来地震活动时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和远离铁路2种情形下的铁路变形效应。模拟结果表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断裂南侧基岩和第四系均发生8 m的左旋走滑位移,而铁路附近的第四系水平位移明显减小,铁轨和道床没有明显的断错,表现为4~5 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铁路东、西两侧形成NE向的张裂陷和NW向的地震鼓包,而道床和铁轨的垂直位移幅度较小。震中远离铁路时的变形效应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的变形相似,但位移幅度减小,铁轨和道床形成1~2 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因此,东昆仑断裂未来再次发生7~8级强烈地震时,无论地震震中远离铁路还是在铁路附近,其断裂的突发性粘滑错动都将导致青藏铁路的大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