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2篇 |
免费 | 669篇 |
国内免费 | 11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9篇 |
大气科学 | 344篇 |
地球物理 | 589篇 |
地质学 | 2030篇 |
海洋学 | 722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241篇 |
自然地理 | 4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230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84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206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268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265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68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270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系尾端构造的玉树活动断裂带是该区活动性最显著的岩石圈断裂。该断裂是由当江断裂、结古—结隆断裂和巴塘断裂3条斜接的主干断层和夹杂其间的多条次级断裂所共同构成的Z型左旋剪切张扭性变形带。它在上新世以来和晚第四纪期间的左旋走滑速率为4.0~5.4mm/a,调节了该区大部分的块体挤出与旋转变形,并构成该区大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历史强震梳理和古地震研究揭示,玉树主干走滑断裂带自约14530a BP以来至少发生了包括2010年地震在内的共11次大地震,原地重复间隔平均在千年以上,最长达近3000a。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之后,玉树—甘孜断裂带的主干断层表现为平均间隔为50~100a的低频、串联式分段破裂过程,并且大震活动存在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通过对玉树断裂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进行综合地质判定认为,该区至少仍存在6段未来百年内大地震危险程度不同的地震空区,潜在的大地震震级为Mw6.6~7.3,其中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段落主要是当江断裂带的当江—拉则段和结古—结隆断裂带上的结隆—叶卡诺段与桑卡—相古段。 相似文献
72.
CUI Yurong TU Jiarun GENG Jianzhen YE Lijuan ZHOU Hongying LI Huimin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8,92(4):1680-1681
正Objecti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 technologies,in-situ dating on U-bearing oxide minerals(e.g.,cassiterite,rutile and baddeleyite)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eological chronological researches and has attracted remarkable attention to explor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and obtain age information of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Matrix effect 相似文献
73.
在由α-Al2O3和TiO2合成β-Al2TiO5时,文献报道有待定归属相(称作x相)先于β-Al2TiO5出现在煅烧后的混合物内,该x相表现出中间产物相特征,据说它在混合物内的含量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增大,1 400 ℃时出现β-Al2TiO5,且x相与未转化反应物均转变成β-Al2TiO5.研究煅烧共凝胶法前驱体制备β-Al2TiO5的固相反应以及β-Al2TiO 5的热分解过程,以了解该待定归属相的生成、演变规律.同文献报道的x相相比该相的初始生成温度、转化为β-Al2TiO 5的温度均有明显降低,1 150℃煅烧共凝胶法前驱体所获产物的XRD图谱(18°≤2θ≤58°)内出现3个归属该x相的衍射峰,它们的峰中心分别位于2θ=41.2°,44.0°,24.9°(按相对峰强大小排列).MgO掺杂使该x相与少量β-Al2TiO5相共同出现于1 150 ℃及1 200 ℃煅烧物内.1 250 ℃煅烧使该相失稳,转变为β-Al2TiO5,同时使未转化的金红石、α-Al2O3完成固相反应.对比表明x相的转变温度具有阈值特征,前驱体的微细化使之大大降低.本研究首次发现,伴随β-Al2TiO5在1 100℃下的热分解,该待定归属相重新出现,说明该相随热过程条件改变具有生成-消亡-重新生成的可逆性.它的消亡及重新生成体现出同β-Al2TiO5此消彼长的相关性.它应该是除β-Al2TiO5、Al2Ti7O15以外的第三种铝、钛复合氧化物. 相似文献
74.
选用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记录的台湾地区M≥4.0地震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震级校正值。并分析了震级差异形成原因,为福建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地震震级偏差改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基于GRACE卫星测量得到的中国及其周边地区陆地水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CE卫星成功开辟了空间大地测量对地观测的新途径。利用GRACE卫星得到的时变地球重力资料,分析估计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陆地水量的变化趋势,较为清晰地揭示了该地区季节性变化特征。进一步采用13点滑动平均的方法扣除了季节性变化,提取了4个特征区域(喜马拉雅南部,新疆与西藏及其周边的亚洲高山区域,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和中国南部地区)的陆地水量变化特征信息,这4个区域陆地水量的变化趋势分别为-12.7±0.7、-60.4±2.7、-12.5±0.5和6.6±0.9 km3/a。其中:喜马拉雅南部和亚洲高山区域陆地水量呈现明显的衰减趋势,与Matsuo和Heki模拟冰川质量损失源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但近10年来亚洲高山区域西北部冰川加速融化趋势并不明显。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和南部地区水量变化比较复杂,具不稳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6.
富烃凹陷是当今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中国近海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集中在14个富烃凹陷中。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结合最新油气勘探成果,从温压系统、储盖组合、热流体活动及油气输导与聚集等方面分析、总结了中国近海典型已证实富烃凹陷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中国近海富烃凹陷深层超压普遍发育,地温梯度高,复合型温压系统构成,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主力储层物性好,发育1~2套优质的区域性盖层,至少存在2套有利的储盖组合;发育多种类型的烃类包裹体,油气主成藏期集中,并存在快速幕式充注现象;发育高效优势输导体系、多种圈闭与油气藏类型,存在多种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呈带状差异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77.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response of glacier to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past 49 years in Urumqi River source regio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of China.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winter mass balance (bn-w)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during 1988–2006 (The observation of winter mass balance observation
began in 1988) on the Glacier No.1 at the headwaters of the Urumqi River, Tianshan Mountains, China. The winter accumulation
shows a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tre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mulative values on Glacier No.1 is 2,202 mm water equivalent
during 1988–2006 and the mean values is 116 mm a−1. Furthermore, the trend analysis of the winter mass balance indicates a rapid decrease since 1990, and the mean mass balance
is only 79 mm a−1 during 1997–2006. Winter mass balance correlates well negatively with the total evaporation from September to April (r = −0.68, α = 0.01), and positively with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from September to April (r = 0.74, α = 0.01). However, winter mass balance shows a weak correlation with mean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during September
to April (r = −0.35), and runoff on September (r = −0.13).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