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5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1419篇
测绘学   574篇
大气科学   597篇
地球物理   879篇
地质学   2553篇
海洋学   611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51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广东省高州水库春季蓝藻水华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高州水库为广东省茂名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09年和2010年春季相继出现蓝藻水华,给居民饮水带来安全隐患.对高州水库2009年和2010年春季水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浮游藻类细胞密度最高分别达4.08×107 cel1s/L和1.47 x 108cells/L,其中蓝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8.2%和98.7%,优...  相似文献   
992.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黄河源区鄂陵湖野外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多雪年与少雪年土壤冻结与消融时间、土壤温湿度、地表能量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雪年地表反照率偏高,净辐射偏低,地表感热输送偏低,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积雪可减少土壤吸收辐射能量,减少地表感热通量,在土壤完全冻结期与消融期增大地表潜热通量,在完全冻结期,减少土壤向大气的热输送,在消融期,减少大气向土壤的热输送。积雪在冻结期有降温作用,使得多雪年土壤较早发生冻结,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完全冻结期有保温作用,使得土壤温度偏高;在消融期有保温(“凉”)作用,使得消融较晚,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整个积雪年内,多雪年浅层土壤湿度高于少雪年,积雪对浅层土壤有保湿作用。积雪使土壤开始冻结时间有所提前,开始消融的时间有所滞后,可延长该年土壤完全冻结持续天数。  相似文献   
993.
为准确描述地表沉陷盆地分布形态,基于幂指数函数模型,结合缓倾斜煤层走向长壁式工作面地表沉陷盆地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用于缓倾斜煤层走向长壁式工作面的沉陷盆地模型,分析模型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预计精度。研究表明:模型参数n反映下沉盆地底部范围大小,主要与采动程度有关,取值范围为1~3,其取值精度取决于观测点个数;参数k反映下沉盆地边缘的收敛速度和下沉影响范围,主要与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及松散层厚度有关,其值可通过地表最大下沉值或煤厚进行确定;在对常村煤矿地表沉陷进行预计时,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平方和为3.08×106,中误差为267.59 mm,为最大下沉值的6.47%。研究缓倾斜煤层走向长壁式工作面地表沉陷盆地模型旨在对常村煤矿地表沉陷的预测和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湖相泥页岩基质储层是中国页岩油赋存的主要载体, 相对于夹层型和裂缝型储层更难被压裂改造和实现工业开发, 因而压裂层位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松页油3井为例, 建立了一套湖相泥页岩基质储层直井压裂选层方法. 通过录井、测井解释优选出青山口组一段中的Ⅰ类页岩油层, 对Ⅰ类页岩油层的电性、物性、含油气性、烃源岩性、脆性、可压性6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基于上述6项指标,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Ⅰ类页岩油层进行综合排序, 确定了27、25和23号层为最有利页岩油层. 松页油3井针对上述页岩油层进行了压裂试油, 实现了三肇凹陷页岩油工业油流突破, 证实选层方法可行有效, 可推广应用于湖相基质型页岩油的甜点层优选和水平井部署.  相似文献   
995.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最多的区域,相较于夏季热带气旋,对于秋季热带气旋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2000年后登陆我国的秋季热带气旋中超强台风的比例逐渐增多,并对我国造成严重的灾害,秋季热带气旋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西北太平洋秋季热带气旋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主要包括秋季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影响因子以及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征与影响等3方面,并对研究秋季热带气旋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气候变化背景下天山区域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背景下地表反照率的变化能够深刻影响整个陆-气系统的能量收支平衡,引起区域以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基于2001-2013年16 d合成的MODIS/MCD43A3等数据,结合均值分析、斜率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天山区域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空间分布上,近13 a来天山区域年均地表反照率达到0.217,伊犁河谷地区及天山北麓地表反照率较高,山区地表反照率较低,空间上呈交叉分布的特点;在时间分布上,研究区年均地表反照率缓慢增加,季节性差异明显,地表反照率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冬、春两季地表反照率波动强于其他季节;近13 a来地表反照率与气候因子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响应关系。年均地表反照率随着4、12月份气温的增加不断减小,随着7、8月份降水的减少而明显增加,与同期气温、滞后1月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7.
随着InSAR技术的发展和SAR数据源的丰富,SAR数据相干、配准、轨道误差和地形误差校正等问题已经得到较好地解决,对于大面积观测滑坡这类小范围变形(相对构造运动和地面沉降)非常有效。目前大气相位带来的误差仍然是影响InSAR应用的重要因素。利用空间相关性去除区域低频大气相位延迟是一种无须外部气象数据、简洁高效的方法,但在已有的处理InSAR的商业软件如GAMMA中,大气模型使用的是高程与相位的一次曲线线性模型,无法适应我国西南山区复杂的大气相位湿延迟,往往会引入额外的误差。为此,本文研究了大气相位随高程变化的分布特征和最优拟合函数,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上予以实现,可以将模拟的大气相位从解缠相位中很好地去除,使被大气压制的滑坡形变信息更好地呈现出来。以金沙江河谷巧家段岸坡为研究区,进行了蠕滑变形斜坡的识别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使用高程相位拟合多项式比单一线性拟合更易识别出滑坡范围,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遗漏,这对在我国西南地区水库岸D-InSAR观测滑坡变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大洋洲地区编图方面的新进展。项目组编制出版了《大洋洲地区地质图》(1:250万)及《大洋洲地区金属矿产图》(1:250万)。在图件说明书中将大洋洲地区原来的3个一级构造单元重新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单元,强化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造山系中生代构造单元的重要性,与西南太平洋岛弧区新生代构造单元分开。将4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细化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2个三级构造单元,编制对应的地层柱状图、侵入岩序列图。根据大洋洲各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划分了相应的成矿区带,将大洋洲地区分为4个一级成矿系列,即中西澳陆块区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系列、东澳古生代造山系成矿系列、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中生代岛弧成矿系列、西南太平洋新生代多岛弧盆系成矿系列,对各个成矿系列的地质矿产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99.

利用1981—2017年近37 a华中区域241个气象观测站年最大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年极端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阈值分别为30~ < 40 mm·h-1、40~ < 50 mm·h-1和≥50 mm·h-1的年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河南和湖北中东部均较高,湖南则随其阈值增大而降低;年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午后至傍晚发生最多,前半夜至凌晨次之,后半夜至早晨、上午至午后明显减少;年极端小时降水平均强度大值区多集中在河南和湖北的中东部地区,湖北最强年极端小时降水大值区主要位于沿江汉平原边缘地带;年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和后半夜至早晨,其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不同阈值的年极端小时降水频次均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呈波动减小趋势,1990年代呈波动增加趋势,21世纪初期呈现低频波动变化,之后波动加大;不同阈值的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17时前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湿困型鼻鼽豚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只SPF级豚鼠,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采用零度水交替动物油灌胃联合水中站立制备脾虚湿困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只)、西药治疗组(氯雷他定,1 mL/0.1 kg)、中药治疗组(参苓白术散加减,1 mL/0.1 kg),每组各10只。另选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只)。分组干预后通过行为学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评价各组豚鼠的症状、鼻黏膜组织形态学、鼻黏膜相关因子[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及白细胞介素-4(IL-4)]及血清相关因子[IL-4、白细胞介素-5(IL-5) 及白细胞介素-17(IL-17) ]水平。结果: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显示出显著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和组织学损伤,鼻黏膜Eotaxin、MBP及IL-4水平升高(P<0.05),血清IL-4、IL-5 及IL-17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在行为学评分和组织形态学上均明显改善,鼻黏膜Eotaxin、MBP、IL-4水平及血清IL-4、IL-5、IL-17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湿困型豚鼠鼻黏膜结构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减对变应性鼻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