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8篇
  免费   1983篇
  国内免费   2583篇
测绘学   1335篇
大气科学   1387篇
地球物理   1699篇
地质学   4898篇
海洋学   1457篇
天文学   234篇
综合类   740篇
自然地理   1164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619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577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559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9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科学大洋钻探与深部生物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深海钻探计划(DSDP)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活动性的证据到90年代大洋钻探计划(ODP)获得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深部生物的存在证据,并成为即将启动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一个优先研究领域,深部生物圈成为科学大洋钻探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同时它也将有效地促进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43.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44.
重力活塞取样器是海洋地质调查不可缺少的调查设备,而管口封又是重力活塞取样器的重要部件。管口封的好坏不但影响到取样器的贯入深度和取芯丰,还影响到所取岩芯的质量.介绍了一种最近研制成功的新型全封闭刀口联合式管口封。海上实验在特定海区成功的获取了17.11m的长岩芯,取样率达91.3%,创造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用重力活塞取样器获取岩心的最长记录。该设计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45.
三疣梭子蟹消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开发研制配合饲料,以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pH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肠腺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及消化酶(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在胃、中肠腺、肠道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55℃,65℃;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最适pH分别为7~8,7.5,4.8;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在短时间内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及很广的酸碱稳定性范围。蛋白酶、胰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活性均以中肠腺最高,胃和肠道中没有测出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在胃、中肠腺、肠道中差别不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在胃和肠道高于中肠腺。  相似文献   
46.
47.
硒与心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其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原子能协会已把硒列为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5种元素之一而加以研究。近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脂质过氧化机理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体内血脂代谢异常及氧化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硒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一定程度上 ,有调节血脂代谢及抗氧化的作用。饮食摄入一定量的硒和体内维持一定水平的硒 ,对防止高脂血症具有积极意义。扇贝提取物是以扇贝为原料提取制备的富含微量元素硒及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富硒提取物。本研究利…  相似文献   
48.
Anomalous change of the Antarctic sea ice and global sea level chang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omalouschangeoftheAntarcticseaiceandglobalsealevelchange¥XieSimei;ZouBing;WangYiandBaoChenglan(1.NationalMarineEnvironmentF...  相似文献   
49.
南沙群岛南永2井的红色沉积层和黑色沉积层标志着两次异常事件,简称为“红色事件”和“黑色事件”。这两个特殊沉积层的主要特征是磁化率为正值、锰铝(黑色沉积)和铁铝(红色沉积)含量高。关于它们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火山喷发或地震活动,另一种是气候突变。将红色沉积层和黑色沉积层与南海其它珊瑚礁钻井资料、南海及其周缘火山活动和深海沉积中的微玻陨石进行详细对比,并综合分析几种成因的可能性大小。“红色事件”和“黑色事件”在南海其它珊瑚礁钻井中的反映不明显或无反映,表明两事件的影响范围很有限。尽管南海周缘的一些火山活动期次、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些代用指标和深海沉积中的微玻陨石层在时间上与“红”、“黑”两事件有较好的对比,成岩作用也能使某些沉积层位形成铁富集或锰富集,但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可以排除周缘火山喷发、气候突变、撞击事件及成岩作用等4种成因。火山或地震活动引起的铁或锰热泉上涌可以对“红”、“黑”两事件作出较好的解释,是可能性较大的成因。  相似文献   
50.
Five oceanographic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nd Yellow Sea from 1999 to 2003. In all, seven different sections were surveyed, but one section (the PN section) was observed on every cruise. Two time-series stations were also surveyed, one located at the Changjiang River mouth, the other over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 the PN section.We identified bi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waters close to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n the Kuroshio waters (KW), respectively. Resuspension is a strong feature near bottom over the ECS continental shelf, with suspended matter values 1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for the surface. A model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dynamics based on a rectangle equation reveals that POC concentration close to the Changjiang Estuary varies with a semidiurnal period of ∼13 h, coinciding with the tidal period. The upper limit for POC residence times in the seasons we covered over the shelf are estimated to be on the order of weeks and generally increase seaward from near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o the KW. Short POC residence times suggest that POC in the ECS is rapidly exported from euphotic waters.A nepheloid layer, observed as elevated suspended matter in near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column, is important in particle transfer over the shelf, especially in winter when the residual current flows mainly eastward. Cross-shelf transport of POC via the nepheloid layer is estimated to be 0.22 × 1012 g yr−1. Comparison with other work indicates that POC transport is ∼2% of the Changjiang POC inp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