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5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1399篇
测绘学   641篇
大气科学   685篇
地球物理   1126篇
地质学   3220篇
海洋学   809篇
天文学   359篇
综合类   343篇
自然地理   7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5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10篇
  1969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copper, iron, lead, manganese, nickel and zinc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species of mussel from the Kuril Island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the short-lived mussel Mytilus trossulus and the much larger and longer-lived Crenomytilus grayanus.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st elements were low, and these reported levels are believed to reflect background values for pristine locations. However, both iron and zinc concentrations were elevated in some samples taken from areas of hydrothermal vent activity, and these are believed to reflect the enrichment of the two metals in solution at such sites. Furthermo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were unusually elevated in both species of mussel, especially in the longer-lived C. grayanus. The high accumulation of cadmium in mussels from the Kuril Islands is believed to reflect regional upwelling, but it is also postulated that filtration rates of the mussels are high due to low levels of suspended matter, and this leads to a high assimilation efficiency for cadmium. The distribution of cadmium amongst the tissues of C. grayanus is also reported,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ecotoxicological studies in the area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2.
33.
60Co-γ辐照对坛紫菜原生质体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Co-γ射线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原生质体进行辐照诱变,发现原生质体对^60Co-γ射线有极强的耐受性。前期的培养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是一种理想的诱变材料。诱变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对坛紫菜可诱变剂量范围很大,从200-1300 Gy均有突变株生成。诱变后细胞的存活率不宜作为坛紫菜诱变最佳剂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Zheleznyakov  V. V.  Zlotnik  E. Ya. 《Solar physics》1989,121(1-2):449-456
It was shown by Zheleznyakov and Zlotnik (1980a, b) that in complex configurations of solar magnetic fields (in hot loops above the active centres, in neutral current sheets in the preflare phase, in hot X-ray kernels in the initial flare phase) a system of cyclotron lines in the spectrum of microwave radiation is likely to be formed. Such a line was obtained by Willson (1985) in the VLA observations at harmonics of the electron gyrofrequency. This communication interprets these observations on the basis of an active region model in which thermal cyclotron radiation is produced by hot plasma filling the magnetic tube in the corona above a group of spots. In this model the frequency of the recorded 1658 MHz line corresponds to the third harmonic of electron gyrofrequency, which yields the magnetic field (196 ± 4) G along the magnetic tube axis. The linewidth f/f 0.1 is determined by the 10% inhomogene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over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tube; the line profile indicates the kinetic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 over the tube cross-section with the maximum value 4 × 106 K. Analysis shows that study of cyclotron lines can serve as an efficient tool for diagnostics of magnetic fields and plasma in the solar active regions and flares.  相似文献   
35.
在对变形体进行监测的时候会得到一系列不同时间的观测结果,比如对滑坡的位移监测,得到一系列的坐标,通过与首期观测数据的比较可获得变形量,然而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含有误差,如何将变形信息和观测噪声分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变形是一个连续过程的假设下,以给定的验前方差为约束条件,通过三次连续逼近样条函数建立变形曲线,达到变形信号与噪声分离的目的,文中通过对某滑坡多年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线性影纹信息是遥感图像中的一类重要信息,线性影纹信息自动提取是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的重要研究领域。笔者采用基于特征对象的专家系统技术来完成线性影纹信息的简单类别提取,设计并实现了线性影纹理解专家系统;阐明了系统结构,解译规则获取、表达,基于消息的不确定性推理机及解释机的设计;最后利用系统做了线性影纹类别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特征对象的专家系统用于线性影纹类别自动提取是切实可行的,并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37.
华北安鹤煤田煤储层特征与煤层气有利区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安鹤煤田采集煤样的煤质、显微组分、煤相、显微裂隙分析,等温吸附、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特征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 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了煤层气有利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 115.73×108m3,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为1.18×108m3/km2,具有很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在煤田中部的四矿到八矿之间的地区以及北部的水冶镇附近地区,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层埋深适中、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渗透性高,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38.
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等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物质。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碳的含量等于石油、煤等化石能源中碳含量的2倍。在人类面临化石能源即将枯竭的时候,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都把目光投向这一未来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沉积条件、沉积环境等显示,南海具有生成和蕴藏巨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条件;南海海域的地震反射剖面多处显示存在BSR反射波;2007年已钻探见到水合物样品。东海冲绳海槽在第四纪的沉积速率高(10~40cm/ka),槽坡存在泥底辟构造和断裂活动,从上新世以来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这些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中国海域的天然水合物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不远的将来它可能成为新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39.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遥感技术作为矿产勘查的一种手段应用于找矿,并取得了一定成就.遥感技术的直接应用是蚀变遥感信息的提取,遥感技术的间接应用包括地质构造信息、植被的光谱特征及矿床改造信息等方面.遥感找矿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领域主要有:高光谱数据、数据融合技术、3S的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神木北部矿区5-2煤层厚度及其底板高程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神木北部矿区5-2煤层赋存特征及成因,选取了该矿区172个典型钻孔数据,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5-2煤层的厚度及其底板高程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煤层厚度总体为南北厚中部薄,东厚西薄;底板高程为南北高中部低,东高西低;煤层厚度和其底板高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该区构造稳定的背景下,后期改造对煤层厚度及其底板的影响很小,煤层赋存特征主要受沉积与剥蚀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