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9篇
  免费   2013篇
  国内免费   2515篇
测绘学   1139篇
大气科学   1696篇
地球物理   2610篇
地质学   6513篇
海洋学   1567篇
天文学   972篇
综合类   730篇
自然地理   138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556篇
  2018年   638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642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737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800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519篇
  2002年   594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30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19篇
  1974年   18篇
  197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肖丽芳  林晓丹  任东 《地质学报》2022,96(5):1654-1679
昆虫植食是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地史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昆虫植食行为的起源与演化是探究古环境重建及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切入点,其结果将更好地揭示现生昆虫取食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本文梳理了昆虫植食的研究历史;阐述了植物化石上的生物损伤与非生物损伤的主要区别;介绍了昆虫植食研究的化石证据以及功能性取食组 损伤类型研究体系(Functional feeding group damage type, FFG DT)。昆虫植食多样性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分为8个阶段:① 志留纪—泥盆纪(444~359 Ma)为昆虫植食的起源时期;② 石炭纪(359~299 Ma)为昆虫植食的扩张时期;③ 二叠纪(299~252 Ma)为昆虫植食的稳定时期;④ 三叠纪(252~201 Ma)晚期,昆虫植食再次多样化;⑤ 侏罗纪(201~145 Ma)昆虫植食程度进一步加强;⑥ 白垩纪(145~66 Ma)裸子植物逐渐为被子植物所替代,昆虫植食大幅度增加;白垩纪末期,昆虫植食水平下降;⑦ 古近纪(66~23 Ma)昆虫植食水平提高;⑧ 新近纪(23~26 Ma)昆虫植食与现代基本相似。影响昆虫植食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环境、昆虫和植被多样性、昆虫口器类型、植物群落组成和微生物等。目前,统一昆虫植食研究体系和方法、填补各历史阶段的缺失信息等问题在昆虫植食研究中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42.
实验较好地模拟了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SiO2“释放-局部迁移”的迁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400℃条件下,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物在韧性剪切作用下分解,解释出大量SiO2,在成矿流体的参与下发生局部迁移,聚集。要使SiO2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富集,还需要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如脆性剪切变形)。  相似文献   
943.
碧口群铜矿床的成矿时限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碧口群铜矿床作为早期同生喷流,后期受变质改造的沉积一变质改造型矿床,其保留有同生沉积的纹层构造和后生叠加改造的脉状构造。脉状硫化物Sr同位素及含矿石英脉的Ar同位素定年分别给出329Ma和211.3Ma,说明脉状硫化物的成矿时限在329-211Ma左右。由于该年龄明显小于矿体围岩的Sin-Nd、Rb-Sr年龄,所以该年龄反映了碧口群矿床的后期叠加成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44.
本文介绍了便携式人卫光电望远镜的主要性能特点,探讨了将其应用于狮子座流星暴观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5.
本文给出了1989 年8 月17 日耀斑后环的观测视向速度场,在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梯度和大气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下沿环腿螺旋上升和环内物质密度由环腿向环顶和环足线性递增的假设下,理论上计算了该环系的视向速度场,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基本相符,似乎为耀斑物质由色球蒸发作上升运动的观点提供了间接的例证  相似文献   
946.
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0 米口径的太阳射电望远镜天线的远程控制系统中局域网控制和通过电话线控制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947.
首先利用Asiago 超新星星表对Ia 超新星作了统计分析。其次用具有精确测光的Ia 超新星对其均匀性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旋涡星系中Ia 超新星的产生率比椭圆星系的要高。最亮的Ia 超新星只出现于晚型旋涡星系中;而旋涡星系及早型的椭圆星系都是暗Ia 超新星的寄主星系。离星系中心越近Ia 超新星的光度弥散有增加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对蓝Ia 超新星不明显。利用色指数可将Ia 超新星划分为蓝超新星及红超新星。蓝Ia 超新星构成了相对均匀的Ia 超新星样本,是较好的距离指示器;而红Ia 超新星的存在则表明了Ia 超新星整体多样性的特点。最后,我们还探讨了Ia 超新星中碳点火的非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948.
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效果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庞效民 《地理研究》1999,18(3):231-240
通过对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论证分析我国推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从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关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目标出发,深入分析区域合作组织的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实际进展,对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与当前区域合作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提出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只能对中央政府推动地区合作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局部性贡献;总体而言,我国政府通过提倡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来解决区域问题的国家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一定阶段内缺少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949.
藏北高原D110点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98年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9)月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且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但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冬半年土壤温度尽管也存在日变化,但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950.
ABSTRACT

We designed a unique hyperspectral experiment from the Earth Observing One (EO-1) orbit change to evaluate solar illumination effects over tropical forests in Brazil. Ten nadir-viewing Hyperion images collected over a fixed site and period of the year (July to August)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We evaluated variations in reflectance and in 16 narrowband vegetation indices (VIs) with increasing solar zenith angle (SZA) from the pre-drift (2004–2008) to the EO-1 drift period (2011–2016). To detect changes in reflectance and shadows, we applied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SMA)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calculated the similarity spectral angle (θ) between the vegetation spectra measured with variable SZA. The magnitude of the illumination effects was also evaluated from change-point analysis and nonparametric Mann-Whitney U tests applied over the time series. Finally, we complemented our experiment using the PROSAIL model to simulate the VIs variation with increasing SZA resultant from satellite drift.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yperion reflectance and VIs, especially when the EO-1 crossed the study area at earlier times and larger SZA in 2015 (9:05 a.m.; SZA = 59°) and 2016 (8:30 a.m.; SZA = 67°). Compared to the pre-drift period (10:30 a.m.; SZA = 45°), the SZA differences of 14° (2015) and 22° (2016) increased the shade fractions and decreased the vegetation brightness. PCA separated the pre-drift and drift reflectance datasets, showing shifts in scores due to changes in brightness. θ increased with SZA, indicating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vegetation spectra with drift. For most VIs, the change-point analysis indicated 2015 (SZA = 59°) as the predominant year of detected changes. Compared to the EO-1 original orbit, the Plant Senescence Reflectance Index (PSRI), Anthocyanin Reflectance Index (ARI) and Structure Insensitive Pigment Index (SIPI) presented the largest positive changes during drift, while the 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 (PRI), Visible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 (VARI) and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had the largest negative changes. The effect size of the illumination geometry on these VIs was large, as indicated by increasing values of the Cohen’s r metric toward 2016. The anisotropy of the Hyperion VIs wa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from PROSAIL in the simulated pre-drift and drift periods. Focusing on structural indices, it affec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s and simulated leaf area index (LAI) at large SZ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