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5篇
  免费   2021篇
  国内免费   2689篇
测绘学   1187篇
大气科学   1750篇
地球物理   2773篇
地质学   6864篇
海洋学   1653篇
天文学   975篇
综合类   733篇
自然地理   1380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579篇
  2021年   659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581篇
  2018年   663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691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830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812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608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7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20篇
  197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山西阳泉泊里矿区,太原组K2灰岩是15号煤层上部主要的含水层,查明其富水分布特征对上下组煤层安全开采至关重要。为了准确得到K2灰岩的富水分布区域,首先,利用常规的波阻抗反演获取精确的K2灰岩空间展布特征。然后,结合皮尔逊相关系数法与交叉验证−逐步回归法优选出9种地震属性,构成网络的训练数据。此外,引入适合于时序数据处理且能够捕捉测井曲线前后相关性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构建智能化、多变量LSTM视电阻率预测模型,以精确地预测研究区视电阻率进而得到地层富水性分布特征。同时,分别利用常规多属性回归算法与多变量LSTM模型在井点位置建立电阻率测井曲线与地震属性井旁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将井点处训练好的网络模型推广至无井区得到全区视电阻率体,根据视电阻率值的高低、矿区地质构造与陷落柱发育情况圈定灰岩富水区。实际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与常规多属性回归算法相比,多变量LSTM模型预测误差小,与测井相关系数高,说明多变量LSTM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出工区视电阻率,在含煤地层的富水性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t\t\t\t

  相似文献   
72.

针对煤矿井下钻场人员需求大、安全隐患多、一人操作难以同时控制钻机动作并从全局视角知悉钻机运行状态等问题,引入了数字孪生技术,设计开发了钻机远程服务平台。该平台系统以ZDY25000LDK钻机为载体,融合了钻机远程控制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和参数监测系统3方面技术,通过检测与执行层、数据传输层和远程集控层实现钻机远程控制、钻机运行全生命周期映射与参数监测。钻机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实时远距离控制钻机,数字孪生模型能够映射钻机各运动部件的运动状态,并能通过仿真实验为钻探施工提供先验参考,参数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钻机状态参数和钻进参数的实时监测。基于该钻机远程服务平台,进行了平台的功能性和实时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钻机远程服务平台能够实现钻机远程控制,并从全局视角上映射和监测钻机运行状态和参数,通过数字孪生体仿真,得出钻机上扣过程中动力头回转速度和给进速度的最优比值为4.28,与实际上扣情况相符。平台操作方便、实时性高、可靠性好、人机交互友好,为煤矿井下钻探工作的减人增效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3.
Past landslid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Battice area in E-Belgium. In contrast to the other inactive landslides, the Manaihan landslide responded immediately to heavy rainfall event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is study aims to map its spatial extent and the dominant surface features; to measure surface displacement using GPS; to investigate subsurface structure with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and corings; and to determine the depth of the shear surface by inclinometers. Results show a partial landslide reactivation. Surface velocities range between 20 and 40 cm/year and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winter rainfall. CPT results give clear boundaries between the landslide mass and the undisturbed bedrock in the head scarp. Distinct shear surfaces have been determined with displacement rates up to 15.8 mm in 21 days.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apply geophysical methods for two-dimensional information on the ground, investigate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the landslide mass, model slope instability, and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a sewage pipe crossing the central landslide mass as a potential cause for landslide activity.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格林函数反褶积方法,由台湾峡谷附近的记录资料预测峡谷区的强地面运动的时程曲线.峡谷区的理论格林函数应用2.5维SH混合方法求解.通过格林函数反褶积方法得到的峡谷区费丛1及费丛2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实际资料对比,取得了满意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峡谷底部的峰值加速度相对峡谷边缘为最小;在靠近震中的一侧,峡谷的加速度的最大振幅相对比另一侧大.还给出了其余3个台的预测结果,研究了它们的加速度傅里叶谱和反应谱.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记录的2°—40°范围内的长周期P波垂直分量波形资料,通过理论地震图拟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主震及两个余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主震由三个震源机制不尽相同的子事件组成.第一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30°W,倾角88°,错动角185°,地震矩为0.55×1020Nm.第二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33°W,倾角90°,错动角209°,地震矩0.24×1020Nm,延迟时间为25s.第三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65°W,倾角82°,错动角172°,地震矩为0.14×1020Nm,延迟时间为70s.这种在空间上相距甚小而在时间上有分离、子事件的震源机制相差较为显著的复杂震源过程,与现场综合考察所见的地表裂缝分布一致,可以解释为单一裂缝的X型共轭剪切破裂,两个余震震源机制均为:走向N10°W,倾角86°,错动角185°,地震矩分别为0.54×1018Nm和4.29×1018Nm.  相似文献   
76.
77.
78.
Xiao  Yang  Zhao  Chang  Sun  Yue  Wang  Shun  Wu  Huanran  Chen  Hui  Liu  Hanlong 《Acta Geotechnica》2021,16(5):1391-1400
Acta Geotechnica -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on tests on quartz sands treated by 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radation and calcium...  相似文献   
79.
80.
依据数据库建库标准、建库流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等方法和流程,构建了大洋洲地区铁、锰、铜、铝、金、镍、铀、稀土元素矿产地数据库。通过对矿产地数据特征与地学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矿产资源预测的基础数据。形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资料管理、查询、利用更方便,表达更直观,分析和总结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