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8篇 |
免费 | 993篇 |
国内免费 | 14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5篇 |
大气科学 | 609篇 |
地球物理 | 883篇 |
地质学 | 2555篇 |
海洋学 | 622篇 |
天文学 | 49篇 |
综合类 | 283篇 |
自然地理 | 5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37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219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276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69篇 |
2012年 | 343篇 |
2011年 | 332篇 |
2010年 | 327篇 |
2009年 | 325篇 |
2008年 | 284篇 |
2007年 | 321篇 |
2006年 | 294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9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421次ML≥0.5可定位地震事件(含爆破)时空分布情况, 从实际调查和波形特征分析排除爆破记录后, 研究震级较大的几次矿震震源机制解, 按小时段统计爆破频次与能量释放关系。 结果表明, 矿震断裂走向与区域构造较为一致。 矿山地下开采量增加以及之前出现的近半年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气象因素, 在震级较大的人工爆破触发下, 影响了局部构造应力场的稳定性,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矿震。 相似文献
72.
73.
根据油田地面集输数据的分布特点,采用SuperMap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和二三维一体化技术,并紧密结合数字油田和物联网理念,探索与研究基于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的Browse/Servre模式油田地面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旨在为油田集输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提高油田事故预警、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4.
对河北省围场地区广发永剖面藓类植物薄网藓Leptodictyum riparium、似叶镰刀藓Drepanocladus trichophyllus和多姿柳叶藓Amblystegium varium的古地理及其对应的现代植物地理分布研究显示,这些植物最早出现于早中新世的围场地区,可能起源于该时期的古北大陆,东亚为起源中心。之后向东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北美,向西沿欧亚大陆扩散至欧洲西部,至全新世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全新世后,薄网藓与多姿柳叶藓进一步向南扩散,分别由北美及亚洲东部扩散到南美洲及澳大利亚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毛叶镰刀藓则在更新世就已形成与现代相近的分布格局。该研究确立了3种藓类植物的地理起源、地史分布及迁移路线。 相似文献
75.
由中国大陆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与其周缘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可以确定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主体和地震活动高潮时间[1].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用长时间、大面积的地震活动信息,对重点监测区未来地震作出时、空、强综合评判.全文分为三部分:1.地震强度的预报.对于确定的能有效地估计未来地震强度的5项地震活动性指标,选择加权平均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监测区未来地震的震级给出明确的结果.2.发震地点预报.对于扫描单元定义了反映b值时空变化的二项指标:b值异常次数Ayi;和b值异常均值byi.通过对二项指标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3.发震时间预报.把缺震时间Tl与b值回升时间Tbu,作为描述大震前平静过程的二项定量指标.在对未来地震强度作出模糊综合评判后,可用Tl,Tbu二项指标综合推断监测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总结的九个震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地震预报定量化、实用化,可以用于地震形势的预测和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76.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河西走廊西段荒漠戈壁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探讨了8种典型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对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 8个典型灌木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从高到低为:盐爪爪群落>麻黄群落>合头草群落>红砂群落>梭梭群落>泡泡刺群落>多枝柽柳群落>沙拐枣群落;波动范围分别为0.314~1.355、0.179~0.666、0.334~1.222和0.051~0.218,说明荒漠戈壁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稀少。(2)不同灌木群落内物种数越多,群落间Jaccard相似性系数越大。大部分灌木群落类型间Jaccard相似性在0.20~0.60之间,群落间相似水平较低,群落相对稳定。(3)随着海拔的升高,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 000 m,且与海拔显著相关(P<0....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转移瘤患者应用CT能谱成像诊断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微小转移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的CT诊断,研究组应用CT能谱成像的诊断方法,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对比诊断结果,研究组诊断出的病灶个数以及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t;i&;lt;P&;lt;/i&;lt;&;lt;0.05),同时漏检率以及误检率均低于对照组(&;lt;i&;lt;P&;lt;/i&;lt;&;lt;0.05);研究组应用诊断方法的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都高于对照组(&;lt;i&;lt;P&;lt;/i&;lt;&;lt;0.05);对比治疗效果,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lt;i&;lt;P&;lt;/i&;lt;&;lt;0.05)。结论:应用CT能谱成像诊断肝脏微小转移瘤患者,有助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利于患者改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兰州观象台存放台阵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获取了10组三分量数字强震动加速度记录.本文依据这些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黄土场地在地震发生后的自由场地面运动加速度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在震源、场地和震中距相同情况下,场地上不同测点记录的加速度峰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较明显地反映了场地地形对EW分向地面自由场加速度的影响.10个测点的峰值加速度(PGA)均显示EW向大于NS向,而垂直向最小;各测点的傅里叶谱值,尤其是在小于1 Hz频段范围内,差异极小.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大洋洲地区编图方面的新进展。项目组编制出版了《大洋洲地区地质图》(1:250万)及《大洋洲地区金属矿产图》(1:250万)。在图件说明书中将大洋洲地区原来的3个一级构造单元重新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单元,强化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造山系中生代构造单元的重要性,与西南太平洋岛弧区新生代构造单元分开。将4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细化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2个三级构造单元,编制对应的地层柱状图、侵入岩序列图。根据大洋洲各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划分了相应的成矿区带,将大洋洲地区分为4个一级成矿系列,即中西澳陆块区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系列、东澳古生代造山系成矿系列、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中生代岛弧成矿系列、西南太平洋新生代多岛弧盆系成矿系列,对各个成矿系列的地质矿产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0.
慕士塔格夏季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CIRAS SC型号的CO2和H2O分析仪, 对东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地区2003年夏季(6~8月)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和水汽进行精确持续观测, 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近地表 CO2 浓度夏季的变化特征. 观测表明, 该地夏季CO2浓度呈整体下降趋势, 并因受陆地植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 有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在短时间尺度上, 其变化趋势与瓦里关站点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与Mauna Loa站点观测结果差别明显. 通过考察当地 CO2浓度与大气水汽的关系, 发现两者具有很显著的反相关性. 上述现象揭示, 慕士塔格近地表大气CO2含量的变化不仅受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在控制CO2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