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46篇
  免费   5439篇
  国内免费   8907篇
测绘学   4137篇
大气科学   2802篇
地球物理   4292篇
地质学   16442篇
海洋学   4201篇
天文学   248篇
综合类   1783篇
自然地理   3487篇
  2024年   334篇
  2023年   804篇
  2022年   1454篇
  2021年   1873篇
  2020年   1492篇
  2019年   1708篇
  2018年   1476篇
  2017年   1487篇
  2016年   1511篇
  2015年   1793篇
  2014年   1594篇
  2013年   1948篇
  2012年   2204篇
  2011年   2038篇
  2010年   2043篇
  2009年   1939篇
  2008年   1958篇
  2007年   1779篇
  2006年   1789篇
  2005年   1446篇
  2004年   1061篇
  2003年   747篇
  2002年   812篇
  2001年   705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杨顺  薄景山  彭达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s1):687-693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在位于Ⅸ、Ⅹ度区的西吉县境内诱发了大量的群发性黄土地震滑坡,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生态破坏。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oogle Earth影像解译手段对研究区内的314处滑坡进行总结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并对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宁南山区的工程选址、建设开挖及防灾减灾工作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72.
某工程厂区原始地貌主要为黄土低山丘陵,在建设过程中对原始地貌进行场地平整后,形成了厚度近20m的厚层填土,填土成分以削挖梁峁区产生的黄土与砂岩泥岩的混合物,粒径不等,其承载性能不能满足主要建筑物对地基土的要求,考虑采用灌注桩基础。由于填土下伏砂岩及其与泥岩互层的基岩,综合考虑各种成孔工艺及其地层适应性,决定选择冲击成孔工艺,以克服填土区的通桩性并满足嵌岩要求。针对以上方案,开展了现场足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竖向抗压载荷试验、水平承载力试验及桩身应力应变测试等方法,对厚填土地层中冲击成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施工参数等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取得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3.
辽北法库地区层状变质岩系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北法库地区广泛分布有变质安山岩-英安岩-大理岩夹变质碎屑岩建造所组成的层状变质岩系地层,属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称之为早二叠世佟家屯岩组、照北山岩组和石炭纪磨盘山组.空间上该套地层被二叠纪十间房岩体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84±3 Ma)、五龙山杂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65±4 Ma)和侏罗纪实红土墙岩体(Pb-Pb年龄为221.7±25.71 Ma)所侵.其中佟家屯岩组变质英安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67.3±2.7 Ma,代表了火山喷发熔岩形成年龄.根据地质单元之间的时空接触关系以及辽北地区区域地层对比,将该套地层时代归属为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874.
吕春艳  陈军  刘艺朦  杨群  向楠  符晴 《气象学报》2023,27(2):353-360
通过结合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反演算法中用到的0℃层亮带模型以及米散射计算,生成了固态、液态以及混合相态3种降水情况下的散射函数查算表;通过与GPM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查算表的精度,表明散射计算的最大偏差小于0.5 dB。基于该查算表,完成了星载Ku波段雷达到S波段雷达的频率修正。对散射函数的分析表明:Ku波段到S波段的频率修正取决于相态以及谱参数(基于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式(版本4)(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HYSPLIT4),利用降水观测数据、ERA5和NCEP GDA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再分析数据,分析2014年7月13—16日铜仁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收支和各水汽源地的定量贡献。结果表明:(1)东伸的南亚高压和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增强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机制,利于水汽在目标区域辐合上升、凝结,形成降水。(2)500 hPa稳定控制贵州南部以南地区的副热带高压、短波槽和低纬印度半岛的热带气旋协同作用,建立明显的水汽输送通道,使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暴雨区。(3)后向追踪120 h发现,暴雨区空气块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所处高度较低;少量空气块来自铜仁以北至欧亚大陆、大西洋,所处高度较高。(4)影响铜仁暴雨的水汽源地为铜仁以南-南海及附近岛屿和海域、印度半岛东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西部,水汽贡献率分别为48.29%、32.17%和10.47%,铜仁以北至欧亚大陆、大西洋的贡献率为9.07%。(5)850 hPa和700 hPa为主要的水汽输送层,为暴雨区贡献了近3/4的水汽,其余1/4水汽由500 hPa输送。

  相似文献   
875.

重力波、中性风场、电场是激发电离层扩展F的主要影响因子,本文基于中低纬电离层扩展F发展的物理模型,通过电场强度、背景风场对扩展F影响作用的分析和经验对比,首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后借助该模型数值模拟了给定背景环境下三种尺度初始电子密度扰动条件下扩展F的发展情况,同时研究了利用化学物质释放实现一定尺度扰动,进而激发扩展F的过程.结果表明,较强的背景电场、东向风场有利于扩展F的形成和抬升,与经验结论相吻合;电离层从被作用初始扰动到激发扩展F的过程中存在拐点效应,拐点之后扩展F被激发形成并且抬升迅速,同时短波长扰动相对于长波长扰动更有利于扩展F的激发和发展;化学物质H2O释放通过耗散电子密度,形成了一定尺度扰动并诱发了扩展F的形成,该方法可作为一种人工激发扩展F的探索手段.

  相似文献   
876.

本文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多波段全天空极光观测数据,选取稳定的日侧极光弧,统计研究了极光强度比I557.7/I630.0与极光发光强度I557.7的相关关系.发现I557.7在午前暖点和午后热点区附近出现极大值,分别为2.2 kR和2.9 kR;而I630.0在磁正午出现极大值,为1.5 kR.当I557.7从0.1 kR增加到10 kR时,极光强度比I557.7/I630.0也由0.2增加到9.结合DMSP卫星探测的沉降粒子能谱数据,找到17个DMSP卫星穿越黄河站上空极光弧的事件,共穿越40条极光弧.得到了沉降电子的平均能量正比于极光强度比I557.7/I630.0,沉降电子的总能通量正相关于极光强度I557.7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反演所有极光弧的电子能谱,发现在午前和午后扇区,产生极光弧的沉降电子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在高纬出现强度较弱的弧,对应等离子体幔区域.在磁正午附近,沉降电子的平均能量较低,极光弧处于低纬一侧,粒子源区主要是低纬边界层.

  相似文献   
877.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凯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3):1053-1061

相对于传统的逆时偏移,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这种改善是通过迭代反演来获得的,另外其精度与效率依赖于求解波动方程算法的精度与效率.本文给出了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结合最小二乘算法与非结构化网格精细刻画地下界面以及随速度自适应剖分的优点;并采用带补偿的拉普拉斯滤波算法,来消除梯度计算中的低频噪声,从而加速目标函数的收敛速度.通过简单倾斜模型以及复杂Marmousi模型测试,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潜力.

  相似文献   
878.
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壳浅层构造应力场量值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中的实测地应力数据为基础,合理筛选出地理空间范围为21°N—40°N,73°N —110°N的近2000条数据,深度范围0~2 km.通过将研究区内实测地应力扣除重力影响,并考虑数据样本数量沿深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分析构造应力场的作用.重力影响的扣除采用海姆假说与金尼克假说两种模式估算其下限与上限,给出了青藏高原及周缘及青藏地块、南北地震带北、中、南段上构造应力和构造差应力随深度分布的特征和量值范围.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最大水平应力σH、最小水平应力σh随深度D呈线性增加:σH=22.115D+5.761、σh= 14.893D+3.269;最大水平构造应力σT、最小水平构造应力σt的量值估算范围分别为4.609 < σT < 15.522D+4.609、3.121 < σt < 6.366D+3.121(D >0);构造差应力σT-σt=7.222D+2.492,地表值(D=0 km)为2.5 MPa左右,随深度增加以7.2 MPa·km-1的梯度增大;(2)在测量深度范围内,青藏地块、南北地震带北、中、南段研究区σT、σt、σT-σt随埋深均呈线性增大;D=1 km时,各地块σT的统计回归值中最大为30.1 MPa,最小为17.6 MPa,量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青藏地块、南北带北段、南北带中段、南北带南段;D=1 km时,各地块σT-σt的统计回归值中最大为15.8 MPa,最小为8.9 MPa,量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青藏地块、南北带北段、南北带中段和南北带南段.总体表现为青藏地块强、南北带较弱的基本特征.(3)与南北带相比较,青藏地块地壳在从南向北的挤压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浅弱深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